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雯 陳福坤 舒琳



摘? 要:水污染控制技術是環境工程技術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研究依據學科與專業特色,從“理實結合”教學模式入手,在課程教學目標及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建設和課程思政內容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改革。與傳統的教學相比,該改革對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理實結合;水污染控制技術;職業教育;課程建設;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1-0129-04
Abstract: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reality", it has carried on research a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reform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Keywords: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reality;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1]。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切實把職業學校作為協同創新重要主體、國家人才培養重要基地、學習型社會建設重要支撐來看待[2]。
高等職業教育中的課程教學目前所采取的教學模式、講授的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不相匹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和不足。因此,發揮“理實結合”優勢、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是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一?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教學目標
在高校理論教學活動中講授法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然而,傳統的講授法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輸方式,學生大多時候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難以調動其主觀積極性,容易失去興趣[3]。這種在有限的時間內以聽眾易懂的方式,將教學內容講授清楚,進而讓學生學會知識和技能的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的是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對實踐能力的培養[4]。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和企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學生對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的渴求度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目標的設定也應有新的突破。課程團隊秉承以學生為中心,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為引導,設計了“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三位”即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及素質目標,“一體”即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養成和提升,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工程項目踐行者。圖1為該課程目標整合的思路,從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三個方面分別進行了整合。
能力目標主要是學習該課程后學生能根據已知環境指標參數和設計目標要求選擇污水處理工程工藝并確定工藝運行基本參數,能根據工藝要求確定工藝各單元構筑物參數,能對污水處理方案進行簡單的經濟效益比較,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方案,能完成污水處理工程初步設計。
知識目標主要是了解污水處理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污水的出路及排放標準、相關行業污水處理、污水處理廠的選址及污水回用技術等,熟悉污水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和污泥處理等污水控制技術的原理及各種方法的應用,熟悉污水處理流程典型工藝流程和各構筑物的結構特點和功能,掌握比較常見行業的污水處理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
素質目標主要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及良好的環保意識,養成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具有團隊協作和敬業精神,具有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自學、表達、獲取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 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改革舉措
(一)? 重構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內容
該課程內容的設置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特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地方環境保護發展和經濟發展為根本目的,按照企業實際崗位需求設計教學內容。以職業導向和人才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學生污水處理運營與維護的核心技能為出發點,以提升濃厚學習興趣為抓手,重新設計教學內容。依據高等職業學校環境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及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將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整理。根據污水處理廠的實際工作流程組織教學內容,學生通過自身的認知學習過程,形成“學習線索”與實際崗位的“工作線索”的緊密結合[5],將兩者有機地融入在課程的教學體系中,重構課程內容、突出工藝主線、加入工程實例、融合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內容重構如圖2所示。
傳統的教學框架是按照處理方法進行分類講解,將水處理技術分為物理處理技術、化學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和物理化學處理技術等教學模塊,學生在學習時很難將污水處理流程與知識點建立聯系。本項目將傳統的教學框架進行重構,依據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將污水處理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三級處理與污泥處理等分別設置為教學模塊,將“學習線索”與“工作線索”緊密結合,實現理論知識與崗位的對接。每一教學模塊按照該模塊應具備的職業技能被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單元,每一學習單元圍繞專項技能,確定該單元的技能目標、知識基礎、職業素養[6]。
(二)? 創新“理實結合”教學模式,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以“理實結合”為課程改革教學理念,開發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的“理實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深度挖掘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隨著污水處理廠基礎設備和工藝運行的完善,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學生只能通過圖片等資源對處理設備進行感官的認識,真正需要了解的東西卻“看不見”。因此,在課程標準研制、教學模式設計中將“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水污染控制實驗與傳統的教學相結合,選取理論教學內容與對應“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內容融合,構建合理的結合模式。如表1所示,在每個教學模塊中將理論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對應的實驗教學按照教學模塊分配到教學中,同時將虛擬仿真軟件的內容按照教學模塊整合,每個教學模塊都形成“理論—實驗—虛擬仿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強化動手能力,增強感官認識,并能結合實際工程鍛煉操作能力,突出現代職業教育特色。
同時,將與該課程相關的技能大賽的理論知識和“工業廢水處理工”“水質檢驗工”的理論知識融入到該課程體系教學中,同時在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和實訓課程中安排職業技能大賽和技工相關的技能操作內容,為學生取得職業技能證書打下良好的基礎。把技能大賽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推廣到全年級學生,惠及全年級學生,讓所有學生公平地享受技能大賽教育資源[7]。表1為水污染控制技術進行改進的教學內容。
(三)? 改善“理實結合”教學資源,建立線上課程資源
通過對在校生和企業調研,建立教材配套的線上教學資源,提升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和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在保證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入職相關環境保護企業提供進一步的培訓和學習,為校企融合建立無障礙通道。建立“理實結合”綜合育人模式下的線上課程資源,以達到培養適應產業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
在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調研發現在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共享的條件下,虛擬仿真的線上實驗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時間空間靈活的顯著優勢[8]。但是,很多課程的線上和線下教學資源相對獨立,不能有效地結合教學進行使用。所以,建立完善的與線下資源緊密結合的線上教學資源是課程建設的一部分,線上教學部分在學習通平臺進行。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發布教學課件、檢測題、討論話題等,學生登錄平臺完成相應任務點。特別是針對于某些實驗項目,學生在課前通過學習通線上平臺和虛擬仿真線上平臺,完成實驗項目的預習[9]。教師通過預習完成的情況進行后臺的統計,對于學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識點在實驗項目進行時進行系統的講解和反復的強調,達到進一步夯實基礎的目的。同時,對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虛擬仿真內容,采用線上的課后習題的模式進行檢測,通過后臺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找到學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再進行反復講解。在成績考核中增加線上教學、虛擬仿真、線上互動等環節的成績比重,打造“預習—教學—考核—復習—新知識引入”的環狀線上線下教學課程資源,改善“理實結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不夠緊密的問題。圖3為該課程線上線下資源建設框架。
(四)? 打造“理實結合”思政育人課程,提升育人效果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真正落地落實、見功見效,只有基于系統思維,借助科學的設計,統籌各種資源,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思政教育的長效化和常態化[10]。該課程依托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將生態環保理念、職業道德規范、厚植家國情懷、責任觀念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思維理念融入到教學體系中,在教學中充分體現課程思政內容,與課程專業知識共同構成課程的培養目標,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機融合。
“課內+課外”相結合的課程思政育人平臺有助于豐富課內課外思政教育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參與度、課余時間利用率,不僅提升了課程目標達成度和教學效果,也能更有效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11]。課內的課程思政內容通過前沿技術講解、課堂互動、課堂分組作業等教學環節來進行實施,通過水處理技術的前沿科技讓學生感受我國科技發展的進步和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專業認同感、生態環保意識、家國情懷。通過線上搶答、隨機提問、互動討論和污染事件分析等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讓學生感受參與教學的樂趣,來實現培養學生責任觀念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思維理念。通過將特定的知識點提前分配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的準備協作完成課件制作和回報,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表達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課外多給學生安排學術報告和環保主題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推陳出新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了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拓展了學生視野。圖4為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環節設計思路。
三? 結束語
通過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的初步改革,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的職業技能發展為主體,在課程教學目標及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建設和課程思政內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改革,引導學生對于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一批具有廣闊視野、扎實學識、專業技術高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職業教育環境工程技術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22-12-21].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21/content_5732986.htm.
[3] 寧欣,陳文靜,楊艷菊,等.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模式的探索——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為例[J].廣東化工,2021, 48(20):314-315.
[4] 仉春華,孫紅杰,陳兆波,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虛實融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廣州化工,2022,50(20):231-233.
[5] 郝思琪,劉大鵬,郝佳賓,等.課程思政背景下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管理,2023(9):27-30.
[6] 趙雪.基于MES模式的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水污染控制技術”課程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12):216-221.
[7] 馮新,萬俊杰.高職環境專業技能競賽引領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4):52-55.
[8] 崔玉虹,劉正乾,付四立,等.新工科背景下線上線下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探索——以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為例[J].高教學刊,2021, 7(S1):68-70,74.
[9] 魏中舉,謝小平,李健.基于虛實結合的混合式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11):149-151,162.
[10] 張占梅,黃紫然,張毅,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思政教學創新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3,9(15):185-188.
[11] 宋志偉,孫彩玉,孟上九.新工科背景下“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