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壯大。新媒體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了信息傳播速度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極大沖擊。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必須尋求轉型發展道路,對傳統工作模式予以革新,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贏得受眾關注與認同。
電視新聞攝像記者作為電視新聞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聞節目素材的重要來源,其綜合素養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質量和傳播效果,所以電視媒體在轉型發展中,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綜合素養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在如今“全民皆記者”的時代,要想做好電視新聞,新聞記者特別是攝像記者必須緊隨時代發展步伐,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畫面、良好的新聞參與感,助推電視新聞轉型發展。因此,有必要對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綜合素養提升路徑進行探索研究。
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通過對一系列信息資料的綜合分析,梳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攝像現狀,分析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所應具備的綜合素養,包括政治素養、專業能力、職業素養以及編導意識,進而提出可通過加強系統理論學習、開展針對性實踐操作、注重團隊協作等路徑,以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綜合素養,更好地助推電視媒體轉型發展。
關鍵詞: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綜合素養;高質量;編導意識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3-0116-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提升廣西革命文化與紅色精神傳播力”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FXW005
在新聞媒體行業,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為電視媒體提供最新的新聞素材及高質量的新聞畫面。電視新聞主要是通過影像形式傳播的,所以,穩定、高質量的畫面呈現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視新聞的專業性、客觀性。電視新聞媒體肩負著為受眾呈現新聞事實、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責任,由此決定了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所擔負的責任十分重大。對此,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基于新聞畫面呈現視角,提升電視新聞質量,為受眾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電視媒體發展面臨著巨大考驗,如今電視媒體受眾數量不斷減少,針對這種情況,電視媒體必須尋求轉型發展路徑,不斷提高新聞質量,進而提升自身公信力、權威性。但電視媒體具有特殊性,其新聞制作傳播表現出鮮明的官方性、真實性,所以無法如新媒體那樣隨意改變[1]。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必須認識到自己是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中的重要一環,自身的綜合素養直接關系到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質量和傳播效果。對此,電視新聞攝像記者要不斷提高綜合素養,密切關注電視新聞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進而切實保障電視新聞質量[2]。例如,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應當認識到拍攝過程與制作協作的重要性,唯有對制作電視新聞形成正確的認識,才能在拍攝時做到有的放矢,切實提升電視新聞質量。
(一)較高的政治素養
電視新聞肩負著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責任,因此,對電視新聞攝像記者而言,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是做好新聞采訪工作的重要前提。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媒介生態環境發生了極大改變,在此形勢下,攝像記者所擔負的傳播職責、把關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對攝像記者的政治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3]。
(二)過硬的專業能力
電視新聞會涉及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記者在拍攝過程中必然會遇見各種人、各種事,拍攝質量難免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正因如此,要求電視攝像記者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在拍攝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因個人問題影響拍攝工作的正常開展。例如,在拍攝偏遠地區的新聞時,攝像記者應當首先了解當地的民風民情,以防面對一些突發狀況時手足無措,要做到“入鄉隨俗”[4]。同時,記者有必要了解地方自然生態,以此確保向人們呈現偏遠地區別樣的人文風情、自然風光,保證新聞拍攝質量。唯有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才能更好地保證新聞內容質量。
(三)較高的職業素養
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這也是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首先,新聞工作者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不僅是社會發展進程的觀察者、記錄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推動者。新聞記者必須擺正自身角色和定位,樹立和秉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保證新聞真實準確,堅守新聞職業道德,提升自身修養,保持對社會的密切關注,在拍攝相關新聞畫面時,應當調節好自身的心態、規范自身的行為,保持專業的態度和精神,保證電視新聞拍攝的專業性。
其次,電視新聞攝像記者除了要做好對圖片、視頻等素材的采集工作外,還要記錄好語言等相關信息,進而充分挖掘新聞事件所蘊含的價值和內涵,并創設出一個系統完整的畫面[5]。這要求攝像記者不僅要嫻熟應用攝影設備,還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
總之,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必須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尤其是要有意識地調動主觀能動性,進而滿懷激情地投入攝影攝像工作中。
(四)較強的編導意識
在新媒體環境下,為助推電視新聞變革發展,提升電視新聞質量,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應具備較強的編導意識。
編導意識主要指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基于對節目整體效果及制作規劃的了解,在保證拍攝工作有序開展的同時,可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采集與電視新聞節目相契合的畫面[6]。
同時,要求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有效掌握電視新聞的內涵,由此加強拍攝畫面與電視新聞內容的聯系,進而更好地服務電視新聞制作。
(一)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政治素養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對攝像記者綜合素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攝像記者所應具備的素養中,政治素養至關重要。
攝像記者要提高政治素養[7],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
(二)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專業能力
作為電視新聞制作中重要的一環,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
首先,掌握各種新聞拍攝理念。一方面,保證拍攝內容的時效性。唯有保證新聞的時效性,才能獲得理想的傳播效果。攝像記者應學會搶新聞、抓新聞,為受眾提供新近的新聞信息,并全面呈現新聞核心要素。
另一方面,保證拍攝內容的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重中之重,影響著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權威性[8]。基于此,攝像記者應注重對新聞畫面的真實呈現,切忌拍攝不實、演繹內容。
其次,提升攝影技巧。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在新聞現場拍攝過程中,可通過調節鏡頭焦距、選擇理想的拍攝角度、巧妙構圖等攝像手法,拍攝出頗具表現力的新聞畫面。與以往的電視新聞節目相比,在如今的新媒體環境下,移動終端小屏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攝像記者認識到,可拍攝適宜小屏傳播的新聞素材,以減少對新聞素材的二次剪輯,從而提升電視新聞制作效率[9]。
(三)提升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素養
新媒體時代,面對日趨白熱化的行業競爭,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應堅守初心,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
首先,具備強烈的職業責任感。電視新聞的真實性特征,對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責任感提出了極高要求。攝像記者應具備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創作出大量優質的新聞。
電視新聞拍攝工作環境繁雜多樣,這要求攝像記者具備艱苦奮斗的精神,既要能夠在各種環境中堅守崗位,采集有價值的新聞,又要親臨新聞現場,善于挖掘其中有價值的新聞素材,成為新聞的挖掘者、開發者、發布者[10]。
其次,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職業道德素養不僅影響著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發展,還影響著電視新聞的價值以及對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11]。因此,攝像記者應嚴于律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工作實踐中始終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切實發揮電視新聞對社會輿論的正向引導作用,助力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四)增強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編導意識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制作手段不斷更新,對電視節目制作每個環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要求電視新聞攝像記者不僅要做好新聞攝影攝像工作,還要參與節目前期策劃、編導和后期剪輯、包裝等工作。
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只有積極參與到新聞節目制作全流程中,才能深切感知到攝影工作與新聞稿件、背景音樂、采訪內容等新聞要素的關系,從而更好地促進攝影工作不斷精進與提升,不斷提升電視新聞質量,基于視覺層面讓受眾獲得良好的新聞觀看體驗[12]。
首先,重視攝像記者的藝術構思。電視新聞拍攝作為一個藝術創作過程,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攝像記者應密切關注日常生活,探索提升新聞節目拍攝質量的方法,拍攝出視角獨特的作品,并對所拍攝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提煉出整體框架,保持與編導人員的密切溝通,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的編導能力[13]。
其次,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在電視新聞拍攝實踐中,攝像記者應加強與各方的交流合作,進而做到對編導活動的有效把握,深入了解編導和受眾的需求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進電視新聞拍攝工作,并保證電視新聞拍攝質量[14]。
另外,在電視新聞制作完成后,攝像記者還應與團隊人員保持有效溝通,吸納團隊成員對電視新聞拍攝內容的意見反饋,進而為后續電視新聞拍攝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攝影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應充分明確自身在電視新聞制作、傳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以充分發揮自身在電視新聞制作中的作用,提高電視新聞制作水平,助推電視媒體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新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編輯綜合素質探究[J].魅力中國,2019(9):341-342.
[2] 關杉.融媒體時代攝像記者業務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0):172-174.
[3] 張修奇.淺談5G融媒體發展對新聞記者提出的新要求[J].中國傳媒科技,2022(3):98-100.
[4] 張鑫.如何增強一線新聞攝像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5):154-155.
[5] 王暢達.新媒體時代攝像記者該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J].傳播力研究,2020,4(4):98-99.
[6] 翟啟山.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新聞攝像的創新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8):203-204.
[7] 張娜,劉超一,孫丹.網絡背景下電視臺記者如何做好新聞采訪工作[J].西部廣播電視,2019(1):125-126.
[8] 石軍.淺談新聞攝像如何適應新媒體時代[J].記者搖籃,2020(2):100-101.
[9] 趙俊清.新形勢下電視臺攝像師畫面捕捉能力的優化解析[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5):99-100.
[10] 馮昆,蔡理.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2020年全國兩會報道創新實踐[J].新媒體研究,2020,6(13):63-65.
[11] 趙超運.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業務素質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8(11):155-156.
[12] 于偉利.論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攝像的基本素質[J].傳播力研究,2019,3(20):114.
[13] 呂亞偉.淺談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及提升策略[J].傳播力研究,2020,4(4):85,87.
[14] 曹斌.傳統新聞攝影攝像與新媒體融合的方法及發展思考[J].采寫編,2022(3):50-52.
作者簡介 宋一新,主任記者,研究方向:電視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