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
摘? 要:在現代基礎教育工作不斷創新開展的過程中,生命觀念的培養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何通過單元教學實踐培育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念與素養,已成為當前眾多高中生物教師研究中的熱點問題。但是在當前的高中生物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關于單元教學模式下學生生命觀念素養的培養研究還不全面。因此,文章旨在探究基于培育生命觀念素養的高中生物單元教學實踐路徑,重點分析了高中生物單元教學過程中開展生命教育具有哪些可行性和實效性,并從思想引導、情感交流、實踐活動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為高中生物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高中生物;單元教學;生命觀念
生命是寶貴的,是每個人的重要財富。生命觀念素養的培養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生物學作為研究生命的學科,其教育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因此,教師需要更好地關注生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探討如何通過單元教學實踐,培育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念與素養,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一、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生命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財富和資源之一,它的獲取和使用都需要每個人對生命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學生應該具備尊重生命、保護生命的觀念和意識,對生命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科學素養。其次,生命觀念的灌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讓他們意識到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最后,生命觀念的內化,對學生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通過多樣化、富有啟發性的單元教學手段,如活動、實驗、觀察、探究等,教師可以融入豐富的生命科學知識,并將生態環境與生命科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進而發揮出人具備的智慧和創造力,為創造美好的生命和生活環境做貢獻。教師通過提升學生的生命觀念,將生命教育引入日常教育的各個環節,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生物課程單元教學活動質量。
二、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主要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要堅持學生主體原則,讓學生成為生命觀念培育的主體,教師應該營造適宜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建構自主性、積極性和發展性的生命觀念。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尊重學生的自我決定權,教師要給學生自主權,讓學生在教學中有選擇的權利,讓學生自己做一些重要的學習決定,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其次,引導學生的自我學習,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幫助他們掌握自我學習的方法,擁有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創新發展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具有主體性和積極性。
(二)情境性原則
在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要堅持情境性原則,使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充分感受和體驗到生命觀念的內涵和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提供情境、構建情境等方式來實現。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具體情境和實踐,帶領學生從多種來源中獲取信息,從而在情境中感悟生命的重要性與珍貴性。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運用實驗、展示、講解、互動等方式來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還要創設或引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訪問實踐等,讓學生在更廣泛、更豐富、更真實的情境中來感知、感受、思考和反思生命的重要性。
(三)科學性原則
在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科學性原則,在培育學生生命觀念的過程中強調科學性與實證性。一方面,教師應該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通過對生物系統的研究和講解,讓學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各個層面,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突出重點、注重提問和引導,讓學生深入分析與探究世界的本質規律和生物機制,端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實證性,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實踐科學思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創新性,不斷探究與掌握生物科學中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更好地關注和解決生活中與生物相關的問題。
三、高中生物課程中生命觀念培養的現存問題
(一)教師對生命觀念的培養缺乏重視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生命觀念的培養。然而,現實中存在一些教師對生命觀念的培養缺乏重視的問題。這種現象可能源于教師自身對生命觀念的認識不足,或者是過度關注教學進展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只關注高考成績而忽視了道德素質的培養,那么學生在接受生物知識時,將難以理解維護生命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讓學生開展關于生命的思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尊重、珍視生命的觀念。
(二)教師對生命教育內容的挖掘程度有限
在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教師對生命教育內容挖掘程度有限的現象比較普遍。雖然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指出,生物教育包含生命倫理道德、生命科學與人類文明、生命保護與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但在實際教學生活中卻存在忽視這些方面的情況。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教師缺乏對生物教育的全面及深入認識,或者是為了應對考試壓力,而忽視了這些非考試內容的重要性。無論是哪種原因,都會影響到學生對生命教育內容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除了傳授考試知識外,還要注重生命倫理道德、生命科學與人類文明、生命保護與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生命教育,并使其在未來的生活中有更好的道德素質、環保意識和健康習慣。
(三)學生對生命觀念內容的學習意識不足
在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學生對生命觀念內容的學習意識不足是存在的問題之一。生物學是一門深入探究生命本質的學科,生命觀念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種種現象都與其相關,例如,教學中指出的倫理道德、環境保護等,以及在生物科學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倫理話題等。然而,可能是學生對其重要性缺乏了解,也可能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遞而少有相關性的思辨活動,許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學習生命觀念的重要性,往往只是將生物知識淺嘗輒止,對生命觀念內容的學習則顯得懶散而不積極。
四、基于生命觀念素養培養的高中生物單元教學實踐路徑
(一)設計單元主題情境,培養學生生命意識
高中生物教師在單元教學活動中,設計單元主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命意識。這種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環境下學習,并提高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踐和反思,生物教師可以促進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情境培養教學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生態意識、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應用課程情境培養學生生命意識是高中生物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成長,還可以為未來的社會和生態環境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細胞的基本結構》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工作細胞》的動畫片段,為學生營造直觀的知識學習情境,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的細胞結構,形成對單元知識的初步理解。另外,在教學細胞膜時,教師可以設計小組活動讓學生模擬細胞膜的運作流程,培養學生對細胞結構和其對生命的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二)設計課程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生命意識
為了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高中生物教師在課程實驗活動的設計上需要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性。在實驗前,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讓他們對實驗內容和結果產生預期和探究的欲望。在實驗中,教師應提供正確的實驗指導和必要的安全保障,同時鼓勵學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和理解分析,促進學生的思維轉化和認知升華。在實驗后,教師應邀請學生分享和總結實驗結果和體會,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問題的思考和理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單元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實驗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如通過制作玉米染色體觀察板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減數分裂現象的發生及其規律性。另外,教師可以在雞蛋的受精過程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受精卵的變化,讓學生理解受精的重要性及其對個體繁殖和種群進化的影響。這些實驗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養,還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對生命現象的綜合理解和思考,從而培養其生命意識。
(三)設計生物教學模型,培養學生生命意識
為了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高中生物教師可以設計和使用不同形式的生物模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生物學知識。生物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數學模型或數字模型等幾種形式,其中物理模型是最易于實現的一種。通過構建類似于生物體或生命現象的物理模型,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生命現象的本質、操作原理和作用機制,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生物模型的設計和使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理解,增強其生命意識。
例如,在《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課程教學中,生物模型的設計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使用玩具積木搭建模型來模擬染色體的減數分離過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減數分裂的發生和規律。同時,在模擬受精過程時,可以使用彩色小球代表精子和卵細胞,在教學中直觀地演示受精的過程和影響。這些模型的設計和使用,激發了學生的觀察思考、操作實踐和表達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科學素養。
(四)立足信息技術內容,培養學生生命意識
高中生物教師在單元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手段,實現生命科學知識的生動呈現。如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展示圖像、視頻等豐富多樣的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生命現象的本質和復雜性;或者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探究與課程相關的實際案例,便于學生深刻理解和體驗生命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過這些方法,教師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和珍貴性,促進學生成長為具有生命意識和生態意識的新時代人才。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實驗教學和探究活動。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虛擬實驗,通過模擬軟件的使用,讓學生親身體驗細胞物質輸入和輸出過程的本質和規律;或使用生物學實驗平臺,引導學生開展相關實驗,通過自主操作和數據分析,深入了解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過程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和實際應用價值。這些信息化教育案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生命科學素養和信息化技能,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命科學知識,學以致用,從而推動學生生命意識的良好發展。
在高中生物單元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是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實踐、觀察、思考和探索,加強對生命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更好地保護和維護生命生存的生態環境。高中生物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富有啟發性的教學內容和體驗,使學生在生命科學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取知識,還能夠理解生命的重要價值和尊重生命。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具有生命意識的新一代,為建設繁榮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沈阿娟. 高中生物教學中“生命觀念”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分析[J]. 試題與研究,2022(34):13-15.
[2]劉永. 高中生物大單元教學設計例談[J]. 中小學班主任,2022(16):89-91.
[3]薛莉.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單元教學設計優化策略分析[J]. 高考,2022(21):44-46.
[4]劉金平. 高中生物單元教學的實踐[J]. 高考,2022(16):33-35.
(責任編輯:廖?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