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探討了在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分析了該教學模式的內涵,討論了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這一教學模式的作用、原則以及策略,其中教學策略包括用問題引導學生預習、重視與學生的互動、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以及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以期幫助廣大教師有效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廣西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專項課題“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農村小學語文‘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立項課題編號:2023ZJY59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鐘春予(1977—),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興業縣教研室。
小學語文課程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課程。隨著網絡技術發展與普及,中小學的教育模式發生了許多變化,資源有限的農村小學也逐漸能夠開展多種類型的教學活動,這為教師打造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的“學講導結”課堂提供了條件。在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推動學生思維發展、能力提升。為有效應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嘗試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在網絡學習空間的支持下引導農村小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讓學生實現個性化、全面發展[1]。
一、“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內涵概述
(一)學
所謂學,就是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去學習,通過練習完成鞏固。在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過去的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學習狀態,愿意與同學進行合作探究,并逐步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二)講
所謂講,就是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之后,還應當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存在疑問之處以及自己學習的薄弱點,并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和相互學習。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助力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完善知識體系。
(三)導
所謂導,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在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學生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生學習所要達成的目標,恰到好處地給予學生提點和引導,讓學生轉變思維,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應明確,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需要及時出現并發揮自身的作用,但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并傳授其解決問題的方法,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索、自己解決問題。當然,教師在指導學生時還需要把握好指導的契機,不可過早,也不可過遲,要恰到好處,這樣的導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四)結
所謂結,就是總結。在課堂尾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全面總結,指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此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題,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復習鞏固。總結環節是促進學生吸收知識的關鍵環節,教師切不可掉以輕心,不能忽視這個環節,應當將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這一環節,確保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二、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對農村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新時期,網絡學習空間為教師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和協助者,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和機會,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會得到增強。在課堂上,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給學生更多時間進行交流和表達,這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網絡學習空間不同于傳統的學習空間,不受到時空限制,在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學生可以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學習[2]。在這種基礎上應用“學講導結”模式時,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現代化教學工具,將語文知識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做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活躍,而且能夠推動學生在課后持續學習。
三、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已被應用于多個學科的教學。在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曾由于受到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制無法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但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機遇,互聯網中的豐富資源為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支持,教師逐漸可以順利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但要在網絡空間支持下有效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還需要遵循以下六點原則。
(一)因材施教原則
不同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學習基礎不同,教師在教學時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而應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制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3]。在網絡學習空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向農村學生提供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豐富的語文教學內容,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做到因材施教。
(二)自主學習原則
應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網絡學習空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分享微課、使用在線教育平臺,引導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合作學習原則
在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還應實施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之余,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學習空間分組學習,打造適應農村小學特色的合作學習模式。
(四)學生教學原則
在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在講臺上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分享自己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互相幫助,成為彼此的“小教師”。
(五)當堂鞏固的原則
考慮到農村學生的學習資源有限,教師還應在課堂上及時引導學生思考、總結,并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據此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學生扎實掌握語文知識,不需要在課后自行尋找學習資源。
(六)指導性原則
盡管在“學講導結”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十分重要,但教師的引導作用也不容忽視,特別是面對學習資源不足和學習基礎較差的農村小學生,教師需要及時提供指導、解答疑問,并通過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產生內在動力,確保學生不會因為學習時一頭霧水而失去動力。
四、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打造農村小學語文“學講導結”課堂的策略
(一)用問題引導學生預習
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源,將資源分享到網絡學習空間,并提出一部分導學問題,引導學生有效預習[4]。
例如,在教授《惠崇春江晚景》前,教師可以先分享一部分簡單的學習資料,包括詩人蘇軾和畫家惠崇的生平信息、這首詩的注釋等,使學生在課前對這首詩有一定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指導學生預習,如“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詩中出現的景物惠崇的畫中都有嗎”“這首詩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等問題。這些導學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還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學內容。到了正式授課時,教師便可以先通過提問等方式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發現和理解,考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再據此調整后續教學內容,讓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此同時,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總之,網絡學習空間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支持。在此基礎上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當用導學問題引導學生有效預習,再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討論、交流,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以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重視與學生的互動
在網絡空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在“學講導結”的不同環節展示豐富的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大量互動。這樣的語文課堂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的指導作用也可以充分發揮出來[5]。
例如,在教授《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以及與之相關的音樂、動畫視頻,然后與學生進行多維度的討論。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可以理解當時的商販、行人置身在什么樣的生活氛圍中,同時了解北宋時期古都的面貌,他們自然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描繪的意境,從而順利地參與課堂討論。當然,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更需要積極地與學生互動,確保學生充分思考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鼓勵學生合作學習
為了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確保學生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鍛煉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6]。
例如,在教授《趙州橋》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初步閱讀課文后,展示一系列關于趙州橋的資源,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外觀、結構和相關歷史知識。接下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小組思考這些問題:為什么趙州橋能夠歷經千年而不倒?它的建筑結構有哪些獨特之處?在學習小組中,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探究“趙州橋能夠歷經千年而不倒”的原因,如分析趙州橋的結構、討論趙州橋的文化意義等。在學生討論時,教師需要及時向學生提供幫助,確保學生能夠獲取相關信息,繼續進行討論。在課堂最后,教師還要鼓勵各個學習小組展示自己小組的研究成果,并評價和總結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趙州橋,明白課文未盡之意,還能夠逐漸形成團隊合作精神、發展溝通和交流能力。
(四)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可謂重中之重。在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完善教學評價機制、開展教學評價工作,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下面,筆者仍以《趙州橋》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為了給出有效的教學評價,教師需要先明確評價的標準,比如學生是否扎實掌握與趙州橋相關的知識、學生的分析能力是否提升等。在實際評價時,教師應當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方法,比如通過課堂提問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隨堂測試評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和運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收獲和體會。
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的現代化教學工具為教師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助力。教師可以在網絡學習空間的支持下運用“學講導結”課堂教學模式,向學生提供豐富教學內容,以開闊學生視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常華.區域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實踐與反思[J].廣西教育,2021(37):10-12.
[2]李靜.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6):188-191.
[3]許雅穎.網絡學習空間背景下小學自主寫作教學模式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2022(23):80-82.
[4]王燕.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作家天地,2022(7):133-135.
[5]項嶸.依托網絡學習空間? 增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21(35):94-95.
[6]王耀文.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分析[J].名師在線,2021(2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