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玲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學科教學的融合已成為新時期下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向日葵的一生”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主要是把小學數學與勞動教育進行融合,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實踐等活動把數學與勞動充分融合,讓學生在勞動中獲得數學知識,并把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勞動教育;融合教育;向日葵;項目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3-0021-04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學科融合成為當前教育發展趨勢之一,這種融合有利于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促使其全面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科融合也具有很大的潛力。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密切相關,如科學、勞動教育等。因此,將數學和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可以培養出更多具有多學科交叉背景的人才。
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勞動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無法將其與數學知識有效融合。基于此,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責任與使命,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核心開展勞動學科融合項目式學習。將項目式學習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中,構建科學合理的勞動學科融合項目式學習體系,從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角度出發設計項目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
一、 查閱資料,了解“向日葵”的知識
(一)“向日葵”的簡介
(二)“向日葵”的奇妙
向日葵中有兩種奇怪的元素,這兩種生長素可以說是“性格很不和了”,一種十分害怕陽光,一種很喜歡陽光,而怕陽光的卻是生長素,它會促進細胞的發育;喜歡陽光的是葉黃氧化素,會抑制植物生長。太陽出來后生長素全都害怕地躲到陽光照射不到的后面去了,而葉黃氧化素為了太陽的懷抱去了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所以向日葵莖部一邊長得快,一邊長得慢,在這種反差之下,自然而然就彎曲地向著太陽了。但是向日葵并不是及時跟著太陽轉動,有一定的延時,大概在45分鐘,因為在生長素與葉黃氧化素的作用下,形成反差從而導致彎曲向陽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生長素和葉黃氧化素會因為陽光的出現而致使向日葵向太陽,到了晚上,陽光照射不到向日葵了,生長素的“快樂時光”來臨,葉黃氧化素逐漸失去活力,生長素便“大展身手”讓白天沒長起來的部分加快生長,所以就慢慢地轉回去了。
二、 借“向日葵”,整合數學與勞動學科,探尋項目式學習
(一)明確項目式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與勞動教育融合項目式學習是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能力,將數學知識與勞動教育融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教師在開展勞動學科融合項目式教學時,要對項目活動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取知識,在快樂參與中收獲成功。
(二)設置項目式活動內容
從小學數學課堂出發,結合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圍繞“向日葵的一生”展開小學數學與勞動教育融合項目式學習實踐,開展如下圖所示的項目活動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這些項目活動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數學知識,還需要學會動手實踐。
(三)整合項目式教學資源
在實施學科融合項目式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種途徑整合學科融合項目式教學資源,將課堂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參與到項目式教學中來。
三、 借“向日葵”,連接學生的真實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
項目一:播種前——量一量勞動基地的面積
在了解向日葵的生長環境和生長規律之后,我們先去了解分配到的班級勞動基地,經過一個漫長的暑假,這里雜草叢生,除草是勢在必行的。學生使用鋤頭、鐵鍬、小鏟子等工具進行除草活動。
我們利用準備好的測量工具——卷尺來測量土地面積,通過學生的測量,我們知道這塊土地長大約4米,寬大約3米,形狀接近長方形。利用長方形面積=長×寬,可以算得這塊土地的面積約為12平方米。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對長度單位“米”有了更形象的認識,也鞏固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更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力。
項目二:幼苗期——算一算向日葵種子發芽率
在學習《百分數》這節課時,學生已經知道出勤率=出勤人數÷總人數,發芽率=發芽種子數量÷種子總數量。結合小學科學“影響植物種子發芽的因素”,學生已經認識和理解影響向日葵種子發芽情況的因素有陽光、水分、氣溫等。因此教學《百分數》時組織全班學生分6組進行向日葵種子發芽實驗,并讓學生將發芽情況記錄在表格里面。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每組的種子發芽率有所不同,每組各選一名學生進行分享交流,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相互交流來提高自己的科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發現自己與同伴的差異,并能從他人身上學習到他們的優點。同時,學生之間也能夠互相交流、探討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最后通過小組內分享,讓學生對影響種子發芽情況的因素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能通過實驗驗證和計算得出結論。
項目三:幼苗期——算一算向日葵幼苗種植距離
在種植向日葵種子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植樹問題:
1. 移苗播種時先挖坑,坑與坑之間有間距;
2. 每個坑里只能放一株幼苗;
3. 不能有坑空著;
4. 種植后蓋土、澆水。
這個過程實際就是我們五年級所學的《植樹問題》。一行一行地栽,并且兩端都栽,那么這里一共可以栽多少株幼苗呢?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又能幫助學生理解植樹問題的三種情況和解決方法。
在班級內交流后,讓小組內部進行分享。我們把它叫作“移植向日葵”。大家都覺得很有意思!孩子們自己也想嘗試一下這種勞動形式。
當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勞動中來時,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他們在種植向日葵過程中也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
項目四:現蕾期——畫一畫向日葵生長高度變化圖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通過動手操作、實踐,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發展數感和符號意識,初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基于以上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活動—探索”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向日葵幼苗的生長情況,去探索向日葵幼苗的生長高度。然后運用折線統計圖來記錄向日葵幼苗的生長高度,并繪制如下折線統計圖。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學生親自實踐和探索;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資料、整理數據、統計分析等一系列活動。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分析數據,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折線統計圖”,并且在此過程中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項目五:開花期——算一算向日葵開花率
向日葵一定會開花嗎?向日葵是一種非常好養的植物,喜歡陽光,喜歡水。向日葵不開花可能是光照不足導致的,這個時候要為其補充光照。養分不足的話,向日葵也會不開花,所以它生長期要勤施薄肥,注意它花期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還要合理澆水,這樣它才能開花。
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統計開花的株數和不開花的株數,從而計算出開花率,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鞏固了數學知識,還通過實例給學生科普了科學知識。
項目六:成熟期——估一估一共能產多少葵花籽
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通過調查、統計等方法,了解向日葵種子的基本特征。然后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問題:一株向日葵產籽1000~2000粒,95株向日葵的產籽范圍在多少呢?因為1000×95=95000(粒),2000×95=190000(粒),所以,產籽的范圍在95000~190000粒。我們不僅可以結合真實情境體驗估算的含義,還可以感受大數的認識。不僅能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還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和價值。
項目七:成熟期——算一算一共能榨多少葵花籽油
向日葵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較多。它不僅可作為觀賞植物,還可以作為藥用植物。種子含油率很高,有一定的經濟價值,而且向日葵種子可榨油供食用。
我們嘗試著讓學生先了解古代《齊民要術》中的古法榨油,再帶學生去實地參觀大南食用油工廠,了解現代榨油技術。再讓學生探究:10千克的向日葵籽可以出葵花籽油1.8千克,如果要出葵花籽油5.4噸,需要多少噸向日葵籽?在探索中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
四、 借“向日葵”,尋找項目式學習價值,促進學生的發展
“數學與生活”是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圍繞“向日葵的一生”,開展了一系列的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討論等活動中,了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和生命周期,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本項目式學習的基本思路是將復雜的數學概念和技能與具體的實例相結合,讓學習者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掌握這些概念和技能。在“向日葵的一生”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將學習者引導到向日葵的生長和發育過程上來,通過實例來解釋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和技能。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向日葵的種子開始,講解向日葵的生長過程,包括如何種植、澆水、施肥、曬太陽等,然后講解向日葵的開花過程,包括如何把握開花的時機、增加向日葵的產量等。接下來,我們可以講解向日葵的果實生成過程,包括如何把握向日葵的生長規律、及時采摘果實等。
在“向日葵的一生”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應用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和技能,比如基本的代數運算、空間想象、統計分析等。通過完成這個項目式學習,學習者可以更好地掌握這些數學概念和技能,并為日后的生活和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 借“向日葵”,開展項目式學習評價,提升學生的素養
項目式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創造力、實踐能力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而開展項目式學習評價,則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從而更好地評估他們的技能、知識和應用能力。在具體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將家長引入評價過程中來。
開展系統的項目式學習評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夯實課堂所學知識,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還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勞動實踐過程進行更多思考,為后續的研究提供方向。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增強他們的合作能力和實踐力。此外,通過項目式的評價方式,可以更準確地評估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升教育的效果和價值。因此,在教育領域日益重要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中,項目式學習評價已經成為很好的選擇。
總而言之,勞動教育絕不僅僅是體力勞動,而是體力與腦力的相互結合。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從數學教材中挖掘勞動教育素材,不是勞動教育教材才承擔著勞動教育的任務,其他學科同樣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教育素材,只要教師把勞動教育放在心上,就能結合相應的教育資源尋找到良好的教育契機。如數學課上,種植一株向日葵,觀察記錄向日葵籽長成向日葵的過程,繪制出成長統計圖、寫成觀察日記。要實現勞動教育與學科融合,就要依托勞動基地,按照生活、生產等方式設計活動方案。根據季節特點,選擇一塊土地讓學生自己種蔬菜或者花草。從測量土地面積,確定行距和株距,到種子購買、施肥除草管理等,全程指導學生分小組收集資料或咨詢相關技術人員,做好材料的積累,堅持寫觀察筆記,記錄植物每天的生長狀態,觀察顏色、形狀、氣味的變化,學生既動手又多感官參與,科學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升。能夠把書本上的知識活用到實踐中,才實現了勞動教育與多學科的融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勞動教育融合項目式學習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以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為重點,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教師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充分挖掘數學教材內容,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結合學科的特點開展項目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鄧李君.“農場基地”融通式勞動教育的校本實踐路徑——基于項目化學習的視角[J].教育視界,2021(13):8-11.
[2]陳潔華.淺析“五育”并舉背景下小學勞動教育的“教”與“學”——以華南師范大學附屬龍崗大運學校為例[C]∥廣東教育學會.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2020:697-701.
[3]王志宏,秦興蘭.項目式勞動教育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德育,2021(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