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敏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地理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學科素養。鄉土文化作為地理學科的重要教學資源,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人文素養。文章旨在探討鄉土文化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融入與實踐,深入分析鄉土文化對提升初中生地理學習興趣和學科素養的積極作用,并就如何更好地實施提出建議。
【關鍵詞】 鄉土文化;初中地理;教學實例;學科素養
一、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意義
鄉土文化是指一個地區特有的文化現象,包括該地區的自然環境、歷史遺跡、民俗風情、民間藝術等多個方面。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文化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傳統。同時,鄉土文化的融入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
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從而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例如,隴東窯洞民居是隴東地區的代表性建筑,是隴東地區農耕文化發展的軌跡性文化形式,具有濃厚的傳統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通過了解隴東窯洞民居的建筑特點和文化內涵,可以傳承和弘揚隴東地區的地域文化。
(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鄉土文化是一個地區的特色文化,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的反映。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和文化、了解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鄉土情懷。同時,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鄉土文化是每個地區的獨特歷史和文化傳承,其中包含了許多與地理有關的信息,將其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鄉土文化可以為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素材,通過講解鄉土地理文化,可以使學生對地理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隴東窯洞民居文化是中國農耕文化發展的軌跡性文化形式,具有濃厚的傳統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
(四)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初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包含了地理、人文、歷史等多個方面的知識。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的背景和應用。
二、鄉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價值
鄉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價值的文化現象,它反映了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保存地域文化傳統、弘揚地域文化精神、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不僅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也是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
例如,甘肅隴東地區位于黃土高原的南部,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該地區的鄉土地理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自然景觀。甘肅隴東地區地形多樣,有高山、丘陵、平原和湖泊等自然景觀。這些自然景觀的形成與黃土高原的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和地形變化等因素密切相關。通過對這些自然景觀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歷史遺跡。甘肅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例如,天水的麥積山;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被譽為“東方藝術寶庫”。這些歷史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教師介紹這些歷史遺跡,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
民俗風情。甘肅隴東地區的民俗風情獨具特色,有許多傳統的民間活動和節日。例如,在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期間,人們會進行舞獅、放鞭炮等活動;還有一些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如皮影戲、木偶戲等。這些民俗風情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教師介紹這些民俗風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當地的文化傳承和社會發展。
民間藝術。甘肅隴東地區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有許多獨特的藝術形式。例如,剪紙、刺繡、泥塑等民間藝術形式都是該地區的代表。這些民間藝術作品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創造力和審美觀念,也是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介紹這些民間藝術形式和作品,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當地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傳統。
在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家鄉地理環境,開展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地形地貌,了解家鄉的地理特征和地理規律;可以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氣候特征,了解家鄉的氣候類型和氣候規律;可以讓學生了解家鄉的自然資源,了解家鄉的自然資源和利用情況,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有效激發師生的多種情感:
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了解和認識家鄉的地理、歷史、文化等,學生會更深入地理解和熱愛自己的家鄉,進而培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增強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將鄉土文化融入地理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鄉土文化的學習,學生可以提升自身的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通過教學,可以傳承和弘揚鄉土文化,使這些文化在年輕一代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分享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鄉土文化,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探究鄉土文化中的地理問題,學生可以開展實地考察、調查等活動,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促進地理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需要深入研究鄉土文化,挖掘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這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促進學校與社區的合作與聯系。學校可以與社區合作,開展與鄉土文化相關的活動或課程,加強學校與社區的聯系。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通過對鄉土文化的了解,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家鄉的經濟發展條件和優勢,激勵他們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增強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通過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資源等,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三、鄉土文化融入地理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關注家鄉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特征
鄉土文化的融入需要緊密聯系學生所處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特征,例如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等,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地理現象入手,發現家鄉的自然之美,提高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結合教材內容,挖掘鄉土地理文化資源。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內容,充分挖掘甘肅隴東地區鄉土地理文化資源,將本地區的自然景觀、歷史遺跡、民俗風情和民間藝術等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入鄉土地理文化資源,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講解“中國氣候”時教師可以結合甘肅隴東地區的實際氣候狀況引導學生探究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在講解“中國地形”時,教師可以介紹甘肅隴東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征,讓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點。
(二)引入歷史文化背景
在講述黃河下游的治理、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等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入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例如黃河下游的灌溉文化、珠江三角洲的移民歷史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理現象背后的社會和文化原因。
實地考察是初中地理教學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之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鄉土地理文化實地考察,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歷史遺跡、自然景觀等讓學生親身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組織實地考察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甘肅隴東地區的博物館和歷史遺跡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特征;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農村了解當地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狀況以及氣候地形等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讓學生親身感受地理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講述中國的人口與地理環境、世界的自然地理環境等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例如分析中國的人口分布和遷移特征、比較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等,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和思維能力。
在引導學生課外實踐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讓學生圍繞一個具體的鄉土文化主題展開研討:如鄉土地貌、鄉土水資源、鄉土植被、鄉土人文景觀等。在每個實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觀察、調查和討論等方式,深入了解鄉土文化的內涵和特點,并探究其與地理知識的聯系。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些小組活動或辯論會,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發現和見解,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表達能力。
(四)利用鄉土文化資源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鄉土文化資源,例如當地的歷史文化遺跡、民間藝術等,讓學生在參觀、欣賞的過程中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
當地鄉土地理文化傳承人對鄉土文化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也是寶貴的師資資源。教師可以邀請當地的鄉土地理文化傳承人進課堂為學生展示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的制作過程和特點以及當地的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通過與鄉土地理文化傳承人的交流和互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提高對鄉土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同時與民間藝術傳承人的交流和互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人文素養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和保護意識。
(五)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人文素養
鄉土文化的融入需要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人文素養,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地理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手段已經成為初中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如PPT、視頻、圖片等展示甘肅隴東地區鄉土地理文化的內容,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鄉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講解“中國自然景觀”時,教師可以播放甘肅隴東地區自然景觀的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形成過程;在講解“中國歷史文化”時教師可以展示甘肅隴東地區歷史遺跡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和文化。
四、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注意事項
注意鄉土文化的選擇和應用。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鄉土文化的選擇和應用,選擇與地理課程密切相關的鄉土文化,并結合地理知識進行應用。
注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鄉土文化。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鄉土文化,讓學生了解鄉土文化的歷史、特點和影響,避免學生盲目追捧鄉土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鄉土情懷。
注意教師的引導和示范。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讓學生了解鄉土文化的歷史、特點和影響,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鄉土情懷。
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人文素養,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挖掘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鄉土文化、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邀請當地文化人士進課堂以及開展鄉土文化主題活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將鄉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充分利用鄉土文化資源,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因此,廣大初中地理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和實踐將鄉土文化融入教學的方法和策略,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戴偉. 基于鄉土地理資源的初中地理課外作業設計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
[2] 王悅. 鄉土文化視域下初中研學旅行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D]. 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20.
[3] 王右生. 談鄉土地理知識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 名師在線,2019(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