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亞梅 王紅
摘要:構建活動型課堂,是落實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對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內涵及特征,探討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意義,探究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型課堂構建的現狀,指出加強教師綜合能力建設、采取多樣的活動型教學方法、豐富活動型課堂資源、提升教學評價的科學性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構建的路徑。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內涵;現狀;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9-0061-04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1]。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2]。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整合各類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對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構建的路徑進行探討。
1.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內涵
活動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六種解釋:一是指“(物體、人)運動”,二是指“鉆營、說情、行賄”,三是指“有一定目的的行動”,四是指“為某種目的而行動”,五是指“動搖、不穩定”,六是指“不固定,靈活”。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地方,“活動型”則是傳授知識的整個過程的體現。活動型課堂可初步理解為“教師以完成特定教學目標開展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并在此過程中達到特定課程內容學習目的的針對性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此教學行為不固定,因教學目標的不同而靈活改變”。“新課標”明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活動型課程,其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思想政治學習,具備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由此,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即立足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特定內容,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而主動思考、理解該內容,并在這一過程中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形式,是落實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
2.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特征
(1)導向性。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目的,也是該課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構建不是隨意性的,具有明確的指向。教師在課堂構建中,所有要素的最終指向都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2)多樣性。首先,多樣性體現在教學目標上,高中思想政治每一學期教材的具體內容不同,一本教材中的每一課的內容也不同,因此對應的教學目標自然也不同。比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中的“法治中國建設”核心素養目標著重點在政治認同、公共參與,必修四中的“追求智慧的學問”著重點則在科學精神。其次,多樣性體現在“活動”本身,如影音作品欣賞、參觀活動、議題討論、社會實踐等,都是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形式選擇。這是由學生群體的具體情況和課程具體內容共同決定的。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多樣性也是學情和課程內容交織的結果。
(3)時代性。學生在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中是主體,教師在考慮具體學情、設計不同形式活動的時候,用的材料應是具有時代性的。一方面,貼近學生生活的時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教師關注時事熱點,并將其作為教學素材,既能開闊學生的全球視野,又能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使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生心中真正落地生根。因此,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必然是具備時代性的。
(4)主動性。區別于傳統的死記硬背、灌輸式等較為抽象的教學過程,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更能體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通過實踐活動去理解課程內容的特點。學生在此過程中會主動作為、主動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己的一系列探究,獲得對課程內容更深入、透徹的理解。這一過程,更多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彰顯學生的主動性。
(5)生活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學生是帶著生活經驗走進課堂的,是在原有生活經驗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所設計的活動形式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活動方式、活動元素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征。這樣,學生才會覺得貼近自己、貼近生活,也會更感興趣。故而,生活性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必然具備的特征。
1.有利于貫徹落實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
“新課標”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3]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開展符合高中生學情的活動型課堂教學,以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呈現學科內容,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是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重要抓手[4]。活動型課堂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歷練、在自主辨析中成長,在教師的引導下堅定政治立場,增強學科核心素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順應了“新課標”的新要求,是立德樹人的有效方式。
2.有利于增強課堂實效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思想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認為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不能與生活分離。陶行知先生還強調“教學做合一”,并指出知識的來源是實踐,教育必須從行動開始,倡導學生學習要手腦并用。教師要鉆研教材、觀察生活,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活化教學案例,巧妙處理教學內容,通過活動型課堂,設置教學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化認識、參與實踐,解放學生,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體會,進而善學、樂學、會學[5]。這樣,能在優化、深化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促進學生吸收知識、認同課程傳達的精神內涵,增強課堂的實效性,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講授法,設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形式,把知識貫穿始終,以靈活融洽的教學形式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且大膽地思考、探究、實踐,積極分析和解決問題,更客觀、深入地探索事物的現象和本質。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洞察、辨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4.有利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活動型課堂強調培養學生的主動性,這有利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多組織課內、課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分析、解決問題。首先,師生、生生進行語言交流,該過程能有效鍛煉學生表達自我的膽量及與人溝通交流的技巧、能力。其次,學生在解決某些問題時,與同學相互合作,進行思維的碰撞、技能的配合,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團結精神。
1.部分教師經驗不足、認識不夠深入
首先,傳統的灌輸式講授法在一些教師心中根深蒂固甚至習慣成自然,導致他們的教學思維、教學方式轉換速度慢,經驗不足。其次,一些教師對活動型課堂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技巧掌握得不夠熟練。當前,活動型課堂還沒有成熟模式和固定的范本,雖然很多一線教師還在進行不斷的探索,但基本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2.教學偏重于書本知識,與學情結合不夠
根據“新課標”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實好核心素養目標。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之前,教師應根據學情設立具體、合理的任務、目標,但實際結果卻大相徑庭。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迫于高考競爭壓力,部分教師、家長、學生還是“分數”至上,認為學習的目標就是為了高考。所以,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任務、目標設定,往往只注重書本知識,忽略了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一些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教學活動與學情結合不夠。在活動型課堂中,教師設置的課堂目標要么太低,學生翻翻書本就能找到答案,缺乏研討價值、探究價值,缺乏應有的高度、厚度和深度,沒有達到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效果;要么太高,學生根本無法達成,讓本應活躍的活動型課堂變得死氣沉沉;要么太亂,教學目標缺乏針對性、系統性,使得教學沒有重點,出現假大空的現象。
3.課堂形式單一且流于表面
首先,部分教師構建活動型課堂時,對學情了解不夠充分,課堂設計與學情脫節,常常采取競賽、討論等老套的方式,很少采取角色扮演、實踐探究、游戲等富有趣味性的形式,課堂形式單一,導致學生不感興趣。其次,存在課堂形式大于內容、創設的情境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情況,使得教學停留在表面,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
4.課內、課外活動缺少場地、設施和資金
開展課內活動,如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都需要寬敞的教學場地,但部分學校的教室少,可利用的空間有限。開展課外活動,需要學校有基本設施和資金,但一些學校從學生的安全等角度出發,往往不愿意在這方面進行投入。
1.加強教師綜合能力建設
(1)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正確的教學觀念,加深對活動型課堂的認識。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當前仍有部分教師不愿深入探索活動型課堂,認為課堂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考出好分數,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正確的教學觀念。一是教師要改變以往以“知識為本”的觀念。教師不能把學生培養成做題的工具,要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二是教師要學習貫徹“新課標”,充分理解“新課標”,真正做好思政教育。三是教師要學習專業知識,明白自己在活動型課堂中的組織、引導作用,廣泛學習,吸取新思想,積累素材,為構建活動型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6]。
(2)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要教出好學生,教師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首先,教師要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況,看到學生之間的異同,設計的活動型課堂能夠充分符合學情。其次,教師要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將網絡資源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以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教師要多實踐,多參加培訓、研討活動,在學習中提升教學處理能力。
2.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有的學生性格開朗,喜歡與人交流;有的學習性格內向,喜歡獨立思考。所以,同一種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全班學生。教師在設計具體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原有的知識結構等因素,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活動型課堂中,圍繞教學目標,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要多種多樣。例如,在教學必修一“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在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上的場景進行演繹,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教學必修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時,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企業、消費者,探討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系。
3.利用好各種資源
要使活動型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教師就要充分整合人力、物力等資源,讓這些資源為活動型課堂服務,使活動型課堂更加飽滿。一方面,教師要利用網絡資源,構建互聯網+教育模式,選取網絡上有趣的、正能量的圖片、影音作品作為素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另一方面,學校要與相關部門合作,運用好人力、物力資源,如當地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4.提升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教學評價,是檢驗活動型課堂目標達成與否的手段。因此,評價應體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增強課堂實效性的功能,應遵循客觀性、發展性、指導性、計劃性等原則。首先,在評價內容上,應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評價的標準應該分層化,關注差異和多元需求。其次,在評價功能上,教育評價應從側重選拔性功能轉向重視導向、反饋、調節、激勵,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再次,在評價方法上,要改變以往定量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方式,以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代之,挖掘學生的鑒賞力、創造力,更科學地反映教育實況[7]。最后,在評價主體上,除了傳統的教師評價外,學校和家長也要重視評價,以實現家校融合。科學的教學評價,能夠全方位地反映學生的發展過程與發展結果,讓學生展示個性,追求卓越,謀求發展[8]。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新時代,對教育、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中是能力素養形成的關鍵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構建活動型課堂,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是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當前,構建活動型課堂,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因此,廣大教師要不怕困難、敢于實踐,做活動型課堂構建的研究者,讓“新課標”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地生根,讓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進而使他們成長為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17)[2023-06-15].http://cpc.people. com.cn/20th/n1/2022/1017/c448334-32546343.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5.
[3]趙家鶴.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的建構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 2020.
[4]王國芳.高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高中思想政治課立德樹人的本質要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25):7-10.
[5]安婷婷.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
[6]李逸.基于學生經驗的“思辨—體察”活動型課堂[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3(05):35-38.
[7]季燕.“五位”一體:基于“認知·情境”的活動型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2):43-44.
[8]劉丙勝.教學議題的合理確定和有效實施[J].思想政治課教學, 2017(07):38-40.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y Based Classroom
Ran Yamei, Wang Ho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Sichuan Province, Zigong 643000,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n activity-based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goal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teachers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y-based classrooms,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y-based classrooms,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y-based classrooms, and points out that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dopting diverse activity-based teaching methods, enriching activity-based classroom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it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re the paths for construct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ctivity-based classrooms.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y based classroom; connot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