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應以核心素養為中心制定課程目標,而教學是落實多元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逐步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體育課程應轉變“貪多求全”的教育理念,摒棄“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教學模式,致力于1~2項運動技能的提升以及深入挖掘課程內容,由此“大單元教學”應運而生。文章通過分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和大單元教學設計,具體探討如何在指向核心素養下實現籃球大單元教學的創新,并提出相應的實踐策略,以期幫助學生在系統化的單元教學引導下掌握籃球技能,向全面發展靠近。
關鍵詞:核心素養;籃球大單元;創新設計;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3-0116-04
自《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將核心素養確定為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后,廣大教師開啟了尋求落實核心素養的探索。籃球是體育學科重要的教學內容,深受學生的喜愛。但是傳統的籃球課堂存在重教學、輕練習,教學內容單一枯燥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運動技能的發展。而大單元教學是以“教會、勤練、常賽”為基礎,強調學生在系統化的學習中學習知識、技能,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基于此,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實施籃球大單元教學就成為體育教師需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以及大單元教學概述
(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體育學科素養是指學生在參與課程學習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掌握關鍵能力。根據體育學科特點和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筆者初步提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由運動技能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體育情感與品德三方面組成。具體分析:首先,運動技能與習慣。小學階段的體育學習應在結合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掌握1~2項運動技能,并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的意識。其次,健康知識與行為。是指在體育課中除了要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外,還要糾正學生不良的運動習慣。所以,體育教學的重點并不是單純地教授運動技能,傳授健康知識與科學鍛煉方法、運動損傷與預防方法、健康飲食與保健知識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些都屬于體育學科素養的內容。最后,體育情感與品德。在核心素養引導下,還要盡可能多地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體育態度以及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概述
大單元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擁有一套相對完善且獨立的教學系統。籃球大單元教學模式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連貫、完整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在逐步遞增的籃球練習中掌握相應技能。大單元教學是集教、練、賽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在不同情境中學習結構化技術、體驗項目的完整性,幫助學生在長時間、系統化的教學安排下習得知識、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技能的合理運用,實現籃球實戰能力的提升。
二、 核心素養導向下籃球大單元教學創新設計
(一)目標引領,統籌規劃
在體育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需要大單元教學目標設計的支撐,大單元教學目標不僅能為課時安排做出有效指引,還能為課堂教學提供清晰、明確的導向。那么,大單元教學的基本環節是什么呢?相關學者對此做出了解釋:基于大單元教學設計應從三個問題著手:其一,要去哪里;其二,如何到達;其三,怎么判斷。因此,籃球大單元教學可以從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四個方面進行設計,并結合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對籃球課堂提出的要求制定目標(詳見表1)、安排內容(詳見表2)。
(二)內容進階,彰顯層次
基于整體角度設計籃球教學內容時,教師應詳細觀察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運動發展規律,以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主線,經過深入剖析后提煉關鍵性學習達成點,并將其作為籃球訓練的主要任務、確定學習主題,實現從多個維度進行主題進階區分,如游戲到競賽、個人到團隊、簡單情境到復雜情境、關鍵技術到組合運用等。例如可將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主題設計為:一年級在了解籃球規則的前提下,學習投、運、傳等方法;二年級在同學之間的相互配合下完成投、運、傳團隊游戲;三、四年級增添一些防守元素,組織簡單競賽;五、六年級則是運用投、運、傳技能開展2~3的對抗賽。此外,大單元教學模式下的籃球教學,其內容進階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學生的實戰能力為核心,圍繞基本知識與技能、戰術運用、專項體能、展示比賽、運動項目五項內容精心挑選,并且每項內容要以滿足多數學生需求為原則,彰顯進階。同時,適當增加游戲、比賽在教學中的比重,讓學生在“玩”的情境中學習籃球知識和技能,培養其合作意識、規則意識。第二,關注學生的情感與體驗,重視全員參與。只有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積極性,使其主動融入課堂學習、展示能力,感受籃球訓練帶來的樂趣。
(三)體現結構,知識銜接
結構化是指由簡單到復雜地將各個知識點和技能之間存在的關聯銜接起來。而大單元教學理念強調基于整體角度,采用知識鏈、知識塊的方法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可見兩者有著不謀而合之處。舉例說明,籃球大單元教學模式下的結構化設計可從兩個角度分析:其一,基于橫向角度轉變傳統運球、傳球、投籃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將技術、戰術、專項體能、籃球知識、籃球文化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并將核心素養作為踐行體育品德教育的一項內容,使教師在單元設計初期就能將著眼點放在整個運動項目,實現由局部教學向整體的跨越;其二,基于縱向角度將運、傳、投的教學結合到一起,將單一技術動作與組合技術以及多層次練習與課堂模擬實戰比賽結合在一起,突破傳統教學的層次性。
(四)落實學練賽,提高能力
上文提到,學會、勤練、常賽是大單元教學重點關注的內容。在指向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籃球大單元教學中,“學會”是指教師運用示范講解、掛圖演示等方法,教學技術動作規范、籃球比賽要求;“勤練”是在合理的比賽要求下,通過設計比賽場景引導學生感知技術動作的使用技巧,其中包括時機、要求等;“常賽”就是在學、練之后,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比賽的機會,采用簡化或改變規則的方法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比賽環境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提高學生在比賽中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交叉步持球突破技術”教學為例: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一突破技術要求接球或持球人員在外線位置,并且面前只有一名防守隊員以及內線空虛的情況下才能使用,不僅能與投籃、上籃銜接,還能與傳球打配合。其次,設計真實的競賽場景,比如教師可以在罰球線以上的三個位置放置標志桶,分別為0°、45°、90°,讓學生針對外線防守薄弱、內線空虛等情況進行交叉步突破的練習,然后創設防守人在消極狀態下的對抗練習,引導學生自行判斷防守隊員占位、決定突破方位。最后,設計1對1的對抗賽,要求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交叉步持球突破技巧,技術運用優秀的學生獲得一分獎勵。還可以設計2對2的對抗賽,學生通過自行判斷賽場狀況,采用綜合性方式完成傳球、接球、投籃等技術運用,即可獲得分值獎勵。如此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團隊精神,還能實現知識技能的學以致用。
三、 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大單元教學實踐策略
(一)革新方法,激發訓練熱情
分析小學生的個性特點,籃球大單元教學切記不可過于追求訓練量和安排過多訓練時間,并且要將常規訓練與趣味訓練結合起來,通過合理設計課時內容在循序漸進中幫助學生提升運動水平。以籃球基礎教學階段為例,其中包括變向換手運球、行進間雙手傳球、單手肩上投籃等內容,教師可初步安排4個課時實施(具體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準,適當增加或刪減)。教學初期,教師詳細講解籃球動作要領和需要遵守的規范,并給予學生正確的動作指導,讓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專業動作有初步的認知和了解。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動作要領后,如果仍然采用常規化方式實施訓練,不免會使學生產生枯燥、無趣的感覺,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增添組合技術游戲,如行進間傳球練習時融合“你追我趕”的游戲,將學生分為每4人一組,再以2人為一隊,比一比在行進過程中哪一隊先將對方的球截斷。又比如,運用“接力運球”的方法進行變向運球練習,同樣是劃分小組模式,不同的是教師要在操場上設計一個S形的障礙物,先讓第一名學生帶球繞過障礙物繼續前進,達到終點后再按照同樣的方式原路返回,并與下一名學生擊掌、交球,快速進入到比賽,直到小組最后一人完成運球,比賽時間最短的小組為獲勝方。在常規訓練中融入趣味元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激情,符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
(二)“師徒”教學,彰顯學生主體
小組合作在各學科教學中的運用都比較廣泛,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籃球教學也不例外。大單元教學模式下,課時占比多、教學周期長,如果在每節課都花費時間進行小組劃分,不僅學生之間需要運動磨合,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升課堂氛圍。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師徒制”幫助學生建立長期、有效的師徒關系,同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權利,這不僅是滿足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還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首先,通過體能測試、知識問答的方法了解學生對籃球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劃分層次水平,確定師徒關系。其次,從班級中挑選能力較強、知識掌握優秀的學生擔任“師”的身份,秉持“1+2+2”的原則,也就是1個師傅帶2個中等水平和2個學困生(具體數量根據各層次水平的學生數量為準)實施教學。作為“師傅”的學生會積極承擔訓練責任,將自己掌握的籃球技巧傳授于“徒弟”。訓練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帶領“師徒”小組開展對抗賽,增強組間的競爭趣味,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同時在訓練中提高學生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勤練常賽,靈活運用時間
“師徒”模式教學是踐行“教會”的有效載體,也是大單元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要想提高籃球訓練成效,還需要勤練、常賽。第一,勤練。單純地依靠間斷性課堂教學不利于籃球大單元教學的連貫性,這就需要教師合理運用課外時間,通過課內外運動相結合來培養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助力籃球文化建設。如教師可將體育大課間利用起來,采用師徒模式進行籃球技能訓練或者是制訂周期性計劃。還可以圍繞某一籃球運動技能做突破,以運球為例,“師傅”與“徒弟”一同收集與運球相關的訓練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尋找技巧、擬定計劃,實現校內外時間的合理運用。第二,常賽。運動的魅力往往是在比賽中體現,積極參與比賽是展現自我、提高小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驅動力。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組織各類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檢驗自我、獲得榮譽、弘揚精神。例如,組織校內比賽,以推進大單元教學目標為參考,通過開展各種類型的適應性比賽活動,如運球比賽、頭球比賽等,實現以賽促練,使學生保持較高的運動激情。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籃球技能、對抗技能后,可在校園中組建籃球小隊,開展學校之間的籃球聯誼賽,充分展示校園籃球的風采,增強學生的榮譽感。
四、 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籃球大單元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需要體育教師深入剖析新課程標準中關于核心素養的要求、明確需要達到的目標,積極思考與實踐尋求實施路徑。大單元教學不僅為籃球教學提供了更多可能,還給予了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使學生能夠保持較高學習和鍛煉籃球的熱情,在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鍛煉意識、運動習慣,為終身體育運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文,公勝男.為素養而教: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內涵與架構[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3,37(5):76-81.
[2]邵進南,蔣美杰,徐亮,等.新課標視域下小學三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J].體育教學,2023,43(7):67-71.
[3]田米.小學籃球體育課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求知導刊,2020(28):92-93.
[4]龍克威,毛振明,高雨晴.小學體育教學中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實施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22,41(4):60-62.
[5]李明.小議游戲法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