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青 張薇瑋 劉慶淮
摘? 要:課程思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類課程,包括臨床眼科學教學。通過將課程思政與臨床眼科學教育融合,可以實現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無縫銜接。該融合探索的目標是為學生不僅僅提供專業(yè)知識,還有道德和社會價值觀的全面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專業(yè)技能,還能夠培養(yǎng)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使他們在未來的醫(yī)療實踐中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同時也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復雜的醫(yī)療倫理和社會問題。因此,課程思政賦能下的臨床眼科學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是一項有益的教育實踐,有助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醫(yī)學專業(yè)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眼科學課程;醫(yī)學教育;思政教育;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0-0116-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reform initi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into various courses, including clinical ophthalmology teaching, is known as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clinical ophthalmology teaching, it becomes possible to seamlessly connect educ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goal of this integration is to provide students not only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with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n ethics and social values. Through this approach, students can acquire not only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e the right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values. This prepares them to better serve society in their future medical practices while also enabling them to understand and address complex medical ethics and societal issues. Therefore, the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linical ophthalmology teaching through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valuable educational practice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ll-round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Keywords: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hthalmology curriculum; med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全球醫(yī)學教育基本要求強調醫(yī)學職業(yè)價值、態(tài)度、行為和倫理方面的規(guī)范,要求醫(yī)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包括追求卓越、利他主義、責任感、同情心、負責、誠實、正直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1]。與此相契合的是,課程思政教育強調價值引領,將立德樹人置于重要位置,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3]。眼科學是高等醫(yī)學院校臨床醫(yī)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需要學生具備綜合全面的臨床醫(yī)學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醫(yī)德、社會責任感,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4]。此時,在眼科學專業(yè)課程授課時融入課程思政的理念,對醫(yī)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積極的作用,且有助于培養(yǎng)醫(yī)學生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因此,進一步深化課程思政賦能下的臨床眼科學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推動高等教育事業(yè)邁上新的發(fā)展階段。科學合理地將思政教育引入專業(yè)教育課堂,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真正關注思政教育的內涵,達到反思、修身的目的,這將有助于培養(yǎng)更多德才兼?zhèn)洹⒕邆湔_價值觀的新時代醫(yī)務工作者[5]。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因此,在不斷改進教學設計和方法的基礎上,我們將探索更多課程思政教育的路徑,使思政教育在眼科專業(yè)教育中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在本文中,我們深入探討了思政教育在臨床眼科學教學中存在的現狀,明確思政教育與專業(yè)課融合不足的問題,并探索如何將眼科學理論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包括教學內容融合、教學方法融合、教學評價融合。通過案例分析,評估了融合教學的效果,并指出了在課程思政賦能臨床眼科學教學中可能存在的挑戰(zhàn)和問題。最后,展望了臨床眼科學理論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fā)展前景,強調了持續(xù)改進與優(yōu)化的必要性。
一? 思政教育在臨床眼科學教學中的現狀
在一些高校和醫(yī)學院,眼科臨床教學已經開始意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將其納入教學計劃,并積極探索將思政教育與眼科學專業(yè)課程相融合的方式[6]。一些教材也開始在眼科臨床教學中加入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認識醫(yī)學職業(yè)的特殊性,樹立正確的醫(yī)學倫理觀和社會責任感[7]。部分教師嘗試在臨床實踐中引導學生反思和探討倫理道德問題,加深對思政教育的理解。但是在實際的眼科學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專業(yè)教學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問題。
(一)? 思政課程和專業(yè)課程的融合程度不夠
現有眼科學課程雖然涵蓋了許多與思政教育相關的知識點,但在過去的教學中,學校和教師更加注重專業(yè)課程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記憶眼部病變的臨床表現、發(fā)病機制、診斷方法、治療手段、療效觀察和預后判斷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教學方法相對較為單一,未能深入挖掘專業(yè)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點,難以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
(二)? 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眼科學是一門基礎理論及臨床實踐密切結合的課程,而在眼科學這門涵蓋了廣泛內容且學時有限的課程中,教師和學生更傾向于重視專業(yè)課程教育,而對于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巧妙地處理專業(yè)理論知識與思政教育的關系,將專業(yè)理論知識作為主線,以課程思政作為輔助內容。因此,我們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專業(yè)課程中有機地融入思政內容,將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有機結合,成為當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三)? 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不足
學校和院系在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方面存在不足,教師的專業(yè)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高,這導致了課程思政難以得到有效實施。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課程思政資源庫的建設。例如,設計以英雄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等思政元素為主要內容的熱點資訊、崗位先鋒、抗疫專欄等欄目,鼓勵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專業(yè)知識和了解先進事跡。這樣的資源庫將為思政教育提供更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
二? 課程思政賦能的教學全周期深度整合思政教育的眼科學教學實證研究
目前,國際國內形勢正經歷深刻變革。新冠感染疫情、全球經濟一體化及信息科技的迅速發(fā)展,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境和新挑戰(zhàn),使其面臨嚴峻考驗[8]。因此,基于課程思政賦能臨床眼科學教學,對于新時代醫(yī)學教育中培養(yǎng)醫(yī)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和領導者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人文意義。在臨床眼科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合進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作為醫(yī)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臨床教學的重中之重[9-10]。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它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并使他們成為有社會責任感、道德情操高尚的公民。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和現象產生疑問,鼓勵他們積極提出問題,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他們辨別真?zhèn)巍⒎治鰡栴}的能力,使他們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通過設計與現實問題相關的任務,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通過真實的案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了解倫理和科學思維的應用,并設計引導式問題,鼓勵學生互相交流意見,從中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和溝通能力。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充分體現科學思維和良好道德的行為。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積極探索中成長。這就要求帶教老師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中的思政目標,通過相應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愛國精神、團隊精神、法制意識等思政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加眼科學臨床思政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利用微課、慕課等線上教學手段,結合線下的小組討論、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法、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等形式設計眼科學臨床思政教學方式,化整為零,把思政教育實踐做到系統(tǒng)化和碎片化,實現“隱性思政”的原則。教學設計中遵循教師引導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參與感和互動性,將眼科學課程思政臨床教學方案打造成為有思想、有內容、有溫度的思政課程。
眼科學是一個緊密結合實踐的臨床學科,而將思政教育融入眼科學專業(yè)課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覺學習能力,使他們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yè)中,成為勇往直前、開拓進取的時代先鋒。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眼科在專業(yè)課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過程,因材施教,針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通過融入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來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為了評估課程思政賦能的思政教育融入眼科臨床教學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對融合課程的滿意度,我們將針對納入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五年制本科的醫(y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結果評估,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進一步改進思政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方式,提高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 對象和方法
1? 課程思政融入眼科學專業(yè)課程的設計方案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眼科教研室采用多種方式將思政教育融入眼科學課程中,將其與專業(yè)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以此激發(fā)學生的使命感、社會責任感、愛國情懷,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和全科醫(yī)學的理念。這一整合課程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包括圖像、動畫、視頻和現場模擬等直觀教學方式。此外,還依賴多媒體課件和在線公開課程等多樣授課方式,以及團隊學習課堂等協(xié)同學習方式。思政教育元素主要包括:①歷史回顧。主要在專業(yè)課的第一堂課上回顧眼科學的發(fā)展歷史,講解老一輩的眼科專家學者在眼科專業(yè)道路上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理念。②宣講政策。主要介紹我國數年來在全國甚至全球眼健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政策戰(zhàn)略,對常見致盲眼病的應對措施,對近視防控的政策方針。③研究進展。介紹目前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的臨床研究和機制研究的最新進展,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研究資訊。④醫(yī)患溝通。通過具體案例和時事,教導學生如何更好地進行醫(yī)患溝通并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醫(yī)患關系。通過這些內容的融入,進一步加強眼科學與思政教育的整合。
2? 研究對象
本項目的研究對象是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五年制專業(yè)的四年級學生(2019級),共計120人。
3? 問卷設計和調查方式
結合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眼科學教研室目前將思政教育融入眼科學教學課程的情況,本研究設計了一個面向臨床醫(yī)學五年制學生的調查問卷。問卷共有10個單項選擇題,涵蓋學生的基本信息、思政教育與眼科學融合的評價、思政教育形式和占比的看法,以及課程思政與眼科學教學課程融合的效果測試。問卷采用紙質形式進行匿名填寫,于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5日由教研室秘書分發(fā)。
4? 統(tǒng)計分析
我們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數字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針對定量的問題,我們使用SPSSAU在線軟件進行Cronbach信度分析,并使用KMO(Kaiser-Meyer-Olkin)檢驗和Bartlett檢驗驗證效度。
(二)? 結果
1? 問卷回收情況和效度
我們共發(fā)出120份問卷,其中成功收回了117份有效問卷,另有3份問卷未完成,被視為無效。有效問卷的回收率達到97.5%。此外,在參與調查的2019級五年制臨床醫(yī)學生中,男性占55.6%,女性占44.4%。
2? 學生對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總體評價
學生普遍高度認可眼科學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的做法,大約93%的學生表示支持在眼科學基礎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其中,有42%的學生非常支持,僅有1%的學生不支持,沒有學生非常不支持。對于目前的思政教育融入的內容和形式,學生給予了較好的評價,大約95%的學生認為思政元素與課程的融合度好,其中有62%的學生認為融合度非常好,沒有學生認為融合度差或非常差。此外,有37%的學生認為思政元素的融入對于激發(fā)他們對眼科學的興趣非常有幫助,而54%的學生認為思政元素融入有幫助。總的來說,學生對眼科學整合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持積極支持的態(tài)度,也認可思政元素在激發(fā)他們學習眼科學興趣方面的幫助。
3? 學生對思政課程融入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占比的評價
在學生對思政課程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占比的反饋方面,大約43%的學生更傾向于以教師授課為主,而約有53%的學生更傾向于教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僅有4%的學生傾向于自學和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由此可見,在教學形式上,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政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有更多的主觀能動性。而在課程思政教育在眼科課程中的占比方面,約有89%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內容和占比非常合適,可以保持不變,而約有5%的學生建議增加思政教育內容占比,6%的學生建議減少占比。這表明目前思政教育在眼科學教學中融入的內容和占比相對合理,不需要額外增加或減少比例。另外,約有31%的學生表示感興趣接受融入思政元素的課外作業(yè)來增加思政課程的內容,而約有53%的學生則不感興趣或不愿增加融入思政元素的課外作業(yè),另有16%的學生則不確定是否需要增加思政元素融入的課外作業(yè)。
4? 思政課程融入眼科學教學的教學效果評估
在思政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方面,學生認為最容易接受并理解的內容為醫(yī)患溝通元素,其次為學科歷史元素,接下來依次是政策宣講和研究進展。通過對不同思政元素內容的考查,我們發(fā)現學生對思政元素總體的掌握度相對較高,正確率達到92.9%,說明思政課程融入眼科學教學的總體教學效果是較好的。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我們發(fā)現,在不同思政元素內容融入的問題中,醫(yī)患溝通方面的內容學生的整體正確率高達100%,學科歷史方面的整體正確率為99.3%,但對政策要點的掌握相對較低,正確率為84.4%,對研究進展內容的掌握正確率僅達82.1%。研究結果表明,在后續(xù)的授課過程中,我們應適當增加對政策要點的宣講和對研究前沿進展的培訓。
(三)? 基于實證研究的課程思政賦能的眼科學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
1? 提升教師素養(yǎng),強化育人意識
教師素養(yǎng)包括教育專業(yè)知識、教學技能、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等多個層面。要實施思政教育,教師需要在這些領域持續(xù)提升。只有充分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義,教師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形成正確的觀念。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通過強化育人意識,教師能夠更好地履行這一任務,積極參與學生的思政教育,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積極引導學生探討社會、政治、倫理等重要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此外,教師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積極的思政教育環(huán)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辯論、社會實踐。這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他們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形成獨立觀點,提高他們的思政教育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和國家的建設。教師還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社會實踐、志愿活動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能夠在社會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綜上所述,結合思政教育,提升教師素養(yǎng),強化育人意識,是為了培養(yǎng)更具思想品德、道德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學生,只有通過全面的努力,我們才能夠培養(yǎng)出更有品格和綜合素質的學生,為國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
2? 教學方法改革,提升教育質量
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通常是一種單向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通過引入互動式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辯論、案例分析等,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表達意見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充當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從而使教育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利用多媒體和教育技術,如視頻、互聯(lián)網資源、在線課程等,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教師生動地呈現復雜的思政教育主題,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此外,思政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涉及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通過情感化教學方法,如真實案例教學、故事講述、角色扮演等,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到道德和價值觀念的重要性,從而產生更深刻的影響。思政教育不僅發(fā)生在課堂上,還應該融入到學生的社會實踐和參與活動中。通過參與志愿活動、社區(qū)服務、社會調研等,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會問題,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3? 強化工作考核,完善保障體系
強化思政教學考核需要建立多維度的考核指標,包括教師的教育背景、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和學生評價等。為了確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可以設立獨立的考核機構,負責對教師和課程進行評估。這個機構可以由教育部門、專業(yè)教育機構或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組成,以避免潛在的利益沖突。同行評估也是一種有效的評估方法,教師可以相互觀摩課堂教學,提供反饋和建議。學生是思政教育的受益者,他們的評價意見至關重要,可以設立學生評教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育評估,提供他們對教師和課程的看法。建立持續(xù)改進和反饋機制,確保教師和教育機構可以從考核過程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政府和教育部門應當出臺政策來支持思政教育的考核和提高,確保資源的充分分配以提高教育質量。
三? 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具體實踐。將課程思政融入眼科學教學中,是培養(yǎng)更全面、具備良好醫(yī)學倫理和道德素養(yǎng)的醫(yī)學生的重要途徑。這有助于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的整體素質,使醫(yī)生能夠更好地服務患者、社會、國家,更好地履行醫(yī)生的職業(yè)使命。然而,將課程思政與專業(yè)教育融合的教學模式目前處在探索階段,仍然需要繼續(xù)深入挖掘和整合思政元素,以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眼科學基礎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黃付敏,何舒雅,王婧.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助推醫(yī)學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23,43(2):360-362.
[2] 年亞賢,王政.高校專業(yè)課教師課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4):52-54.
[3]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6173.
[4] 白潔,楊帆.課程思政融入眼科學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3,37(1):109-112.
[5] 肖璇,蔡菡,許紫薇.新時代眼科學課程思政改革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21):60-62.
[6] 沈胤忱,劉堃,劉海蕓.課程思政融入眼科學教學初探[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1,13(32):5-8.
[7] 伍瑩,李惠玲,羅靜.課程思政引領下眼科學本科教育改革策略[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3(13):165-168.
[8] 劉輝,朱漢祎,佟礦.醫(yī)學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8(26):126-129,133.
[9] 張佳晴,張博文,鄒玉仙,等.臨床醫(yī)學八年制眼科學整合課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J].眼科學報,2022,37(10):806-813.
[10] 桂平,胡雪芬,劉明麗,等.跨專業(yè)線上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研究——以眼科學相關課程為例[J].科教文匯,2023(10):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