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市場競爭激烈,建筑施工企業為了迎合時代發展趨勢不斷進行內部優化改革,而財務管理作為建筑施工企業降本增效的一個有效手段,對降低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順應市場環境發展大趨勢,業財融合是財務管理轉型發展的關鍵。但是從目前建筑施工企業業財融合發展狀況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處理。本文就業財融合在建筑施工企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業財融合;財務管理轉型;策略建議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建筑施工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需求,需要進行轉型與創新。基于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模式將業務和財務緊密結合,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信息共享和高效運作,能夠為建筑施工企業提供更好的財務管理服務。
1 業財融合的內涵簡述
業財融合是將企業的經營管理與財務管理相互結合,實現互為支撐、相互促進的一種管理模式。其內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業務與財務一體化。業財融合將業務運營和財務管理緊密結合,使財務部門能夠深入了解業務運作的各個環節,為業務決策提供全面的財務分析和支持。第二,財務數據的價值挖掘。通過業財融合,企業能夠更好地利用財務數據,挖掘出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效率等有價值信息。財務數據不再僅僅是報表制作和合規性履約的工具,而是成為支持業務決策和戰略規劃的重要依據。第三,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的整合。業財融合將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與財務目標對接,形成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通過設定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激勵員工實現業務目標、提高財務績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第四,風險管理與內控體系的統一。業財融合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將風險管理與財務控制相結合,有效防范和應對潛在風險,并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 傳統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業財融合的優勢
傳統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信息孤島和數據冗余兩種情況。一方面,傳統財務管理中常常存在信息孤島的情況,即各個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不暢,無法及時獲取全面準確的財務數據。這導致決策者難以獲得全局視野,影響了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準確把握和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傳統財務管理中多個部門獨立運作,造成了數據冗余的問題。不同部門可能會通過不同的系統和流程來記錄和處理財務數據,導致數據重復錄入、存儲和處理,增加了工作量和錯誤的概率。同時,數據冗余也帶來了數據一致性和準確性的挑戰,給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分析帶來困擾。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傳統財務管理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和復雜的市場需求。因此,基于業財融合的轉型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路徑,其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業財融合將企業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進行整合,形成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和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第二,業財融合使得財務部門能夠更好地參與和支持企業的決策過程。財務部門可以提供全面的財務分析和預測,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幫助他們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同時,業財融合也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更加規范化,有利于制定和執行嚴格的財務監管制度[1]。第三,業財融合將業務風險和財務風險結合在一起進行監管,通過對財務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業務運作中的潛在風險,并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例如,財務數據可能揭示出成本異常、付款延誤等問題,讓企業可以及時采取措施避免風險的擴大。第四,業財融合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通過制定有效的財務管理政策和流程,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加強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監管和控制。這有助于防止財務舞弊和違規行為的發生,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 業財融合轉型發展策略
3.1 制定明確的轉型規劃
制定明確的轉型規劃是建筑施工企業進行業財融合轉型發展的重要步驟,具體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明確業財融合轉型的目標,如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優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等。目標應該具體、可衡量和可達成。第二,根據實際情況和轉型規模制定詳細的時間表,設定階段性目標,為轉型提供時間和進度的控制。第三,將轉型過程分解為具體的實施步驟,按照邏輯順序進行規劃。每個步驟應明確責任人、時間和資源需求,確保具體執行的可行性。第四,根據企業的戰略定位和市場需求明確業財融合的方向和重點,如可以優先考慮財務報表自動化、數據整合與共享、財務決策支持等方面的重點領域[2]。第五,分析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影響因素和風險,如技術難題、員工培訓、組織變革等,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和風險管理計劃。第六,評估業財融合轉型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并進行預算規劃,確保有足夠的資源支持轉型過程的順利進行。第七,建立轉型過程的監控與評估機制,及時了解轉型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可以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來度量轉型成果。第八,為員工提供必要的培訓,使其具備業財融合轉型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加強內部溝通和協作,確保各部門和崗位之間的配合和理解。
3.2 技術支持與應用
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管理系統,建筑施工企業可以實現業財融合轉型的目標,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準確性,優化資源配置和成本控制,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運營模式。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技術支持與應用策略。第一,選擇適用于建筑施工行業的專業財務管理軟件,如SAP、Oracle等。這些軟件可以有效地管理企業的財務流程、核算、報表等,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準確性。第二,ERP系統集成了企業的各個部門和業務流程,包括財務、供應鏈、項目管理等,實施該系統可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協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和決策質量[3]。第三,引入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通過對大數據和業務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提供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例如,利用數據分析技術預測項目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等,幫助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第四,推廣移動化應用,通過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讓員工實時獲取和處理財務信息,提高溝通和工作效率。同時,通過移動化應用收集實時的項目數據,提供更準確的財務數據支持。第五,將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存儲于云端,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提供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靈活的資源管理。企業可以通過云平臺實現跨部門協同工作,優化資源利用效率。第六,引入電子支付和結算系統,推動企業支付和收款的自動化和數字化,減少人工處理造成錯誤的風險,提高財務流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3.3 數據整合與共享
建筑施工企業應當搭建統一的數據平臺,將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進行整合和共享。建立清晰的數據流程和規范,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支持全面的數據分析和決策。具體策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搭建一個統一的數據平臺,集中管理和存儲企業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這個數據平臺可以是基于云計算的數據中心,用于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第二,建立數據接口和集成機制,實現各個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通過定義統一的數據格式和通信協議,確保不同系統之間數據的無縫對接和流通。第三,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清洗和整合,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通過數據清洗技術,去除冗余數據、修復錯誤數據,并將多個數據源的數據整合成統一的視圖,為后續的數據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礎。第四,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措施,包括數據加密、備份等,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設置權限控制機制,根據不同角色和職責,對數據訪問和操作進行限制和管理,保護企業的核心數據。第五,建立清晰的數據流程和規范,明確各個環節的責任和要求。從數據采集、錄入、處理到報表生成,每個環節都應有明確的規范和標準,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及時性。第六,利用數據平臺中的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通過統計分析、趨勢分析、預測分析等方法,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并為決策者提供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
3.4 建立協同機制
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加強部門間的合作與溝通,建立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緊密聯系和協同機制。通過共同參與決策和工作流程的優化,實現業務和財務的有機結合。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定期的會議、溝通渠道或項目組,促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或跨部門工作會議,討論業務和財務相關事項,共同解決問題和制定決策。第二,在重要決策中,邀請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代表共同參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通過多方參與,確保決策的全面性和可行性,并促進業務和財務之間的理解和支持[4]。第三,對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進行優化,使其更加緊密銜接和高效協同。通過合理規劃和調整工作流程,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工作節點,減少信息傳遞和協同中的延遲和錯誤。第四,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和信息共享機制,確保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可以及時獲取和共享相關的數據和信息。通過共享數據,促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理解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決策質量。第五,制定績效考核指標,既包括業務指標,也包括財務指標,使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在考核中相互支持和協同。確保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目標一致,并鼓勵雙方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第六,培養具備業務和財務知識的跨部門人才,使其能夠在業務和財務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通過崗位輪崗、培訓等方式,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和跨部門協作能力。第七,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同。例如,設立獎勵制度或績效考核機制,將團隊合作和業績表現納入評估標準,激發各部門之間的積極性和合作精神。
3.5 強化內部控制
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審計體系。確保業務運作和財務管理的合規性和透明度,防范財務風險和舞弊行為。具體強化內部控制的策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內部控制政策和流程,并確保其有效執行。這包括明確各個環節的職責和權限,制定標準操作流程、審批程序和風險管理措施等。第二,將風險管理納入內部控制框架,建立健全的風險識別、評估和監控機制。通過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和應對措施,及時發現和應對可能的財務風險和舞弊行為。第三,分離業務職責和財務職責,業財融合不是一人多職,而是注重業務和財務的協同和配合。分離業務職責和財務職責對于業財融合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夠提升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水平,確保業務運作和財務管理的獨立性,避免利益沖突和潛在的欺詐行為。企業應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范圍,建立相應的審核和監督機制,確保業務活動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第四,加強員工內部控制意識和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定期組織內部控制培訓和宣傳活動,增強員工合規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第五,建立內部審計機制,對業務運作和財務管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審計和監督。審計部門可以獨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第六,考慮引入獨立的第三方審核機構,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審核和評估。第三方審核可以客觀地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第七,建立有效的舉報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報告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和舞弊行為。確保舉報渠道的暢通和保密性,及時處理和調查舉報事件,并采取相應的糾正和懲處措施。
4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業財融合的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已成為當前時代的必然趨勢。通過將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緊密銜接,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自身經營狀況,提高財務決策的準確性和實時性。在轉型過程中,關鍵在于合理規劃和設計財務管理系統,并通過培訓推廣確保全員參與和順利過渡。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基于業財融合的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將繼續深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支撐。
參考文獻
[1]陳偉. 業財融合背景下的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探究[J]. 財經界,2023(17):105-107.
[2]刁建碩. 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建筑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 中國集體經濟,2023(17):120-123.
[3]孫耀. 基于業財融合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 商訊,2023(11):41-44.
[4]魏文娟. 基于業財融合的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轉型[J]. 財經界,2023(4):90-92.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作者簡介]楊清惠,女,四川蒼溪人,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