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勝
【摘要】“雙減”背景下,“減負”成為關鍵詞。教師必須對語文作業進行優化設計,提高語文作業的質量,增強學生的作業效果,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單元作業具有系統性、結構性與關聯性等特點,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掌握學科技能、涵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支撐。指向核心素養的語文學習應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為此,教師設計大單元全景式作業勢在必行。文章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深入研究大單元全景式作業設計,以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一、單元整合:提煉核心目標
在設計單元作業時,教師需要具備統整意識和頂層設計意識,提煉核心目標,創設學生可感可觸的任務情境,讓學生在逐層進階的學習活動中落實語文要素。
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這一單元主要包括《絕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燕子》《荷花》《昆蟲備忘錄》等教學內容;單元主題是帶領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單元要素是“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初步閱讀這一單元的文章可以發現,其主要采用“三精一略”的形式構建整體內容,讓學生感受自然中的美麗風景。這一單元的文章獨具特色,突出的內容不盡相同,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整體感知后,教師可以整合單元要素中的閱讀要素和習作要素,從而提煉核心目標。教師可以提煉這一單元作業的核心目標為“觀察和想象”。首先,學生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想象自己置身美景之中的畫面。其次,學生可以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通過品味語句達到以讀促寫、讀寫融合的目的。最后,學生應該寫清植物朋友的樣子、顏色,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樂于觀察、善于記錄的良好習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提煉核心目標后,教師布置的各項作業就應該圍繞核心目標展開。這樣的頂層設計既能避免出現作業冗雜、繁復的弊端,落實“雙減”政策,又能增強作業的實效性,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二、搭建支架:用主題任務群聯結生活情境
根據全景式設計理念,教師可以聯結知識與生活,為學生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以任務為載體開展各項語文實踐活動。新課標建議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第一層設置“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置“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置“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群可有所側重。教師可以按照任務群的方式,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設計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通過大任務和階梯式的子任務為學生搭建支架。
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作業設計為例。第一,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大的學習任務,如“帶你去旅行”“我的旅行筆記”“旅行手帳”等。第二,教師可以根據大任務設計不同的子任務,如“坐游覽觀光車”等,讓學生在單元整體情境中,坐上“游覽觀光車”去不同的站點積累相應的詞語。第三,教師可以設計“游玩路線圖”“旅行日記”“景點參觀門票”等任務,要求學生摘抄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在好玩的任務中落實基礎的語言文字積累。第四,教師可以設計“我是小導游”“春游去哪兒PK賽”“我的春游攻略”等任務,讓學生推薦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說清楚推薦理由,以培養學生的傾聽、表達能力。第五,教師可以繼續搭建支架,設計“植物朋友記錄卡”“植物朋友圖畫日記”等開放的、好玩的任務。這不僅能夠有效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還能夠讓學生系統地落實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1]。
在布置作業時,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學”。比如在“游玩路線圖”這一任務中,學生能夠用繪畫的方式把自己看到的畫面簡單地畫下來,但要給畫面配上導游詞就比較困難。對部分學生來說,他們的能力還未達到這一層級。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業指導中進一步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一品味包含形容詞和動詞的畫面;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學校風景和城市風景進行表達。教師要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設計有意義的、有啟發性的任務,以學定教,以學定作業[2]。
三、全景設計:豐富作業內涵
教師努力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是體現素養導向、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視角,打好一套“組合拳”,包括組合基礎型作業、發展型作業以及拓展型作業,組合學科性作業與指向生活的實踐性作業,組合跨學科作業等。
全景式作業設計,即通過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展示自身真實的生活全景,實現課本學習與實際生活全景化的統一。全景式作業聯系學生的真實生活,是一種對學生成長有益的作業類型。
(一)基礎型作業設計
基礎型作業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的語感;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現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規范,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奠定語文基礎。
基礎型作業適用于語文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要求學生抄寫詞語,并利用字典等學習工具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夯實基礎能力。學生無論是畫旅行路線圖還是寫導游詞,都需要用到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大任務“帶你去旅行”的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還能夠積累語言文字,落實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目標。
此外,基礎型作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一定是傳統的抄寫或讀背。以《燕子》和《荷花》為例。這兩課是精讀課文,需要學生學習的生字和優美語句很多。若教師一味讓學生摘抄,會讓學生反感。教師可以設計“踏青之旅打卡”的任務,在任務單上設計相應的“打卡景點”,讓學生填入課文中的詞語,從而讓識字、寫字任務不再枯燥。
再以《昆蟲備忘錄》為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其學習提示要求學生“默讀課文,說說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學生需要在前面三課的學習基礎上,自主遷移,有意識地關注和品味課文優美生動的詞句。在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昆蟲備忘錄或昆蟲名片,讓學生在課文中搜索相關信息,填入昆蟲的名字、外形、習性、活動特點等,以此夯實學生的基礎。
(二)發展型作業設計
發展型作業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閱讀以及觀察,獲取和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地表達和傳遞信息,從而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交流溝通的需要;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
發展型作業適用于語文基礎相對一般,具有較大提升空間的學生。學生需要對詞語含義進行準確的理解,并根據相應的語言文字想象畫面。發展型作業包括對課文內容的總結、對作業問題的研究與解答等,以此鍛煉學生觀察、獲取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絕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設計結合標題想畫面、結合詩句想畫面、結合畫面創詩句等多種形式的作業,讓學生不僅可以想象古詩的畫面,還可以創作相應的詩句。
又以《昆蟲備忘錄》的作業設計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閱讀課文,我們能夠認識到蜻蜓具有一雙復眼,那么復眼具體有哪些功能和作用呢?你認為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想法給予充分的尊重與肯定,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與幫助,進而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3]。
可見,發展型作業的設計相對靈活,它指向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更接近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拓展型作業設計
拓展型作業適用于語文能力較強的學生,其要求學生全景式聯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實現整體的、整合的、全景式的學習。
由于學生生活經歷有限,對于社會和世界的認知和了解不夠全面。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將作業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也可以將作業內容與相關的理論書籍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深層次地領悟知識內容。
以統編版語文第一單元口語交際“春游去哪兒玩”為例。學生需要提出自己想去哪兒春游,并說說這個地方有什么好玩的。接下來,學生需要進行分組討論,各小組把推薦理由說清楚,然后投票選出最值得去玩的地方。據此,教師可以設計“春游攻略PK賽”的作業形式,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真實的春游經歷完成作業。
仍以《昆蟲備忘錄》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并引導學生思考:“《昆蟲記》中有哪些有趣的昆蟲?法布爾是怎么描寫這些昆蟲的?”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可以探尋更多關于昆蟲的秘密。此外,教師還可以聯系多學科的知識內容,采用融合式、沉浸式、體驗式等方式,將多學科作業進行高效整合,以達到全景式的作業融合目標。
再以《燕子》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以下作業:利用課余時間觀察燕子,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記錄觀察所得,并在課堂中開展小組討論,對觀察成果進行分享總結。這種具有一定實踐性的作業形式將生物學科和語文學科有機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觀察和認識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特點。
可見,拓展型作業能夠以點帶面,由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的整本書閱讀,進而由課外的整本書閱讀延伸到實際生活。這樣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的作業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結語
總而言之,“雙減”背景下,教師必須重視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的工作。教師可以通過優化作業設計、創新作業形式、豐富作業內容等大單元全景式作業設計的方式,真正提高作業的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進而幫助學生更加科學合理地開展學習活動,為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持續賦能。
【參考文獻】
[1]邱志凱.大概念視域下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策略: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2(27):66-68.
[2]陳靜.單元整體視域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探究: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八單元為例[J].教師博覽,2022(33):35-36.
[3]顧穎穎.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正確打開方式:探析單元學習整體設計視域下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J].小學時代,2020(1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