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柱



【摘要】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常見模型有四種:異側型、同側型、斜截型和交叉型.這四種類型在仰角與俯角問題、方位角問題、坡角問題中均有可能出現,解答此類問題,關鍵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后構造數學模型.本文對這幾種數學模型進行歸納,以幫助學生對解直角三角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有更全面的掌握.
【關鍵詞】初中數學;直角三角形;解題
1? 異側型
此類型的基本特點是兩個直角三角形“背靠背”.如圖1左所示,一般利用線段的和來尋找等量關系.此類型的特殊情況是隔一段距離的“背靠背”(如圖1右),區別是中間多了一段固定長度的線段.
例1? 如圖2,廣場上有兩棟高樓A和B,其中樓B高為120米,而從樓A的頂點A處測得樓B頂部B的仰角為30°,測得其底部C的俯角為45°.求:樓A和B的水平距離為多少米?
解? 如圖2,過點A作AE⊥BC于點E,
設BE=x,易知四邊形ADCE為矩形,
DC=AE=BEtan∠BAE=3x,
因為∠EAC=45°,
所以EC=AE=3x,
由題意有BE+CE=3x+x=120,
解得x=60 3-1,
所以DC=AE=3x=180-603,
即樓A和B的水平距離為180-603米.
2? 同側型
此類型的特點是兩個直角三角形“大含小”.如圖3,小的三角形在大的三角形內部,有公共的直角頂點及一條公共的直角邊,通過這條公共的直角邊構成兩個直角三角形.與異側型不同的是,同側型一般利用線段的差來尋找等量關系.
例2? 如圖4所示,某居民樓為了方便居民進出,將樓棟門口階梯的一部分改造成斜坡,已知原階梯斜面AB的長為1米,坡角∠ABD=45°,改造后斜坡的坡角∠ACD=15°,改造后的斜坡的水平距離增加了BC,求BC的長度(參考數據:sin15°≈0.26,cos15°≈0.97,tan15°≈0.27,2≈1.41).
解? 如圖4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D中,
因為∠ABD=45°,
所以AD=BD=AB·sin∠ABD=22,
CD=ADtan∠ACD≈1.412×0.27≈2.61,
所以BC=CD-BD≈2.61-1.412≈1.91,
即改造后的斜坡的水平距離增加了1.91米.
3? 斜截型
如圖5,此類型的特點是小的直角三角形在大的直角三角形內部,有公共的銳角,此類題的解題關鍵是巧妙利用公共的銳角.
例3? 大型商場的建設通常都會設計地下停車場,如圖6是某大型商場的地下停車庫入口的坡道設計示意圖,其中AB⊥BD,∠BAD=18°,C在BD上,AB的長為10米,BC為0.5米,CE⊥AD.現需要在地下車庫入口坡道的上方張貼限高標志,請問限制高度應為CE還是CD,并計算出正確的限制高度.(結果精確到0.1米,參考數據:sin18°≈0.31,cos18°≈0.95,tan18°≈0.32).
解? 如圖4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D中,
因為∠ABD=90°,∠BAD=18°,AB=10,
所以BD=AB·tan∠BAD≈3.2,
所以CD=BD-BC≈3.2-0.5≈2.7,
在直角三角形ABD中,∠CDE=90°-∠BAD=72°,
因為CE⊥ED,
所以∠DCE=90°-∠CDE=18°,
所以CE=CD·cos∠DCE2.7×0.95≈2.6,
2.6<2.7,CE<CD,
所以CE為限制高度,為2.6米.
4? 交叉型
此類型的特點是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邊有交點.如圖7,此類題要仔細分析題意,抓住兩個直角三角形中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找準等量關系,找等量關系時可以結合矩形來找.
例4? 如圖8所示,工程隊測量人員想測量河對岸一棵大樹AB的高度,他在點C處測得大樹頂端A的仰角為45°,再從C點出發沿斜坡走210米到達斜坡上D點,在點D處測得樹頂端A的仰角為30°,若斜坡CF的坡比為1∶3(點C、B、E在同一水平線上).求測量人員從C點到D點上升的高度和大樹AB的高度.
圖8
解? 如圖8,過D點作DG⊥AB,DH⊥CE,
因為斜坡CF的坡比為1∶3,
因此在直角三角形DHC中,CH=3DH,
DH2+CH2=DC2,
DH2+3DH2=2102,
解得DH=2,CH=6,易知四邊形DHBG為矩形,
設BC=x,則DG=BH=x+6,
因為∠ACB=45°,
所以AB=BC=x,AG=x-2,
因為∠ADG=30°,
有tan30°=AGDG=33,
則有x-2x+6=33,
解得x=6+43,
即測量人員從C點到D點上升的高度為2米,大樹的高度為6+4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