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曉方
【摘? 要】教育與現實生活是分不開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基于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價值而衍生出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以現實生活為依據,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多樣性,將數學知識和自己熟悉的領域緊密相連。這樣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傳統數學課堂的教學弊端,為課堂注入新活力,強調學生的數學知識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讓其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意義。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做出研究,旨在提升數學生活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趨勢
小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的初級階段,打好基礎很關鍵,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實際需求,他們需要更加直觀立體的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更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將教材中抽象的文字具體化、簡單化。小學數學教師要創新生活元素的引入方式,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習,不只局限在眼前的成績,幫助其形成較全面的數學思想體系,積極探究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連接,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夠同時得到發展,真正意義上落實教學生活化的理念,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基礎。
一、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愉悅學習環境
新課改的推進,各種新型教學方式和方法涌現,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相對廣泛且使用效果較好。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減輕教師的教學難度,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潛力,讓學生不再畏懼數學學習,實現知識的鞏固和內化。小學數學教師在具體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愉悅學習環境的營造,使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活躍性和生動性,充分放松學生的身心,并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日常要注意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欲望,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到三年級上冊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的內容,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新的認知和理解,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當地的一些軸對稱建筑,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的物品,讓學生通過觀察,聯系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提升學生的代入感,找到軸對稱的規律, 從而意識到軸對稱這一數學知識能夠被廣泛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在學習到四年級下冊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教師首先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北京市的美麗風光,并提出問題,小風想要在國慶假期的時候從所在的城市坐火車去北京,已知坐火車到北京需要12個小時,火車一小時行駛大約148千米,那么小風所居住的城市距離北京有多少千米呢?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可以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創造出優質的課堂教學環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更加有動力和信心去進行學習和思考。
二、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生活化教學的核心是要找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聯點,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深度挖掘教材內容,找到學生感興趣的人物、事物以及事件開展教學,幫助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實現生活元素與數學元素的轉化,并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意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內心,讓融入的生活化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合理。
例如在學習到二年級下冊的“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的內容,生活中涉及兩、三位數的加減法的案例很多,教師就可以以購物為例子,小美和媽媽去圖書館買書,小美看中了一套漫畫書是130元,媽媽則要給小美買一套練習冊是64元,媽媽一共帶了300元?那么兩套書籍一共需要花費多少元?小美媽媽還能剩余多少錢?是否能夠給小美再買110元的新書包呢?同樣的,在學習到三年級上冊的“千克和克”的內容,首先可以向大家提出問題,平時在哪里看到過千克和克的字眼,接著再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一些物品的包裝袋,如薯片袋、大米袋、食用鹽的袋子等等,將枯燥的知識點借助生活化的內容進行講解,促使學生在觀察中形成理性認知,使其更快地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實現教學目標。
三、開展實踐教學,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實踐活動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途徑,開展實踐活動對于數學課堂的發展有著推動的作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也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并進行自主思考和分析,獲得不一樣的學習以及生活體驗,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獲得更加明顯的實踐能力培養。在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注意適當的放手,學生需要自我發展的空間,保證學生的自主思考機會,讓其思維得到發散和發展,最終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到五年級上冊的“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內容,這部分的知識點對于五年級的學生存在一定的難度,也是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因此,為了降低教學難度,提高學生的理解度。教師可以設計商場購物的實踐活動,有的學生扮演顧客,有的學生扮演售貨員,一位顧客在商場買了四斤的蘋果,蘋果5.5元/斤,還買了9斤的榴蓮,榴蓮38.6元/斤,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錢呢?還有一位顧客買了一條打折的裙子,83.9元/條,兩雙襪子4.9元/雙,這位顧客帶了100元,需要找這位顧客多少錢呢?借助學生日常經常見到的場景展開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教師和學生也可以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形成深厚的情誼。同樣的,在學習過五年級上冊的“多邊形面積”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走到校園內測量并計算花壇的面積,進一步理解面積的意義,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選擇一個下午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公園參觀游玩,公園內有多處景點,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景點是哪個,以及景點在什么方向,如何從現在的位置走過去,讓學生學會看公園的平面圖,外出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升綜合素質。
四、布置生活化作業,強化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作業是完整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起到對課堂教學內容補充的作用,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強化訓練,“雙減”政策下,作業的精簡有效更是很多教師追求的目標。在落實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理念的過程中,可以從作業環節入手,為其布置生活化的作業,在作業設計中適當融入生活化元素,實現與課堂內容的聯動,再度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養成自主思考、敢于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生活化作業的形式突破了傳統作業的壁壘,作業不再是學生們的負擔,提高了學生作業完成的積極性,發揮出作業更大的意義,幫助學生建立起作業完成的信心。
例如在學習到“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統計班級內學生的星座,星座是現在很多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借助興趣愛好提高作業完成度,以及統計班級內男女生分別愛吃的菜,形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在學習到“圓的周長”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回到家后,觀察家中的圓形物品,并測量以及計算圓的周長,做好記錄,次日課堂上進行匯報。這樣的生活化作業,不僅幫助學生實現了知識的內化,也提升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獲得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在學習過“圖形的周長”后,學生具備了基礎的周長計算方法和公式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測量學校足球場的長和寬,并計算周長,完成生活化作業,并在作業完成后,進行各個小組數據的對比,看看哪個小組的數據是最準確的。
五、鼓勵學生關注生活,培養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形成數學思維,用數學思想看待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將數學和生活融合,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師在落實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關注生活,通過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挖掘,鞏固知識學習,提升對知識的使用熟練度,培養數學思維,甚至在生活中成為爸媽的計算小助手,在一次次的自我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內化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后,就可以鼓勵學生在跟隨父母去到超市以及商場的時候,幫著父母計算費用支出,初步形成理財意識。同時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內容后,很多家庭在面臨裝修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在家庭裝修的環節出一份力,幫助家里測量一些需要知道長度的東西,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多學生雖然掌握了數學知識,但是缺少應用意識,在看到很多事物的時候無法第一時間和自己熟知的數學知識作聯系,因此教師的引導很關鍵,讓學生的應用意識逐漸迸發出來,學會利用知識解決問題,并樂于幫助他人,培養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奠定好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六、營造趣味性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很多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小學數學教師在落實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不妨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內容,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好感,構建趣味高效的數學課堂。營造趣味性的課堂氛圍,可以借助游戲來實現,通過在課堂上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過“乘法口訣”后,可以采用接龍背誦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看哪個組背得最快、最準確,獲勝的小組可以獲得鼓勵和獎品。除了“乘法口訣”外,五年級學習的“倍數”的內容,也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學生10個人左右圍成一個圈,從數字“1”開始再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接著數,遇到“7”的倍數,需要拍手,考驗學生對于倍數的理解力以及反應速度,借助游戲打破學困生學習道路上的瓶頸,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領略數學世界不同的一面,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應用意識。數學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以生活視角思考數學問題,嘗試在日常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豐富自身的解題思路和學習積極性,做學習真正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臧靜.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的研究[J].新課程,2021(40):50.
[2]于秀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家長,2021(3):27-28.
[3]劉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新智慧,2020(36):97-98.
[4]陸冬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探討[J].學苑教育,2020(25):69-70.
[5]蘇效平.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考試周刊,2020(8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