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學習質量與學生日后的學習有著直接的關系。數學學科作為小學教學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而作業作為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驗的一種有效手段。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僅僅是簡單地將數學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的作業設計,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不深。“雙減”背景下要達到提質增效的目標,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學習知識的程度以及教學進度設計相應的數學作業,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01-0091-04
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實施,以及國家出臺“雙減”政策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已經不能僅是讓學生簡單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為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當中,作業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檢查手段,通過對小學數學作業進行布置,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作業布置層次性不強、忽視了作業的趣味性,導致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質量不高,學生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提高,數學作業的完成效率最終也就難以提高。
一、 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
新課程改革對數學作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注重其有效性,還要注重其層次性。但是就現階段而言,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時候,仍然存在布置形式單一以及沒有多層次布置數學作業的問題,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時候經常存在不會做和做不完的情況,從而失去了數學作業應有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只布置了基礎題,沒有設計有針對性的拓展題和提高題。還有的教師只是布置一些簡單的計算題、解決問題,降低了作業的難度。又如,有的教師只是讓學生完成書面作業,沒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最終導致數學作業的作用很難真正發揮出來。
(二)作業設計缺乏趣味性
小學數學作業一般為書面作業,有的教師為了趕進度,會在課堂上布置書面作業,下課后讓學生回家完成。但是,對學生書面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這種書面作業不僅起不到鞏固知識的作用,還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造成學生厭學或不做數學作業等問題。另外,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是用最基本的方法布置家庭作業,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會讓學生覺得很無聊。
二、 小學數學作業多元化設計的策略
筆者近幾年主持“小學數學課堂研學‘五步教學法的實踐研究”,研學“五步”是指“學、展、導、用、評”。“用”即學用結合,問題探究,指向學生的學以致用、拓展延伸,在應用內容中可以呈現有趣的探究問題(如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探究實踐作業,可以是動筆寫的、也可以是動手操作的……),也可以呈現后續學習內容的探究問題,進而體現作業設計內容、形式的多樣性,體現小學數學多元化作業設計。經過幾年的實踐研究總結,梳理出小學數學多元化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布置作業要分層
實施大班額教學,學生個體有差異,因而掌握知識的程度也存在差異,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基礎來進行分層。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個性特征有充分的認識,以此為基礎,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內容、難度,讓各個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從中獲益。在課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三個層次的作業設計,即3星級作業。第一個層次是1星級作業,針對數學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第二個層次是2星級作業,針對自身數學功底相對較好,能夠對已經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點進行利用的學生;第三個層次是3星級作業,針對對于數學知識理解較為深入的學生,即使是一些沒有學習過的數學知識他們也有大致的了解。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制定出相應的作業目標,同時學生自身也需要在完成作業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和調整,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六年級《平面圖形的總復習》時,作業設計如下:
1星題:下圖是小明家院子的平面圖,圖中畫虛線的是用木條圍起的圍欄,請你分別算出花圃、金魚池、飼養角的圍欄長度和面積各是多少?如果1米的圍欄造價是28元,請計算飼養角的圍欄要多少錢?金魚池底部要貼單價15元1平方米的瓷磚,請計算出金魚池底部貼瓷磚需要多少錢?
2星題:(1)在下面方格紙中畫一個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平面圖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1格代表1平方厘米,先想一想,你準備怎么畫?
(2)在正方形中畫出一個最大的圓,圓的周長是62.8厘米,請分別計算出這個正方形和圓形的面積?
3星題:算一算OD有多長?
分層布置星級作業,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二)作業形式要多樣
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作業,使作業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更為緊密。例如,在進行可能性相關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不同形式的數學作業,或者布置一些調查問卷,讓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同時完成調查問卷,了解身邊相關知識;可以布置一些制作轉盤模型的作業,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自己設計并制作模型;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畫一些簡單的圖畫等。具體來說,想要更好提高數學作業布置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可以采用以下五種形式的作業。
形式1:動手實驗作業。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通過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如教學比例的相關知識后,布置學生回家配制濃度為90%的鹽水或糖水,一邊實驗操作一邊講解,并錄制成視頻提交。再如,學習了升、毫升的單位后,讓學生回家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的量感;學習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長、正方體盒子并測算出它們的表面積;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后,布置學生回家測算出自己房間或是家里客廳的面積等實驗操作作業。學生在完成這類動手操作形式的作業過程當中,能夠深切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同時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
形式2:實踐探究作業。有時作業可以適時提前,比如,教學“探索與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內容時,學生通過看書都會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基于此,可以設計一道前置性的實踐探究作業讓學生回家探究,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再如,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后,布置實踐探究作業“圓的變形記”,讓學生盡己所能用畫一畫、寫一寫、或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表示出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至少寫出2種)。學生會興致盎然地寫出圓變形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方式,記錄圓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
形式3:說題展示作業。為了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嘗試布置說題展示作業。結合教材或自行設計的練習題,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認為的好題或是自己寫錯的題,作為說題展示作業題。教師給出一個說的基本框架:先說題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問題,再說分析和思考過程,接著講解解題思路,最后說解題關鍵處或注意點。學生要把以上環節說清楚,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過程。這類作業不僅能起到鞏固基礎知識的作用,還能培養提升學生多項學習力,效果極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形式4:創編故事作業。在學習體積單位后,筆者讓學生運用多元方式表達出對所學長度、面積、體積單位的理解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學生選擇用創編數學漫畫故事的方式來呈現作業。這種方式能夠增強數學知識學習的趣味性,使抽象化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形象,學生易于接受。通過繪制漫畫學習數學,也能實現美術、語文等多學科的交叉互滲,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形式5:單元整理作業。單元知識整理作業一般是在學習完一個單元后單元整理復習前,布置給學生的一項作業。例如,(閱讀課本1~10頁)這一單元我們學過了哪些內容,你能畫一個思維導圖將它整理出來嗎?
這種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整理單元學習內容的模式,能夠清晰呈現出學習知識點,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歸納、整合單元學習內容。學生整理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發現”知識結構的過程,也是啟迪思維、培養思維能力的過程。
(三)作業結果要開放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開放性作業,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以此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更好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布置時,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較強的題目讓學生完成,這樣學生能夠以自身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為基礎,對作業進行解答,這對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和數學知識吸收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通過這種開放式數學作業的設計,學生能夠更好地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發散,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當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好的學習與理解,還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將其應用到數學作業完成過程當中。
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在對數學作業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將數學知識的特點與社會的實際發展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結合。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如某老師在教學“會說話的百分數”時,設計了一道非常有意思的開放題,筆者借鑒應用,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課堂出現了精彩的動態生成,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選擇合適的數填空。
97.3% 4% 150% 38% 2.7% 45%
啤酒的酒精約占(? )%,白酒的酒精度約占(? )%。學生會根據日常生活實際進行選擇,并說出自己的理由。此題設計的結果是開放的,學生也得出了各種結果,進而說出了各種不同酒精度的酒。
還可以在最后設計一道涂一涂,畫一畫,用繪圖工具創造出圖形的10%的作業。此題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得出種種不同圖形的10%。
再如,“分數的再認識”作業中設計開放的作業有:猜一猜哪一袋糖多?(可以把你的想法寫一寫或通過畫一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在進行開放結果作業的設計時,教師要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學生創造思考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同時還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探究性的訓練,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
(四)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策略
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是拓寬學生思維,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學生學習責任感的有效方式。設計作業與完成作業屬于兩種思維模式,前者要求學生站在大局觀角度設計完整的題目內容、解題步驟,需要綜合考慮各知識點的銜接,因此,對學生數學思維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在設計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以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件為素材。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找準學生的認知障礙,設計能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打開學生思維之窗的練習。同時,還要關注練習的“運作”過程,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到思辨的樂趣。
比如,教學完運算律的知識后,讓學生自主編寫利用各種運算律進行簡算的計算題,并計算出來。學生能自己按要求把題編寫正確,說明他對知識點有深度的理解應用能力。再如,教學完筆算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后,可以布置這樣一道題:請你編寫幾道整數除法的筆算題,并進行豎式計算,比一比看誰編寫的題目有特點?學生為了編寫出有特點的筆算除法,會去查看課本,或是自己分析學過哪些除法筆算題?此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編寫題目對不同類型的除法筆算題進行歸類、分析、比較。在日常的教學中,我還經常布置學生模仿例題設計這樣的作業,“考考你:我的例子”,學生會根據自己對例題的理解與思考創造性編寫出各種作業題,并且在課堂中展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要來進行教學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使學生不會因為學習而感到厭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設計小學數學作業能夠促使學生更好掌握數學知識,并在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積極參與,主動探究來達到提升數學綜合素養的核心教育目的。而在實踐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基于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和自主性原則來合理設計小學數學作業,使學生能夠在數學作業的引導下,真正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讓小學數學作業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服務,真正發揮其在教學中的功能,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黎聰.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9):34-36.
[2]陳滿秀.“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3(23):147-150.
[3]蘇雙清.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3(2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