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漢貞
摘要: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參與。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與建設中的作用,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打造學生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班主任要掌握以下要點:轉變管理理念,強化服務意識;轉變管理方式,優化管理效果;強化心理引導,發揮主導作用;創建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增強自律意識,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關鍵詞:班級管理;自主參與型;管理要點;心理引導;主體作用;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6-0137-04
進入高年級之后,學生的自主意識更強,內心感情細膩而豐富。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意見和建議,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為此,班主任要將班級管理權下放給學生,以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強化班級管理,以培養學生自律性為前提,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從轉變管理理念、轉變管理方式、強化心理引導、創建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增強自律意識等方面,對學生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要點進行探究。
1.自我管理理論
自我管理理論是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1954年提出的,該理論強調個體通過自我調節和自我管理來達到個人和團體目標。在班級管理中,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自我管理理論強調學生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管理,認為學生在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中,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為,以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該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參與班級事務,成為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制定規則、制定目標等,幫助學生培養自我認知、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人本主義教育理論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創立的,該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情感和需要,強調學生的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在班級管理中,學生通過自我參與和自我表達,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人本主義教育理論之所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情感、需要的重要性,是因為學生是有能力、有價值和有責任的個體。學生通過自我參與和自我表達,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班集體建設理論
班集體建設理論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的,該理論強調班級作為一個集體,需要每個成員的參與和合作,共同制定班級規則和目標,共同管理班級事務。學生的自我參與和自我管理,能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班集體建設理論強調班級作為一個集體,需要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學生通過參與班級管理,能培養自己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在班級管理中,學生通過自主制定班級規則、共同制定目標、合作完成任務,能培養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發展綜合素質[1]。
1.管理方式老化
在班級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往往采用傳統的方式管理班級事務,并沒有考慮學生的特點,大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對違紀犯錯的學生有的是責備和批評,有的是向家長“告狀”,有的是嚴厲處罰,而缺少的是人文關懷。管理方式老化,使得班級管理質量低下,難以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2.管理思維僵化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部分班主任管理思維僵化,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不能根據新時代學生的思想變化更新班級管理理念,只是按部就班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現代學生對社會的認知發生巨大變化,所接收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受外界信息的影響較大,對新生事物的認知、理解具有個性化特征。因此,需要班主任有新的管理思維,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班級管理需要。
3.服務意識弱化
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班主任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對學生的生活進行管理,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然而,部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以教學管理為目的,服務意識弱化。班主任服務意識弱化,不僅難以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還會使班級管理遇到一定的阻力,影響班級管理質效[2]。
部分學生自主管理能力較差,不但缺乏參與班級管理意識,還會影響班級管理。為引導這部分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來,班主任要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樹立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他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為此,班主任要加強與他們在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訴求,給予他們更多關愛,以提升他們自主管理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記得那是2022年3月11日的上午,筆者早早來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將上周布置的家庭作業收上來。但是在收作業的過程中,有一個學生以作業本忘記攜帶為由,沒有上交作業。這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在上周家長會上,筆者特意和這個學生的媽媽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她督促孩子及時完成作業,可為什么還不能按時完成呢?筆者心想:“是不是家長溺愛孩子,沒有督促其完成作業,也許是真的忘記帶了。”為查明真相,筆者在課余間與孩子的媽媽進行溝通,孩子媽媽的回應是:聽孩子說布置的家庭作業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到底是家長替孩子撒謊,還是學生撒謊了呢?筆者又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他支支吾吾,不肯說出其中的原委。放學后,筆者到其家中進行家訪,發現只有外公外婆,而接電話的媽媽已經遠赴廣東深圳務工。通過與其外公外婆溝通和交流,了解到原來孩子的爸爸對他過于嚴厲,而孩子的媽媽對他則過于溺愛。為培養孩子自主管理能力,他們將孩子送到外公外婆這里讀書,希望他能在感受外公外婆的艱辛和沒有父母關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而孩子到了這里,外公外婆對其更是溺愛有加,使得其自主管理能力不升反降,作業根本就不做。通過與孩子媽媽的溝通,了解到孩子是通過視頻的方式告知媽媽作業已經在體育課上完成了。通過家訪,筆者認識到這個學生存在厭學心理和自卑心理,自主管理能力較差,缺乏完成作業的自主性。一是班主任的原因。從這件事看出,班主任平常忙于工作,只注重學生的學業,而忽視學生的家庭背景,難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教育方式進行優化和完善,使得部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較差,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較差。二是家庭原因。家長忙于生計,無暇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只能由隔代監護。這種情況較為普遍,一些學生是留守兒童。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本身就弱,隔代監護只能在生活上關照,不能在學習上進行輔導,加上隔代監護普遍存在溺愛的現象,使得學生的叛逆性較強,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三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學生換了一個新的環境,環境適應力不強,加上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及面對新的班集體和新的教師,這種陌生感使得其較為苦悶,容易形成孤獨和漠然的個性。加上自身在學習中缺乏目標和毅力,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因此不能較好地融入班集體,容易滋生新的問題。
1.轉變管理理念,強化服務意識
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要想成為學生學習、生活道路上的引路人,就要轉變傳統的管理方式,強化服務意識,注重人文關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為了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強化服務意識,班主任可利用班級微信群及時為學生釋疑解惑,并定期下發《班級管理調查表》,讓學生對班級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此外,班主任在對班級管理進行相應調整時,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來,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堅持以學生主體,所有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展開,一切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這是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需要秉承的理念[3]。
2.轉變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果
在樹立為學生服務意識的基礎上,班主任要轉變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果,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班級管理方式要從班主任的一人管理,轉移到全員化的管理上來,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加強自我管理,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并對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工作進行監督。班主任要強化學生班級管理能力培養,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做到“愛”“勤”“細”“嚴”“制”。就“愛”而言,要做到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就“勤”而言,要做到勤觀察、勤了解、勤發現、勤引導、勤教育,做學生的知心人。就“細”而言,要做到細分析、細處理,使班級管理精細化,做到潤物細無聲。就“嚴”而言,要嚴于律己、做好表率;要嚴于管理、精于處理;要嚴中有愛、嚴中有情。就“制”而言,要增強學生遵守規章制度意識,確保規章制度的順利實施,強化對學生的綜合管理,豐富學生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的內涵[4]。
3.發揮主導作用,強化心理引導
為了更好地契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時代特點,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強化學生心理引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心理教育,增強學生抗挫能力。少數學生受不良思想的影響,愛攀比,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抵制各種誘惑。為增強說服力,教師可講解有關案例,讓學生意識到攀比的危害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4.創建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展班級管理,能為創建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帶來極大的便利。班級管理改革創新,應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結合班級管理現狀,積極開展工作,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在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引導學生參與維護教學秩序。良好的教學秩序是教學工作開展的保障,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維護教學秩序,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讓學生相互監督,自覺維護課堂教學秩序、遵守課堂紀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其次,要引導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是學生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的重要內容,對班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鼓勵學生為班級文化建設獻言獻策,提升班級文化建設成效。最后,要引導學生參與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在班級規章制度制定過程中,班主任要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實施人性化管理,以提升班級管理成效[5]。
5.增強自律意識,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對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能增強學生責任感。學生被賦予更多的自主權和責任時,他們會更加有責任感,更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需要對班級的整體運作負責。這種責任感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第二,能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在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中,學生需要參與決策,需要考慮班級的整體利益,這能提高學生的決策能力。這種決策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尤為重要,具有深遠影響。第三,能發展學生領導才能。在參與班級管理過程中,學生需要協調不同的觀點,需要贏得大家的認可,需要面對不同的問題,這有利于發展他們的領導才能,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能增強學生自信心。學生擁有自主管理能力,會更加自信。這種自信能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第五,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需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需要合作完成任務,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學生擁有團隊合作能力,能為其走向社會、走向成功奠定基礎。總之,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對于自主參與型班級管理模式的實施非常重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決策能力、領導才能、自信和團隊合作能力,這些是學生未來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質[6]。
一是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自信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礎。在此次事件后,筆者針對這個學生出現的問題,與學生在情感上進行交流,深入了解其沒能完成作業和撒謊的真實想法,并與他一起分析撒謊的危害,提高其思想認識,引導其努力學習,認真完成作業。為幫助他建立學習自信心,筆者讓其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激勵其在學習的道路上迎難而上。筆者還讓他當班級的科代表,及時發現其身上的閃光點,并予以鼓勵和表揚。同時,筆者還引導其他同學對他施以關愛和幫扶,使其感受到來自班集體的溫暖。從此以后,他徹底轉變了,上課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講,作業能夠及時完成,每天都能將其他同學的家庭作業收起來上交,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確保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持續提升,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學生情緒變化的分析,把握其思想脈搏,找出其情緒變化及思想波動的原因,并結合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班主任要多為學生創造發言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三是家校合育工作常態化,共筑家校合育金字塔。一要幫助學生制定近期和遠期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二要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并將作業發送到班級家長微信群,要求學生將每天完成的作業拍成照片發給父母;三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7]。
進入新時代,班級管理發生新的變化,被賦予新的內涵。班主任要以立德樹人為班級管理目標,將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讓他們參與決策班級各項事務和班集體建設,對班級各項事務進行管理與協調,以培養學生溝通、合作、協調、管理等綜合能力。為適應班級管理的新變化,班主任要轉變班級管理方式,不斷提升和優化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構建學生自主型班級管理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班級管理質效。
參考文獻:
[1]凌潔.基于學生自主性發展的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策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3.
[2]林詩雅.小學中年段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3.
[3]劉欣.初中班級管理中學生主體參與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3.
[4]耿溢佼.小學高年級學生班級自主管理現狀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23.
[5]李曉燕.小學高年級學生班級自主管理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22.
[6]張雪丹.學生主體參與班級管理的個案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2.
[7]黃飛.優化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J].廣西教育,2021(05): 85-86.
Exploring the Key Points of Student Autonomous Participatory Class Management
Cai Hanzhen
(Lanzhou New Area Fourth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200, China)
Abstract: The level of class management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students. In order to better leverage the role of students in class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create a student-centered and participatory class management model, class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following key points: transforming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strengthening service awareness; transforming management methods and optimiz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play a leading role; create an independent and participatory class management model,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enhance self-discipline awareness and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manage independently.
Key words: class management; autonomous participation type; management point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main role; managemen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