謝嘉芬 張培碧 譚晶



一、理論基礎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指學習過程圍繞某個具體的學習項目,充分選擇和利用最優(yōu)學習資源,在實踐體驗、內(nèi)化吸收和探索創(chuàng)新中獲得較為完整和具體的知識,形成專業(yè)技能并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學習方式[1-7],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能夠突破一定實際實施困境[2],其設計一般思路如圖1所示。
二、“奏響海豐研學三重奏”研學旅行課程設計
本研學課程從課程設計到實施包括:課前選擇研學地點和設計研學路線、準備研學物資、制定研學計劃、課中實施研學任務活動和課后進行研學評價五項主要工作[3-8]。
1.研學路線
廣東省海豐縣地區(qū)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課程資源,為研學旅行的開展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條件。海豐縣內(nèi)的陶河鎮(zhèn)、紅宮紅場、蓮花村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融輝映,利于進行研學旅行課程的綜合設計,具體研學路線如圖2所示。
2.研學目標
依據(jù)高二學生認知水平、研學主題及《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設計了如下研學課程目標,旨在強化課程思政教育,提升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責任擔當和理想信念[4]。具體研學目標如圖3所示。
三、“奏響海豐研學三重奏”研學旅行課程實施
本文著重強調(diào)研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與研學任務項目相結(jié)合,基于海豐縣鄉(xiāng)土資源,促進研學旅行的實施完成,設計本次研學旅行課程計劃(表1),具體實施過程(表2)。
四、“奏響海豐研學三重奏”研學旅行課程評價
1.教師對研學方案的評估
研學課程的評估是整個研學課程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科學合理的研學課程評估是研學課程開展的必要保障。課程評估對改進課程、完善課程和精進課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價值。遵循科學性、合理性、發(fā)展性、激勵性、多元性的評價原則,設計本次研學旅行課程評估表(表3)。
2.學生的研學所獲:研學評價量表
研學課程的評價類型包括研學過程性評價和總結(jié)性評價[5],使得研學評價多元化、合理化,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zhì)、精神追求以及文化素養(yǎng)等。最后根據(jù)評價結(jié)果判斷研學目標的確定、研學內(nèi)容的選擇、研學任務的設計 、研學過程的組織實施及研學成果評價形式是否合理,這是檢驗研學課程設計能否成功,以及是否具有實踐價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設計具體研學評價量表(表4)。
五、“奏響海豐研學三重奏”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反思
1.育人為本,注重實效
研學課程設計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合理確定研學主題,科學設計研學內(nèi)容,規(guī)范制定研學路線,適當規(guī)劃研學任務活動。在研學課程設計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育人為本的主旋律,深入探析如何真真切切地落實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滿足學生多元發(fā)展的需求,以此貫穿整個研學課程設計的始終,確保此研學課程順利開展及價值實現(xiàn)[6]。
2.立足區(qū)域,深挖內(nèi)涵
研學課程設計應立足于當?shù)氐牡赜蛸Y源特色,學生只有從自己身邊的地理學起,才能夠引起知識的共鳴,進而形成穩(wěn)定的知識體系。在設計研學課程的全過程中,教師應秉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當?shù)匮袑W資源所具備的教學內(nèi)涵,以此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教育與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只有具備深刻內(nèi)涵的研學目的地,才能在教育教學的長河中立穩(wěn)腳跟,適應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3.緊跟前沿,探索創(chuàng)新
研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緊跟時代潮流和學科理論前沿,在整個研學課程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及時融入社會時政熱點、最新研學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性教育教學方法等前沿科學,如此才能有效提高研學課程的質(zhì)量。同時,大力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研學課程的深度有機融合,合理運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多媒體技術和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化科學信息技術,多維立體地提升研學課程設計,體現(xiàn)實施過程的時代性、科學性、智能性、合理性、生動性、趣味性,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
參考文獻:
[1] 盧小花.項目式學習的特征與實施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8):59-61.
[2] 董艷,和靜宇,王晶.項目式學習:突破研學旅行困境之劍[J].教育科學研究,2019(11):58-63.
[3] 朱洪秋.“三階段四環(huán)節(jié)”研學旅行課程模型[J].中國德育,2017(12):16-20.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 周維國,段玉山,郭鋒濤,等.研學旅行課程標準(四)——課程實施、課程評價[J].地理教學,2019(8):4-7.
[6] 劉秀梅,浦團.高中地理研學旅行常態(tài)化實施策略與實踐路徑[J].地理教育,2021(6):53-56.
[7] 王娜,黃欣怡,王靜,等.基于項目式學習的中學地理研學活動設計——以秦嶺太白山研學旅行為例[J].地理教育,2023,(S1):167-171.
[8] 羅太敏,楊建紅,姚彩霞.德育滲透下的項目式地理研學活動設計——以貴州福泉市為例[J].地理教育,2022,(07):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