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凡凡 徐超 彭沖
摘? 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將黨的政治理論和思想融入實踐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保證。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實現黨建和育人工作相結合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研究重點。該文以“黨建+學科競賽”為切入點,闡述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的基本內涵、必要性、現實困境,探索強化黨建引領、完善制度建設、革新思維模式、組建幫扶團隊和搭建大數據平臺五個方面的實施路徑,促進黨建和高校實踐育人的根本任務有機結合,推動高校實踐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
關鍵詞:大數據;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育人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0-0074-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n education work and integrating the Party's political theory and ideology into practical education ar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s for implement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moral integrity.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in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s strongholds and Party member teachers as pioneers, and to integrate Party building with student education work. This article takes "Party building and subject compet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xpou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the "Party building and subject competition" model in prac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t explores five implementation path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nnovating thinking modes, establishing assistance teams, and building big data platfor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big data; Party building; subject competi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實踐育人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全面推進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落到實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切實加強學生學科競賽組織教育管理工作,確保學生思想前沿,學習進步,實踐能力提升,加深黨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關系[1-3]。在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思想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鑒于此,本文從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入手,以黨建為引領,以學科競賽為實踐載體,探究實踐育人的內涵及其實施路徑,以期促進高校思政工作充分發揮育人作用,培養學生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 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的基本內涵
2023年教育部辦公廳出臺《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深化高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指出,要加強課堂與實踐教學一體設計,提高社會實踐的導向性。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實踐育人是新時代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體現。教師將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融入實踐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4]。學生在參加學科競賽實踐活動中,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在實踐中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而知曉理論知識學習的局限性,促進社會實踐反哺課堂教學[5-6]。
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工作,將黨建思政教育與學科競賽相結合,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并完成學科競賽[7]。在育人過程中,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實踐育人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和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扎實支持的教育模式[8-9]。其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踐教學,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學科競賽和社會實踐等形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真實的問題和項目中,學會發現問題,并提供實際操作和解決方案。二是創新意識,追求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出新穎的見解、獨特的觀點,并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三是團隊協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強調學生在實踐項目中與他人共同合作、分享經驗和資源,以提高整體學習效果。四是社會責任,通過讓學生將專業教育和社會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使他們能夠關注社會、服務社會、回饋社會。五是職業能力培養,旨在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通過參與企業命題競賽,使學生能夠獲得實戰經驗、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實踐育人模式能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和競爭力。
二? 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的必要性
(一)? 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是基層黨組織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高校基層黨組織承擔著發展黨員、管理培養黨員、凝聚團結黨員群眾的重要任務,更是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質量的接班人。育人和育才是相統一的過程。教職工黨支部可以把大學生學科競賽作為發力點,將黨建和學科競賽進行融合,將思想引領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發揮教職工黨支部在育人方面的重大作用。
隨著國家“新工科”“產教融合”戰略的全面推行,實踐育人機制已成為學生成長的必要環節,如何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如何增強黨建引領學科競賽提升協同育人成效,如何提升學生的政治信仰與政治素質,微觀上不僅關系到學科建設質量和學科影響力,宏觀上還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成才及對學科的認同感。做好學生學科競賽的黨建全面引領工作,既立足當前解決學生對競賽認知不足的問題,又可以著眼長遠夯實學生能力和基礎,將他們培養成為擁有大思想、大視野、實踐動手能力強和走在學科前列的開拓者。
(二)? 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是提升青年學生思想內涵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高校教職工黨支部是團結教師和學生的橋梁,高校教師就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全面落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策略,發揮教職工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推進“黨建+學科競賽”雙融雙創協同育人工作,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使其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帶領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并取得國家級獎項突破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優秀人才”和“科學知識”是經過實踐淬煉的人才和能夠服務于實踐的成果。我們唯有深切體會這種迫切感,以實踐育人為載體,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更大力量。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是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是企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學科競賽是目前提升學生理論和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10-11]。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并取得突破已迫在眉睫。
三? 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的現實困境
(一)? 教職工黨員的思想認識不足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指出,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黨組織的決議,團結師生員工,在完成教學科研管理任務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但是目前部分黨員的思想意識并未上升到這個高度,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一是認為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是兩個維度,黨建是思想維度,業務是實踐維度,相互之間的關聯性很小,做好自身業務工作的同時,完成上級規定的黨員學習和實踐義務即可。二是當黨建活動與學生學習培養發生沖突時,認為教學科研優于黨建,部分黨員教師則請假不參加組織活動,存在學生的教學科研、學科競賽等是第一位,黨建教育是第二位的思想意識。三是高校的學科競賽組織化程度不高,還沒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目標管理機制,黨員教師和學生對學科競賽的認知尚淺、缺乏主觀能動性等。
(二)? 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協同育人創新機制不完善
一是在政策層面,對于“黨建+學科競賽”的協同育人制度,高校黨委和二級黨組織在職稱評審、評先評優、干部提拔等方面沒有明確的激勵制度。在黨務工作者人員配備方面,通常由專任教師兼任、流動性大、穩定性不足、協同育人制度和理念持續性不足。二是在基層黨支部層面,黨支部書記通常由普通教師兼任,教學、科研、黨建同時抓,會存在時間和精力不足的現象,無法高質量培養學生產出成果。另外黨支部書記對支部教師的約束性較小,調動師生增強“黨建+學科競賽”協同育人機制的動力不足,黨支部的政治力、組織力、創新力很難得到提升。
四? 大數據視角下高校“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 強化黨建引領,樹立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意識形態
實施“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樹立這種意識形態,高校要通過強化黨的領導,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科競賽實踐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就是要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建設放在首位,通過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高校各項工作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二是要通過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參加學科競賽,深入了解所學專業領域的前沿動態和最新成果,增強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和熱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競爭力。三是高校要加強對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的宣傳和推廣,營造良好的氛圍。可以通過舉辦相關活動、開展講座、組織學生參加比賽等方式,讓更多學生了解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和意義,從而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總之,強化黨建引領,才能培養出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人才。
(二)? 完善制度建設,落實“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要求
高校在建立健全各項制度過程中,在頂層設計中要完善實踐育人的制度建設,確立實踐育人的重要地位。確保“黨建+學科競賽”能得到充分實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相關管理規章制度,制定并完善黨建與學科競賽的管理辦法和工作細則,明確各類競賽的組織、推進、評選標準,確保工作有序進行。二是加強組織領導,設立專門負責“黨建+學科競賽”事務的領導機構或部門,在高校層面統籌協調、推動黨建與學科競賽工作。三是完善培養方案,將實踐育人要求融入到學科競賽的培養方案中,明確學生參與競賽的學分獎勵和學業認定標準。四是加強師資培訓,開展針對教師的培訓活動,提升他們的指導能力和競賽輔導水平,使其具備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競賽的能力。五是激勵機制建設,建立獎勵機制,對在學科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并重視黨建的個人和團隊給予表彰和獎勵,激勵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競賽活動。六是加強學生宣傳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學生對“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要求的認識和理解,引導他們積極投身其中。
(三)? 革新思維模式,助力學生在學科競賽實踐中成長
發揮基層黨組織抓黨建的示范效應,書記親自抓、帶頭抓、帶領抓,積極攻堅克難,著力突破學科競賽組織管理方面的難題。從“思想引領”和“學科競賽”實踐幫扶等方面加強學生的思想引領、學業支持與能力訓練,促進學生全面提升其實踐動手能力。一是結合“互聯網+”“挑戰杯”等重要比賽時間節點,通過座談會、講座等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狀況和需求,及時給予生活學習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著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及勇于挑戰自我和提升實踐的能力。二是給學生提供多元化資源,如文獻資料、技術支持等,引導學生積極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等資源,拓寬視野和知識面。鼓勵學生團隊合作,有效地將個人才能與集體智慧相結合。對于學生個性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思想引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科競賽教育有機統一,將他們培養成擁有大思想、大視野及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實踐者。
(四)? 組建幫扶團隊,提升師生間學科競賽組織化程度
在學科競賽方面,組建黨員教師幫扶團隊,根據學生需求,開展針對性幫扶指導,秉持把“扶困”與“扶智”相結合。在黨員教師的指導下,招募學生黨員成立師生學習幫扶小組,開展線下輔導-線上答疑的分類幫扶模式。線上組建答疑群,方便為學生及時答疑解惑;線下定期開展輔導教育工作。一是針對學科競賽的特點,確定幫扶團隊成員,根據學科競賽的領域和要求,選擇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教師作為幫扶團隊的核心成員。同時考慮邀請在該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或校外專家加入團隊。二是制定明確的角色任務分工,對幫扶團隊成員進行合理的角色分工,明確各個成員在學科競賽中的具體職責。三是提供適當的培訓和支持,為幫扶團隊成員提供專業培訓和支持,使其了解學科競賽的要求、評判標準、最新動態。可以邀請校內外的專家給團隊成員進行培訓講座,分享成功經驗和指導方法。四是建立交流與合作機制,幫扶團隊成員之間應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合作機制,定期開展例會、討論、經驗分享。通過交流和合作,促進思想碰撞和互相學習,提高團隊整體組織化水平。五是設立反饋與改進機制,建立師生間的反饋機制,及時收集不同參與者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反饋結果,進行評估與改進,優化幫扶團隊的工作方式和目標,提升學科競賽組織化程度。六是強化資源整合和管理,幫扶團隊可以協助組織學科競賽所需的資源,包括教材、設備、實驗室等,同時也要合理規劃和管理這些資源,確保其有效利用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七是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和發展,幫扶團隊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鼓勵他們在學科競賽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發現和發展自己的興趣和優勢領域。
(五)? 搭建大數據平臺,增強學科競賽信息化交流
黨員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建設“黨建+學科競賽”大數據平臺,一方面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收集競賽立項案例信息的同時,也學會了成功參與學科競賽的方法,以及從哪些角度去準備自己的學科競賽,增加比賽獲獎的競爭力。搭建大數據平臺可以有效增強學科競賽的信息化交流,一是黨員教師聯系學生明確搭建大數據平臺的具體需求和目標,考慮不同學科競賽參與者的不同需求,確定平臺應具備的功能。二是整合數據來源,包括競賽前沿信息展示、歷年競賽獲獎名單、競賽案例等內容,確保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為學科競賽信息化交流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三是促進信息交流與共享,提供在線討論區平臺功能,鼓勵學生和黨員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促進學科競賽知識的共享與傳播。四是通過搭建大數據平臺,學科競賽參與者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和交流競賽信息,提高學習和競賽的效果。同時,競賽大數據的積累和分析也有助于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將黨建工作與學科競賽相結合,創新了高校實踐育人模式。通過黨員教師和學生參與學科競賽,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從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提升實踐育人的成效。
五? 結束語
高校“黨建+學科競賽”是一種新的實踐育人理念,旨在通過將黨建工作與學科競賽相結合,實現黨建引領學科競賽突破的協同育人效果。黨員教師擔任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目前高校黨建育人工作存在思想認識,以及協同育人創新機制不完善的問題。高校教師黨支部應當強化黨建引領,樹立學科競賽實踐育人模式意識形態,完善黨建育人制度建設,落實“黨建+學科競賽”實踐育人要求。黨員教師應當革新現有的教學育人思維模式,組建黨員教師幫扶團隊,搭建大數據平臺,助力學生在學科競賽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黨建+學科競賽”協同育人探索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興華,郭亞亞.以雙創競賽為導向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探究[J].高教學刊,2023,9(26):51-54.
[2] 徐博,許德新,鄧雄,等.基于科技競賽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高教學刊,2023,9(21):23-27.
[3] 曾榕,陳宣東.學科競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影響[J].高教學刊,2023,9(20):57-59,6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深化高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EB/OL].[2023-06-29](2023-08-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6870/202307/t2023070
6_1067464.html.
[5] 李海廷.“賽教融合”視角下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3(5):22-27,41.
[6] 張艷玲,任斌,梁意紅,等.高校“黨建+賽教”育人模式探索——以電氣與自動化教師黨支部為例[J].成才之路,2022(29):1-4.
[7] 田蘇宏,王麗娜.高校黨建質量評價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進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3(8):80-86.
[8] 路征,周婷.大學生學科競賽中指導教師介入的關鍵節點與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23(4):47-52.
[9] 郭菲,張藍文.參與和獲獎孰輕孰重?大學生競賽的育人作用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3(4):62-68.
[10] 孫凡金,張勤進,陳洋,等.以競賽為導向的電工電子課程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3,42(2):200-203.
[11] 陳蘊哲,李翔.自我決定理論視域下雙創競賽對青年學生創新動機及感知的影響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23(2):10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