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

問題的提出
何為主觀能動性?主觀能動性,亦稱自覺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和實踐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能動作用。簡而言之,就是人能夠利用特有的情感和意識來觀察客觀世界,認識和反映事物表象,進而把握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并根據事物的規律,有效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主觀能動性可以引導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及在實踐中如何做;意識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從而造成具體物質形態的變化。這些都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從小學課堂的視角來看,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創造性、表現欲和自制力。在大多數人的思維中,學生通常擁有豐富的聯想能力,甚至具備成年人難以企及的“幻想能力”。盡管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有相對幼稚的特點,但也同時具備較強的可塑性。
相較而言,主觀能動性更強的小學生通常在課堂中會更加自律,規則意識更強。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滲透進小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能夠讓小學生更加容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還更容易培養健全完善的人格品格。通常而言,依托父母、教師等外力強迫學生自律等傳統培養手段,無益于學生自主能動性的培育,甚至會引起較為明顯的代際沖突和相對隱蔽的心靈創傷。因此,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而言,是一個亟須重視的研究問題。
案例分析:以昌盛園小學語文課堂為中心的個案考察
基于上述理論,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區昌盛園小學南邵學校為例進行個案考察。2014年,北京市教委啟動高校支持中小學發展項目。在北京市教委、昌平區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石油大學作為首批參與高校,與昌盛園小學(以下稱為“中國石油大學附屬小學”)簽署合作協議。2021年4月,中國石油大學與昌平區教委簽署合作建設中國石油大學附屬學校備忘錄。昌平區教委于2021年6月批準,附中合并南邵中學,附小合并南邵中心小學。根據學校《章程》,兩所附屬學校分別在南邵校區掛牌“中國石油大學附屬中學”“中國石油大學附屬小學”。基于上述,依托中國石油大學的雄厚科研及教學資源,昌盛園小學具有很強的教學特色和科研能力,對于小學生課堂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極具教學指導性和案例示范性。
以該校鄭老師講授的《書戴嵩畫牛》為例,鄭老師主要將“學習探究單”“課前預習探究”“自主合作探究”三個核心教學構件,全方位貫穿于小學語文課堂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全方位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從課堂實踐操作來看,鄭老師通過讓學生提前完成“學習探究單”,使其深度理解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相應教學考查知識點的分布。具體而言,“學習探究單”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學習目標,二是課前預習探究。學習目標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內容展開: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重點詞句,讀通文章,讀懂文意;2.借助語言文字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合理想象,引導學生自行提煉《書戴嵩畫牛》的故事情節;3.抓“謬”字展開辯論,培養學生的審辨性思維,感受藝術之美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學習探究單”不但能夠讓學生高效完成課程基本教學內容,而且在新課標規范的指導框架下,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預習探究”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鍛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自學能力,二是引導學生自主收集課堂相關資料。其中,基礎知識學習包括以下四個步驟:1.自行為課本加點字注音;2.自行開展多音字組詞;3.重點勾畫較為復雜難寫的漢字;4.提前查閱相對抽象復雜的字詞含義。上述四個步驟需要學生在課前全部自行完成。此舉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正與北京師范大學的王卉在《什么是新課標?新在哪里?》報告中所表達的內容遙相呼應:“知識是素養的基礎,要培養素養就應該抓好知識教學。”因此,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提前進行自主預習,是教師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任務。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收集課堂相關資料。這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環節。以《書戴嵩畫牛》為例,學生不僅要理解這篇課文的體裁,還要了解作者蘇軾的生平,以及對相關名家名畫等延伸知識也要有所了解。這樣的教學設計,既完成了本單元語文要素的基本設置,又強調了學生要深入理解課文、夯實基礎;不僅提高了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自主合作探究”是增強師生互動、營造課堂良好氛圍的重要環節。以鄭老師的《書戴嵩畫牛》教學為例,鄭老師共分三次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三次合作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層次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具體而言,第一次探究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由于任務相對簡單,各個小組的學生均積極上臺展示學習成果。課堂氣氛相對熱烈,為后續開展較難的探究環節奠定好情緒基礎。第二次由教師布置任務,引導學生互相討論文言文的具體含義。該環節主要通過學生在小組內部互相陳述自己的觀點,后續針對相異觀點開展辯論,最終共同查閱相關資料來達成共識。此舉同樣需要各個小組的學生登臺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個環節主要由學生小組內部討論,自行組織并表演展示《書戴嵩畫牛》的故事。該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表演興趣。教師引導各個小組互相評價,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該環節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充分掌握,還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誠如呂蔚屏老師所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一動心,二動腦,三動口,四動手,四種手段有機結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各種真實的語言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提高主觀能動性,培育健全的人格品格。
結論與討論
基于上述個案考察,昌盛園小學南邵學校的語文課堂通過“學習探究單”“課前預習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創造性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程度地提升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在課本中和課本外,去探究問題的答案,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誠如溫儒敏教授所言:語文課堂教育在強調“審美與鑒賞”的時候,應當扣住多方面的“思維發展”,特別是容易被輕視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重視想象力的培養。“思維訓練”對于素質教育非常重要,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需功課。通過思維訓練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采用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必備的品格和關鍵的能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