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杰
高中語文課標中“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之一是:“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律。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王寧、巢宗祺主編的課標解讀中提出:“根據需要,可選用讀書提要、筆記、改寫、仿寫、雜感、隨筆、評論、研究論文等方式,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與他人分享。積累、豐富、提升文學鑒賞經驗?!闭n標的指示與對課標的解讀,都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給我們探究寫作課型結構指明了方向。
“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在部編版高中必修語文教材中設置了五個單元。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不同,體現了對“寫”的不同要求。通過對這些單元文學文本的閱讀、鑒賞、梳理和探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初步形成了寫作課型結構。有了可資借鑒、操作性強的寫作課型結構,就能讓學生寫有路徑,進而愛上寫作。下面,筆者以必修上第一單元為例,總結寫作課型結構。
一、從課標出發,提供學習支架
課標指出應“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這就要求我們進行寫作指導時讓學生掌握不同文學體裁的特征,如新詩的分行、意象、節奏、開頭和結尾的特點,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和學習支架。
在意象的選擇上,教師要把詩歌中的常見意象給學生做些介紹,讓學生知道傳統的意象所傳達的情感,在新詩的寫作上可以靈活借鑒。比如,梧桐在古代詩歌中有多種含義,和不同的詞結合含義就更為豐富,如“梧桐樹”代表高潔品格,“梧桐雨”代表忠貞的愛情。意象是表達情感和意蘊的載體。知道了意象的特定意義,學生就可以古今結合,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意象了。
二、寫作緊接閱讀后
以前,閱讀課和寫作課是平行開設的,寫作的體裁、內容和課本的學習內容、進度沒有相關聯,就容易出現讀寫“兩張皮”的現象。新課標把文學閱讀和寫作安排在同一個任務群中,就能通過課堂內容的設定打通閱讀和寫作的“任督二脈”。
有了課本上的經典例子做引導,學生就能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把對作品的感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現出來,對激發創作欲望和提升寫作水平都能事半功倍。
學了《致云雀》,學生為自由而歡樂的云雀所感動。云雀勇于追求自由和真理,超越痛苦和逆境,樂觀面對黑暗和不幸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籠子”,該如何辯證地看待束縛和規則呢?學生小瑜在深入思考后寫下了《籠中鳥》。
籠中鳥
有一只鳥,被關在籠中,它的名字叫自由。
嘰喳的叫聲整日響著,它吵著:“讓我出去!”
那籠是由荊棘編織成的?;\中囚禁著一只鳥,一只不甘被束縛的鳥。
籠子的名字,叫作規則。
籠中鳥啊籠中鳥,莫要埋怨那會刺痛你的荊棘啊,莫要責怪那限制你的籠子啊,其實荊棘的真名叫“保護”,籠子的真名叫“關切”!
讀后就寫,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得的新鮮經驗能立刻用于寫作,激發了學生寫的興趣,提升了寫作效率。
三、結合單元學習任務,讓寫作有題可依
結合必修上第一單元學習任務的第一題“對青春的價值的討論”,第二題“圍繞意象和詩歌語言探討欣賞詩歌的方法”,第四題“借鑒本單元詩歌在意象選擇、語言錘煉等方面的手法,使詩作多一些‘詩味“發揮想象寫一首詩”,我們的作文要求設定如下:結合本單元讓你思考和震撼的作品,以詩歌的形式抒寫自己的青春歲月。
有學生以軍訓為素材,模仿《沁園春·長沙》進行寫作。
沁園春·軍訓
烈日凌空,西去扶桑,開赴滎陽。望紅旗漫卷,慷慨激昂;陣風襲來,無所撼動。英姿雄發,氣勢如虹,軍歌嘹亮震九霄。舒壯志,試問天地間,誰與爭鋒?
幸與諸君同會。望日后共勉同奮斗。值青春年華,早試鋒芒;初生牛犢,不畏虎豹。無所畏懼,劍指蒼穹,封狼居胥壯志酬。破長風,壯中華少年,敢與天爭。
四、珍視獨特感受,及時捕捉、記錄
對于學生創作,我們要給他們提供展示的空間。只要是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和心靈覺知的內容都可以入文,如校園生活、家庭感悟等。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不同,對詩歌主題的解讀也不同,所以不能要求所有人的感悟一樣。教師要引導學生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不盲從,不偏狹,重視自己的體驗,不輕易否定自己,一旦有靈感,就要及時捕捉并記錄。比如,玉潔這組小詩篇幅很短,意象也很常見,語言樸實,但有其獨特的體驗。
(光)一縷星光,是一絲希望,穿越了星海,你指明了前方與未來。
(雪)一片雪花,是一份憧憬,融化了寒冷,你帶來了溫暖與收獲。
(鯨)一次鯨落,是一次輪回,凋謝了生命,你迎來了新生與延續。
起初,玉潔在寫了這組詩后是不愿意交流的,因為她看到其他同學寫的都是一首詩,只有她寫的是一組詩。但在筆者的鼓勵下,她嘗試著與同學交流,大家都說她的詩很特別,很有味道。
五、交流互鑒,修改升格
古今中外很多優秀的作品都是在分享中成就了自身的價值。學生的作品可能成不了傳世佳作,但他們能在交流分享中發現自己寫作的長處,學習他人的優點,讓作品最終達到自己最佳的水平,還能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格局。比如,朔涵同學三易其稿的《宇宙漫游》,就是在分享和借鑒中逐步升華的。
宇宙漫游(初稿)
寂靜的夜里,月亮掛上枝頭。我乘著一艘名為“夢”的飛船,踏上了奔赴宇宙的征途。
起初,我沖破地球,用好奇的目光環視著這一切,這里星光璀璨,一片燦爛美景。
突然,世界一片漆黑,腳下開始瘋狂搖晃,我心中生出一陣巨大的恐懼。
漸漸地,點點星光出現在我眼前,它們如精靈般歡樂地跳躍在我的身邊。太陽光沖破重重氣層,那一絲光亮,給予我無盡的溫暖。
終于,我睜開雙眼,太陽似偉人般,屹立在那邊。我好像聽見它說:“發光不只是太陽的權利,你也可以。”
這首詩張貼后,同學們給朔涵提了很多建議。經過兩次修改,第三稿明顯有了詩味和詩趣。
宇宙漫游(三稿)
月上枝頭,我乘一艘“夢”的飛船,獨自奔赴茫茫宇宙。
沖出地球,星光璀璨。我醉心于此,興奮無比。
漆黑驟至,腳下瘋狂搖晃,恐懼籠罩了我的每一根汗毛。
連續的顛簸,身體眩暈,四肢已不受控制,但我不會放棄生的希望。
于慌亂中開始自救。我相信:暗夜的盡頭就是希望的黎明。
漸漸地,點點星光出現,如精靈般雀躍,指引我向前。
太陽光沖破重重陰霾,照亮了前行的路。
它在說:“發光發亮不是我的專利,你也可以?!?/p>
朔涵說:“大家的鼓勵讓我對自己有了信心,支撐我一遍一遍地改詩,沒想到還被??饔昧?,以后我會繼續寫作的?!?/p>
從課標出發,提供學習支架,讀后立即寫,結合單元學習任務,讓寫作的方向性更強,珍視獨特感受,交流互鑒,修改提升。這就是筆者以必修一為例,對“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的寫作課型結構做的初步探究。
云在青天書在手,竹簡百家寫春秋。在“文學閱讀與寫作”的教學之路上,筆者將不斷上下求索。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中小學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研究專項課題“以部編高中語文教材為依托的多文本閱讀寫結合策略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dwbyd220300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