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駿 劉小滔 陳佳穎 王昊



摘要 為了更合理地評價橋型方案的可行性,構建橋型方案比選的評價指標體系,文章通過對橋型主要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確定了技術方案、經濟性、景觀效果、施工、生態環境、安全穩定評估、政策與發展7個方面的一級指標影響因素和23個二級指標影響因素。構建橋型方案比選及評價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一、二級指標模型,分別從橋梁專家和建設單位的專家以不同的主體對一、二級指標打分賦予權重系數,比較不同橋型方案的綜合得分,選出最終的推薦方案,確定該指標體系下最終比選結果與實際選擇的方案一致,驗證了該評價指標體系的可行性和適用性。
關鍵詞 評價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法;橋型方案比選
中圖分類號 U44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4-0172-04
0 引言
隨著我國公路的快速發展,我國公路的橋梁的數量已超過80萬座,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主跨跨徑最大的前10座斜拉橋、懸索橋、拱橋和梁式橋中,我國已經占據了一半以上。我國橋梁特別是大跨徑橋梁的建設已成為世界的新名片,其中橋型的選擇是我國工程師設計橋梁首先考慮的因素。
目前橋型方案的比選,主要以橋梁的功能性、經濟性、安全為主,采用設計院綜合推薦,由橋梁專家參與評審會進行評審的方式確定橋型最優方案,影響因素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國內學者也對橋型進行了比選和研究,彭元誠等[1]對大小井特大橋橋型方案展開比選,從橋型方案的經濟性、建設周期、施工難易度,技術復雜度等多維剖析,再通過方案的層層篩選對比,最終確定采用450 m跨上承式桁架鋼管混凝土拱橋的橋型方案,馮亞成等[2]在特大橋比選時提出了鋼桁梁矮塔斜拉橋、上加勁連續鋼桁梁及鋼箱梁矮塔斜拉橋3種公鐵兩用特大橋主橋的橋式方案,通過對結構受力、施工、接線條件及技術經濟性等多個因素比選分析,最終推薦采用公鐵分層的鋼桁梁矮塔斜拉橋方案,胡小波[3]對城市跨河大橋橋型設計方案比選分析提出主跨205 m三跨飄帶拱橋、170 m系桿拱橋、170 m鋼桁架橋、170 m+120 m獨塔斜拉橋四種方案,并通過網上投票的方式最終確定推薦三跨飄帶拱橋的方案。
綜上所述,雖然國內學者對橋梁的橋型比選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對橋型比選的一套標準化體系研究較少,僅對每個工程所涉及的橋梁的關鍵因素進行評價,定性指標一般沒有進行定量的轉換,評價指標的量化還不夠完善,評價的體系不夠完整。因此,構建一套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具有合理客觀、切實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非常必要。
1 橋型方案比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橋梁結構選型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該文根據相關的文獻和設計資料,分析總結了39個橋型影響因素,以構建的指標評價體系為7個一級指標影響因素和23個二級指標影響因素為目標,通過調研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20位橋梁專家以及10位建設單位專家,從不同的主體出發征求其相關的意見來確定最終的一、二級指標。
1.1 一、二級影響指標確認方法
該文采用概率判斷方法,30位專家對39個影響因素進行打分,分值為(1~100)分,其中70%專家打分超過80分,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后加權平均,指標因素排名前7位的影響因素確定為一級指標,否則循環此步驟直到確定一級指標為止;二級指標確定規則為除去一級指標后超過60%的專家打分位于前23位,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后加權平均排位,否則循環此步驟直到確定二級指標為止,概率指標體系框架詳見圖1,一級指標分析確認表詳見表1。
二級指標依照一級指標確定方式執行,最終確定的一、二級指標影響因素詳見表2。
1.2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1.2.1 專家權威程度判斷
由30位專家進行每間隔兩輪權威程度的咨詢,對特定的橋型項目進行權重打分,每個一級方案和二級方案的權重由1~9分組成,越高表示越重要,兩次誤差為20%以內,為專家權威有效。專家意見相對一致,即為打分有效,取加權平均,否則需再次進行兩輪打分,直到專家意見相對一致為止。
1.2.2 建立層級結構模型
根據專家所得權重,建立層次結構模型。目標層為橋型方案比選評價,準則層為7個一級指標;方案層為23個二級指標,確定權重后再由專家根據橋型方案依據上述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打分,分值由1~100分組成,分值越高表示越重要。
2 案例分析
該文案例采用攀枝花鹽邊縣S470項目中的所需橋型作為比較,橋位位于力馬河處,提出三個橋型比選方案,方案一采用主跨190 m上承式鋼管拱橋,方案二采用75 m+140 m+75 m連續鋼構,方案三采用20 m+4×60 m+2×20 m鋼混組合梁+預應力小箱梁。參照上述制定的一二級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方案比選,利用層次分析方法建立影響因素模型詳見圖2,橋型各方案圖詳見圖3。
專家根據S470項目橋型的特點依據上述影響因素進行1~9分的打分,利用判斷矩陣的形式進行權重計算,得出判斷矩陣一致性比例為0.096 2 綜上可知,采用方案一190 m上承式混凝土箱拱橋的總得分是最高的,與該項目實際采用的橋型方案一致,評價結果可行,說明該評價體系方法可行。 3 總結與展望 該文研究通過梳理橋型比選文獻,并結合專家意見,初步構建了橋型方案比選指標的評價體系,該評價標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細化了橋型方案比選的各種影響因素,但該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該評價指標體系為初步的探索性構建,需進一步構建多項更為精確的評價指標體系。 (2)該次構建的橋型方案比選評價指標體系并未通過大規模使用與反饋。 總之,該文從多層次、多維度確定了橋型方案的影響因素,對工程上的橋型比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彭元誠, 丁德豪, 宗昕, 等. 大小井特大橋橋型方案比選[J]. 公路, 2019(9): 146-149. [2]馮亞成, 陳應陶, 張小坤, 等. 濟陽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橋位及橋式方案比選[J]. 鐵道標準設計, 2023(8): 75-81. [3]胡小波. 城市跨河大橋橋型設計方案比選分析[J]. 工程技術研究, 2023(9): 178-180. 收稿日期:2023-12-07 作者簡介:李培駿(1990—),男,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橋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