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 ? 要〕? 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為一門基礎文化學科,覆蓋的知識面較廣,并且教學內容和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以及生活內容息息相關。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較為枯燥,形式較為單一,這不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最終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下降。因此,在信息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背景下,教師應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微課的教學模式來創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重難點內容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 微課教學;信息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0? ? 136-138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一定的認知規律所呈現的碎片化教學,并摘取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擴展最終轉化為結構化的數字教學資源,以方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提高。在小學階段,語文知識對于綜合學習能力還較弱的學生來說相對較難,需要學生反復鞏固才能加深學習記憶,進而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良好的消化與吸收。
一、微課教學的優勢及其作用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微課的應用已十分廣泛,教師借助微課不僅能夠實現學生課前學習引導,還可以通過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使其能夠獨自解決學習問題,幫助學生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微課能夠讓學生學習的內容有選擇性,幫助學生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微課來進行教學探討和研究,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在課后也可以借助微課學習更多的內容,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實現活學活用。其具體應用優勢有以下幾點。首先,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中的各種先進教學資源,以及微課在講授的過程中有趣的互動環節、觀看互動視頻等,都是傳統課堂所沒有的。其次,微課時長短小,教學內容緊湊,可以極大地提升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傳統的語文教學,教授的內容較為長篇大論,學生把握不準學習重點。而且小學生自控力還不夠好,傳統的教學課堂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容易走神,進而導致其學習效率下降。而以微課的形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可以明顯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聽課質量也會有所提高。因為微課時長較短,所以學生會在課前認真預習課文,課上聽課也就能夠把握住重難點了。最后,微課可以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并充分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幫助教師將教學資源的優勢最大化。
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的作用有以下兩點。第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微課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的簡短教學視頻,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主要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甚至有的教師照本宣科式地進行授課,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從而使大多數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過于被動。另一方面在于微課的新型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體驗情境式的教學環境和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效率。以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主要依靠黑板、粉筆與教材進行授課。這種傳統的授課形式,已經無法符合現今教育發展背景下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利用微課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獲取教學資源以及運用信息技術改善教學方法與手段。因此,微課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利用微課進行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還有利于培養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并加強學生的信息化教育,為學生以后的信息化學習奠定基礎。
二、微課教學的策略
(一)借助微課,豐富課堂活動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采用的方法較為單一,采用的教學理念也依然是傳統教育理念,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為了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較深刻的理解,教師應利用微課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也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時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如在利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播放一些音頻和視頻,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來創造情境,有利于學生語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能夠真正發揮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具體而言,教師可結合課文中的一些趣味小故事引導學生創設情境來開展課堂討論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能夠體驗各個故事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并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對于一些議論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并且通過辯論的方式來實現學生語文思辨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涉及“魯濱孫漂流記”這一內容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微課視頻來為學生展示魯濱孫在孤島生存的時候面臨的困境,讓學生被帶入相關的情節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模擬魯濱孫在荒島上的生存環境,在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同時,幫助學生了解魯濱孫積極樂觀的良好品質。
(二)借助微課開展對比教學,建立知識網絡
在新時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加注重結構化、整體化、網絡化,即學生應對所學知識進行串聯,最終在腦海中建立起知識網絡。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微課開展對比教學,從而實現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絡的目的。教師在應用微課開展對比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對比的對象應與所講內容有著一定的聯系,隨后從分析異同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
例如,在講解《江南春》這首古詩時,教師便可以借助微課開展對比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應用微課為學生普及拓展《憶江南》這首古詩,并從分析兩首古詩異同的角度展開對比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分析兩首古詩的相同之處,通過微課視頻分別展現出兩首古詩中所描寫的畫面。待學生分析出兩首古詩的相同之處后,再引導他們從作者情感、寫作手法等角度分析兩首古詩的不同之處。當學生自主分析完兩首古詩的異同后,教師再結合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總結,由此完成對比教學。通過上述應用微課所開展的對比教學,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更加自主且深入地學習古詩,同時也充分發揮出了微課的教學價值。此時,教師還可利用微課收集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教學反思。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建設的主要目的,微課中的展示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有效推進線上微課教學新模式高速發展。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的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當教師具有相對較強的教學主體觀念的時候,學生就容易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如果教師沒有及時了解到這一教學問題和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容易盲目教學,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惡性循環。因此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整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并將這些問題進行科學化處理,這有助于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也方便教師隨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改進教學觀念,增加良好的互動溝通機會進而增強教師與學生的黏合度,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制作微課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下大數據功能的收集存儲分析等建立學生學習問題數據庫,讓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數據庫來交流學習,解決學習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調查模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思想(如:你最喜歡的教學方式?在語文學習當中最常遇到哪些問題?你希望在微課當中添加哪些內容?)通過網絡投票,讓教師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教學方向,從而制定有目標有指向性的教學計劃,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奠定基礎。
(三)借助微課指導預習,做好課前準備
課前預習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容易被忽視。而微課教學的基本理念就是“先學后教”,以微課為載體設置“自主學習”環節,為課上更有針對性地學習以及更深入地探究學習做好充分準備,讓學生“有備而來”才能“滿載而歸”。因此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微課資源深度整合,課前引導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使其通過觀看視頻集中精力關注知識點和深入思考學習問題,從而掌握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
例如,教學“黃山奇石”這一內容之前,教師可收集與黃山奇石有關的網絡圖片及背景資料,制成微課課件供學生課前觀看與學習,激起學生對黃山奇石的好奇心,再結合課文對學生提出問題:“黃山的石頭都有哪些特點?”“為什么說它們是‘奇石?”這種微課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思路,能夠為教師課上教學的有效性打好根基。此外,教師還可借助微課,拓展知識范圍。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知識往往局限在教材中,這就導致學生接觸到的知識范圍較窄,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拓展更多的知識。如在微課的使用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特點來拓展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來進行選擇,使學生能夠借助微課平臺學到更多的知識,并能及時通過平臺將個人的理解和不解反饋給教師,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制定接下來的學生學習任務和教師的教學計劃。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微課為學生拓展更多的知識內容,有助于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為其后續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四)借助微課實現可視化教學,打造信息化課堂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僅僅局限于教材中,且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學習興趣不是很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實現可視化教學,從而一方面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解決課堂上的教學難點。所謂的可視化教學就是指應用微課,呈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畫面,使學生以直觀的方式了解和學習課文內容,最終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講解“珍珠鳥”這一內容時,可為學生普及《鳥的天堂》這一文章,作者巴金以清新流暢之筆,發掘和描繪了自然勝景之美,文章題目雖為“鳥的天堂”,但作者并沒有將描寫角度局限于“鳥”,而是把它放在南國初夏水鄉的夕陽、青山、塔影等景色下烘托加以凸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了解文中寫了哪些內容,同時還需要學生真正融入作者所描寫的景色中,從而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在為學生創作可視化教學環境的同時,也為學生拓寬了語文知識面。并且,教師借助微課呈現文中所展現的景色時,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加以思考,使學生逐步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最終實現可視化教學的有效教學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加深了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學生在學習上也更集中注意力,學習習慣也得到了改善,課堂氣氛也逐漸變得輕松。此外,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環境的創建、教學目標的確定,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匡洪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有效利用[J].小學生(下旬),2021(11):49.
[2]房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運用[J].中國新通信,2021(17):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