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對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簡要解讀,探討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優勢,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中職物理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中職物理;任務型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03-0069-03
如今,隨著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各種新興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不斷涌現,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要求已逐步不相適應.中職生對“學、練、考”的傳統教學方法不感興趣,反應平淡,特別是面對抽象性強的物理知識,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產生了厭學情緒,如果教育理念不轉變、教學模式不創新,那么物理教學效果很難得到提升.任務型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其中,“任務”二字是核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教學內容及學情,布置合理的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為獲得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1].
1 任務型教學模式解讀
任務型教學模式是課程改革的產物,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根據教育要求,設計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實現學生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均衡,改變“被動式”教學方法,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會不斷提升.相對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很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教學效果提升的著力點,是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體現[2].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為主體、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是最大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為
其量身定制“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知識,主動地探索任務、完成任務,并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既有利于培養其責任意識,又能夠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
2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優勢
2.1 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明確”是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學習目標導引學習活動,通過設計任務的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當學生完成了任務,則會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為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3].以“運動的描述”一課為例,“理解參照物的概念,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是這節課的學習目標.為了達到這一學習目標,我們設計“發現身邊典型的相對運動案例”的學習任務,在學習任務的指引下,學生們通過觀察和想象,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相對運動案例,以加深對“相對運動”概念的理解.有的同學以公交車上的乘客為研究對象,乘客相對地面是運動的、相對公交車又是靜止的,參照物不同,所研究對象的運動狀態也不相同.這樣學生在想象、思考的過程中,會加深對“參照物”“相對運動”“相對靜止”等物理概念的理解.
2.2 激發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物理老師通常采用“課堂講解+課下練習”的方式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物理知識,“題海戰術”主導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即學生通過做題的方式來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面對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題海戰術”枯燥無味,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于物理學習失去了興趣,不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任務型教學模式強調任務的達成,通過布置任務、設計任務的方式,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知識.相對于傳統“課堂講解+課下練習”的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學習的實踐性,在探究與實踐中學習物理知識、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磁感線的分布”相關知識時,我們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設計實踐性學習任務,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四至五位學生組成,向每個小組發放玻璃板、鐵屑、條形磁鐵等實驗器材,引導學生自主動手,探究磁感線的分布規律.相對于枯燥的知識講解和單一的習題訓練,實踐性的學習任務更具有趣味性.
2.3 突出學生主體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促使教師從傳統的“主導”角色轉變為“指導”角色,讓學生真正成為探索物理規律的主體,不僅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而且有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以“勻速圓周運動”這一知識點為例,掌握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我們緊密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電風扇這一生活實例,鼓勵學生思考電風扇葉片的運動規律.以生活中的實例來學習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相關知識,促使物理知識學習與生活現象有機聯系,更好地發揮學生在物理課堂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 中職物理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3.1 結合專業,創新任務設計
中職學校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相對于普通高中學生而言,有了明確的專業方向.專業課程在中職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的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教學任務的設計,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所學專業,不僅要創新任務設計的內容和形式,而且要促使學生對課堂培育專業能力的認同.
以“加速度”這一知識點為例,加速度是中職物理教學的重點內容,具有抽象性和多變性特點,對于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理性思維要求較高.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加速度”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激發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熱情,針對不同的專業,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如針對汽修專業,我們則向學生提出問題:“捷達車和保時捷車哪個加速更快?”汽修專業的學生普遍了解汽車,異口同聲回答“保時捷車變速更快”,此時我們設計學習任務:聯系已學知識,想一想為什么保時捷車加速更快?通過設計任務的方式,讓學生主動聯系已學知識,加深對“加速度”概念的理解.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對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在設計任務、實施任務的過程中,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賦予學習任務專業化的特征,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以高昂的熱情參與課堂活動[4].
3.2 聯系生活,提高學習效率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直接展現了生活與教育之間的密切聯系,尤其是對于中職物理而言,物理知識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生活化教學具有很高的價值.因此,中職物理教師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為學生設計貼近實際生活的任務,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形成在生活中學習物理的意識,認識到物理知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力矩”這一物理概念為例,針對概念本身的抽象性,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引入推門的生活案例,設計生活化探究任務:“為什么推遠離門軸的位置比較輕松?推靠近門軸的位置比較費勁呢?”鼓勵學生在課下積極實踐,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感知力與力臂之間的關系,有效加深學生對于“力矩”知識的理解.“生活就是大教材”,從學生的角度而言,把生活教育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學習中去,同學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物理知識,在腦海中初步建立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有了生活經驗的積累與支撐,則一定會增強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3.3 基于學情,設計差異任務
學情的調查與研判,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基于學生的學情,設計差異化的學習任務,讓學習任務更好地作用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探究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實現成長[5].
例如,在學習“光的反射、折射、透射”相關知識時,基于學生不同的學情,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把物理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劃分為A層次;把物理基礎知識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劃分為B層次,把物理基礎知識薄弱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劃分為C層次.以此為基礎,設計差異化的學習任務,如針對A層次的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探究,總結出光的反射、折射、透射規律,尋找光的反射、折射、透射的應用案例;針對B層次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發現光的反射、折射、透射規律;針對C層次的學生:通過觀看實驗過程,學習實驗方法,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通過設計差異化的任務,促使中職物理課堂由“整齊劃一”走向“適性而為”,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中職物理課堂活動中綻放出特有的光彩.
3.4 注重評價,優化任務設計
“以評價促發展”是當今教育評價的熱點話題,評價一直是中職物理教師難以把握的教育環節,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體的中職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物理教師不僅要關注任務內容的設計和實施,更需要關注任務的評價,發揮出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作用,促使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課堂中“落地生根”.
如在學習“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的相關知識時,我們設計了“繪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學習任務,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學生沒有掌握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對于學習任務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畏難情緒.面對這樣的教學實際,物理教師需要反思和評價學習任務設計的科學性,基于學生學情,設計教學任務,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加深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在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實施“繪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學習任務,解除學生學習該物理規律的畏難情緒,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該物理規律.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創新了教學方法,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中職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創造了良好條件.物理是中職階段的重要學科,是培養中職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良好載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中職物理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理念,積極地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轉變傳統“教師講、學生聽、自己練”的僵化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設計趣味性、多元化的學習任務,特別是為學生“量身設計”的學習任務,更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探索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自身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中職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波.任務型教學模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09):75-77.
[2] 陳星華.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06):65-67.
[3] 劉洋.基于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山西青年,2021(23):189-190.
[4] 周哲需.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1(32):50-51.
[5] 楊赫.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中職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研究和實踐[J].考試周刊,2018(92):164.
[責任編輯:李 璟]
收稿日期:2023-10-25
作者簡介:王文慧(1983.7-),女,福建省泉州人,本科,從事中職物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