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先分析了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開展價值,然后探尋了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開展路徑,旨在探究項目式物理實驗教學的新樣態。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項目式學習;開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03-0071-02
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創新優化實驗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內化知識。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以建構主義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能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因而,初中物理教師在創新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輔助學生以項目化實操的方式完成各種物理實驗,培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一、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開展價值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高效理解知識
項目式學習強調用以致學,即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1]。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以項目化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便是讓他們參與知識“創生”的過程,將“學了”轉變為“學會”,從事實、理論層面真正理解并內化知識[2]。
這樣的實驗教學能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問題解決及協同交流等高階思維能力,引領學生在實驗中參與討論、探究、辨析、解釋,實現思維的碰撞,進而達成高效理解知識的目的。
(二)有利于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
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能推進學生學習模式的轉變,引領學生以實踐為導向,將問題解決、真實體驗、激發動機、構建思維作為脈絡和線索,主動參與實驗探究活動,聚焦與實驗相關的核心概念,在實踐中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3]。這樣的課程教學模式全面貫徹落實了“做中學”的理念,使學生轉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參與一系列與深度學習相關的活動,有助于學生在不同的實驗中遷移各項知識、能力及素養,進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開展路徑
(一)確定項目主題,設計項目式學習目標
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實驗教學時,應綜合解讀實驗內容,提煉項目主題,基于主題,科學設計項目式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實驗探究活動。
以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阿基米德原理”一課為例,本節課的重點是“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分析”,需要學生探索阿基米德實驗的操作過程,理解其原理。涉及的實驗為“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銜接了上一節實驗課所得結論“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學生需要基于實驗結論,進行推理分析和判斷歸納,猜測浮力大小可能與排開液體的重力存在某種關系,而后完成實驗的設計,參與實驗,收集并分析數據,最后得出結論。學生可通過分析論證,歸納總結出阿基米德原理。教師可以提煉實驗項目主題為“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基于這一主題,教師可以設計以下項目式學習目標:
(1)參與“猜想—假設—實驗”等過程,發現浮力與液體密度、排開液體體積間的關系;(2)在實驗中掌握探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熟練使用各種方法解決不同的實驗問題;(3)在實驗探究中形成團結、協作的態度,保持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勇于并樂于參與科學探究。
(二)完善項目計劃,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視角,教師開展實驗教學還要重視實驗項目計劃的完善。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猜想,在小組內部交流、互動,明確實驗計劃。而后,教師便可以依據各項目小組提出的計劃,持續推進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主動彰顯自身的學科思維及實踐探究能力,參與知識生成的整個過程[4]。
比如,項目組就“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這一推測展開了交流互動,提出了三種實驗方案。那么,教師便可以將這三種方案當成三項任務,讓各小組分步驟實施,進行三次實驗操作,從不同的實驗現象中驗證、完善實驗結論。具體項目任務見表1。
任務一 實驗器材 彈簧測力計、細線、燒杯、水、石塊
實驗步驟 (1)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石塊重量,計算F浮=G-F示;(2)將被細繩綁住的石塊放入水中,測量溢出水的重力,計算G排=G總-G杯;
(3)比較G排與F浮大小,概述實驗結論
任務二 實驗器材 彈簧測力計、鐵絲、水杯、水、木塊
實驗步驟 (1)測量木塊重力及浸在水中時的示數,計算F浮=G+F壓;(2)將鐵絲綁住的木塊放入水中,測量溢出水的重力,計算G排=G總-G杯;(3)比較G排與F浮大小,概述實驗結論
任務三 實驗器材 力的傳感器、細線、紙杯、水、泡沫
實驗步驟 (1)根據泡沫的特性,將其放入水中,可以明確泡沫的浮力與拉力相等,得出F浮=F拉;
(2)在鉆有孔的紙杯里放入用繩子系著的泡沫,向下拉的同時用力的傳感器測量,確定拉力大小F拉;(3)測量泡沫下拉時排開的液體重力G排;(4)比較G排與F浮大小,概述實驗結論
如上表所述,教師根據各項目小組提出的項目計劃,生成了三項任務。各項目組將依次開展三次實驗活動,并在這一項目式實驗操作中參與知識生成的過程,通過實驗數據分析、討論、研究、判斷,自主總結阿基米德原理,達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三)重視交流分享,實施項目式學習評價
各項目小組完成了項目式實驗活動之后,教師就要鼓勵各項目組積極分享自己的實驗成果,說出自己的發現,提煉實驗觀點,在成果的分享、交流、共商中完成評價活動,得出全面、客觀、完整的評價結果。這樣能夠推進各項目組以豐富多元的評價結果展開再學習、再回顧,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5]。
比如,各項目小組完善了以上三項任務活動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輪流派出一名代表上講臺分享自己小組的實驗成果。有的小組按照知識的邏輯關系系統描述了阿基米德原理;有的小組通過圖示輔助說明實驗結論;有的小組則發表了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創新思考,更新了實驗方案;還有的小組在實驗結論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疑問,如阿基米德原理對氣體是否適用。各項目小組依據組內實驗所得的結果進行猜想、質疑、思辨,完成了成果分享,在互動中深化思考,重構并完善知識圖式,這樣便大幅提升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當各項目小組分享成果后,教師可以進入評價環節,先讓組內成員進行自我評價及互相評價。自評的內容主要聚焦自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認知度,互評的內容主要聚焦實驗過程中組員的配合度、積極性、創新性等方面。隨后,教師讓組與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價,主要圍繞各項目組成果表達的內容進行評價,評選出“實驗最優小組”,予以相應的獎勵。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活動能體現“學生本位”,調動學生學習內驅力,培養他們的實操能力,引領他們參與知識生成的整個過程。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以項目式學習為導向,合理開展實驗教學,引領學生在實驗中參與知識生成的過程,實現對知識點的深度理解及遷移。
參考文獻
朱學文.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學科技,2023(9):63-65.
李小霜.STEM視域下PBL模式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22.
侯中柱.STEM項目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初探:以“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0,49(7):22-26.
黃紅敏.任務目標驅動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
朱學文.項目式學習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學科技,2023(9):63-65.
作者簡介:蔡志國(1976.11-),男,福建漳州人,任教于漳州市南靖縣湖美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