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花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積極開展讀寫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同時也是小學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積極開展古詩詞讀寫教學,創新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賞析古詩詞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字優美,朗朗上口,充分展現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具有豐富的審美和藝術價值。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古詩詞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組織學生開展古詩詞讀寫練習,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意境,進而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一、傳統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積極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但是古詩詞的內容大部分比較晦澀難懂,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仍舊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致使學生比較被動,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也就無法深入地理解古詩詞和感受古詩詞的魅力,無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不利于學生的長期學習和發展。
(二)師生之間缺少互動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只是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為學生講解知識點,但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雖然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使用方法比較淺顯,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和反思的時間也比較少。這樣不僅無法將古詩詞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也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難以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三)教學深度不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篇幅相對來說比較短,但其中蘊含著十分深厚的精神意蘊。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只有由淺入深地進行講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是給學生講解基本的古詩詞含義及情感,并沒有為學生進行拓展,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僅僅將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的發展作為主要的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古詩詞進行深入的分析,促使學生理解和運用古詩詞的相關內容。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文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熏陶學生,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凸顯傳統文化這一核心特點,組織學生開展讀寫訓練,讓學生說出自己對古詩詞的看法,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帶領學生學習民族文化
古詩詞中有十分美妙的意境,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當時所處的時代及心情,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古詩詞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通過開展古詩詞教學,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民族文化,引導學生主動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體會其中的豐富內涵。
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古詩詞讀寫教學的策略
(一)以寫促讀
古詩詞具有語言凝練、意蘊深厚的特點。采用以寫促讀的方式進行古詩詞教學,能夠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深層次內涵。學生在這樣深層次的學習中,重點是轉化和表達古詩詞濃縮的語言。一般情況下,學生在理解古詩詞的過程中采用的都是翻譯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詞語言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授古詩詞的過程中要積極開展讀寫教學,引導學生感悟古詩詞中的情感和意蘊,同時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古詩詞的內容,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啟迪學生的智慧。
例如,小學三年級《春江花月夜》這首古詩主要描寫了月下白云、落花、海霧等,以景襯情,抒發了游子的思鄉之情。在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描寫古詩詞中的情境。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重現其中的江上月景,更好地理解詩中的詞句和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為進一步品鑒詩歌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寫促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語言智慧,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古詩詞的情境,構建一個全新的古詩詞教學體系。教師想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將古詩詞中的情境與實際的情境結合起來,在寫作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悟,積極開展情境描寫。另外,抓住古詩詞中的重點詞語進行改寫和續寫,可以深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明確教學主題
在開展小學古詩詞讀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找到合適的寫作訓練切入點,借助恰當的主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明確教學重點。
例如,在帶領學生賞析《山居秋暝》這首古詩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其中的景物描寫主要展現的是雨后的秋涼,將清泉和竹林的聲音完美地融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隱居生活的美好。詩人在山水中寄托這些向往,借助自然景物充分展現了人們的淳樸。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這首古詩中,詩人王維使用了‘空山這一詞語。這里的‘空和詩人的心境有什么聯系?請同學們用一段話說說自己在看到‘空山時的感受?!蓖ㄟ^這樣的提問,教師就能夠幫助學生明確主題,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描述,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古詩詞的韻味。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將多種教學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借助續寫、改寫、擴寫等方法,找到明確的切入點,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教師在帶領學生解讀古詩詞時,要重點分析和揣摩具體的詞句,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想象。教師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加深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對詩人的情感進行細致的分析,有意識地為學生融入寫作訓練,在詩詞意境的指引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詞的意象,從而進一步感知和理解古詩詞,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自身的感受。這樣做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應用能力,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