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首瑋
摘 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逐漸發展,各類商業數據都在呈級數級增長,商業數據分析的算法與工具也越來越多。各院校也都順應需求,開設各種商務數據分析類課程。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大數據專業的商務分析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現有課程教學中的不足,接著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四個方面探索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進而為商業數據分析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商務分析;教學改革;案例引導;牽引式教學;腳手架式教學
身處大數據時代,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基于數據分析去發現問題并及時做出科學、客觀的決策非常重要。商務數據分析技術將幫助企業用戶在合理時間內獲取、處理及分析海量數據,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幫助。而具有實踐經驗的數據分析人才被各企業競相爭奪,商務分析已成為各院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
目前,高職類院校的商務分析課程側重于電子商務分析。教學主要針對電子商務中的客戶偏好、競爭對手、客戶特征、客戶忠誠度、交易數據、服務數據等內容進行授課。采用的數據分析工具多為Excel、網絡平臺八爪魚、百度指數、Tableau、千牛等。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這樣的教學內容知識面較窄,尤其是對于經管類大數據專業的學生而言,商務數據分析不僅涉及電子商務,還涉及實體店鋪、交通、金融、信貸、物流等領域。當然也離不開深受歡迎的數據分析工具R語言和Python,不僅開源而且功能齊全、工具包繁多、使用靈活,適用于各領域的數據分析。因此,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培養需求,商務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都需要進行調整和優化。
一、商務分析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重合
就經管學院大數據專業學生而言,在學習商務分析課程之前,學生基本上已學完統計學與R語言基礎、運籌學、大數據分析技術及應用、數據挖掘、計量經濟學等基礎類課程。而教師在商務分析課程中所講授的數據預處理和數據分析方法等內容,與學生之前學習過的基礎類課程內容有較大重合。
(二)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商務分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應用數據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商務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于理論教學,重視學生對數據分析理論和方法的掌握以及熟練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卻對學生解決實際商務問題的能力提升和訓練考核不夠重視,學生實踐能力不強,造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脫節。
(三)教學反饋不及時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課堂授課,課后布置作業,中間穿插上機實驗。教師通過課堂提問獲取學生反饋,但由于提問具有隨機性、片面性,很難掌握全部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沒有及時將遇到的難題反饋給教師。同時受學生數量多、課時有限、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等問題的影響,也會造成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夠了解,對學生缺乏有效指導,對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沒有及時做出調整。
二、商務分析課程改革措施
為適應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現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四個方面對商務分析課程進行改革。具體涵蓋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三個模塊,采用線上資源、線下教學、平臺實操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目標
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特將商務分析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成遞進式的三個階段: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精英教育。
1.應試教育目標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后習題,讓學生掌握商務數據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解決基礎的、簡單的商務分析類問題。
2.素質教育目標
通過線上學習和實操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商務數據分析的操作流程,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精英教育目標
通過課程設計環節的小組任務,讓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了解商務背景、收集整理數據、建模分析檢驗、撰寫總結報告等一系列工作,具備決策分析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改革
為了讓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解決商業數據分析問題的實戰能力,特提出“案例引導—理論解析—數據建模—實踐強化”的教學理念,采用“牽引式+腳手架式+浸入體驗式”教學模式。
1.理論教學實施策略與方法——牽引式教學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講述實際商務案例,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數據和相關資料,提出該商務實例教學的期望或目標,接著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針對已有的數據和資料去解決問題,隨后教師針對問題系統地講授涉及的相關理論。這種“牽引式”教學方法能夠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理論的意愿,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知曉其理論目標和作用,消除了學習的盲目性,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主觀能動性。
2.實驗教學實施策略與方法——腳手架式教學
在相關數據分析方法及理論的基礎上,以對應數據分析算法、模型、工具為支撐,搭建數據分析操作框架。一方面講解數據分析操作的流程、步驟和方法,另一方面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像搭建“腳手架”般逐層遞進,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問題的解決過程、理論的匹配和算法的取舍,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課內實驗教學包括案例檢驗練習以及實訓平臺上的項目實操練習。根據教學需求搭建好的數據分析算法框架,學生自主完成實訓平臺上相同類型的數據分析實訓任務,實現學習、練習、實操之間三方聯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3.課外教學實施策略與方法——浸入體驗式教學
商務分析課程共計32學時,以課外調研項目小組的形式,從實際商務活動中發現問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理論知識以及算法模型的應用理解。此外,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數據分析技能大賽,促進學生學習商務數據分析的積極性,并通過競賽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創新應用能力。這種融合小組調研的實踐活動和參與技能競賽的浸入體驗式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
(三)教學手段改革
商務分析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為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和教學要求,本課程在教學手段上推動多維度教學改革。除了傳統的多媒體課件制作,還需要在操作練習平臺和網絡資源平臺上進行調整優化。將教學案例資源庫,實訓項目資料庫和數據庫,相關流文件包、程序包等配置在實訓平臺上,為教學提供配套輔助操練系統。同時,將課程PPT、教學視頻、習題集、案例數據和相關流文件包、拓展鏈接等內容放到網上互動交流平臺,學生可以依托教學平臺提前預習、課后復習、提交作業、參與討論等。
(四)考核方式改革
課程考核由過程化考核和期末考核兩部分組成。
1.過程化考核
重點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等。過程化考核成績(50%)由平時考勤成績(5%)+線上學習互動成績(10%)+課內實訓成績(20%)+小組項目成績(15%)組成。其中,線上學習互動成績主要根據學生在教學平臺上的課程視頻觀看情況、習題練習提交情況、討論互動交流情況等構成;課內實訓成績要求學生結合所學基礎理論知識和算法模型,分析實訓數據得出結論,重點培養學生算法模型選擇、工具使用、數據處理等能力;小組項目成績是根據課程進度開放項目選題,每小組3~5人,共同查找資料、制定分析方案、選擇算法模型、求解問題,通過社會調研或查找資料的方式解決實際商務問題。
2.期末考核
重點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對相關理論、技術、方法的掌握情況,分析解決問題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等,采用理論和操作相結合,筆試加上機考試的形式??傇u成績=過程化考核成績(50%)+期末考核成績(50%)。以上考核方式既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又加強了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教學改革經得起實踐檢驗。
三、結語
商務分析是經濟與管理學院大數據管理專業一門具有實用性的必修課程,課程建設應突出案例教學與實戰教學。希望通過課程建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主動性,實現數據分析工具類課程的培養目標。同時,通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數據分析類教學師資隊伍,實現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進、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的優化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才琳.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課程改革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13).
[2]王翠波.面向商務大數據實踐能力培育的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智庫時代,2018(37).
責編:勉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