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麗 史梅
[摘 要] 把立德樹人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是高職院校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聚焦問題,立足新疆,以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緊扣“知農愛農興農”人才培養中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黨委統籌系統化設計“三全育人”體系,做強“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兩翼,形成“組織筑基、隊伍多元、載體豐富、評價考核”四輪驅動,完善“家校企社”四方聯動機制,探索構建具有職教特色和新疆特色的“一心一線兩翼四輪四聯動”三全育人體系,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關鍵詞] “三全育人”;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2023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推進職業院校“大思政課”建設重點課題資助“堅持系統觀念,整體構建職業院校‘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建設研究”(2023GZZD01);2023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推進職業院校“大思政課”建設課題資助“構建‘1134黨建引領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體系研究”(2023ZZYB18);2022年度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重點課題項目資助“產教融合背景下新疆高職院校‘三全育人體系建設研究”(XJNZYSK202201)
[作者簡介] 吉文麗(1968—),女,新疆昌吉人,碩士,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教授,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研究;史 梅(1982—),女,新疆昌吉人,碩士,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講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4-0185-04 [收稿日期] 2022-11-14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筑牢新疆長治久安的思想根基,是新疆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鮮明特點。
一、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特點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本質特征,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基本形式,沒有行業企業參與辦不好職業教育”成為廣泛共識和辦學模式改革的起點[2]。引校入企、企中辦校等辦學模式是職業院校增強辦學活力的必然選擇,賦予了“三全育人”新內涵[3]。
(一)校企協同育人是必然選擇
目前,在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新增勞動者中有70%來自職業教育,中高職學校每年培養1 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4]2022年,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制的《職業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建設指南》指出:“推進職業院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全員協同、全程覆蓋、全方位滲透、職業教育特色突出的育人體系。”[5]深度融通校企雙主體育人資源,才能把思政工作貫穿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二)“家校企社”聯動育人尤為重要
高職院校的生源比普通高校較為復雜,既有普通高中學生,又有中職、技校等通過職教高考錄取的學生,近年又增加了“百萬擴招”生源。學生文化基礎、個性、天賦等差異較大,且學生家庭背景不同,對職業教育認識、未來職業發展前景和自身職業理想等認識不同。通過建立健全家庭、學校、企業、社會四方聯動機制,明確四方責任,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生學習生活全過程,有利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養成勞動習慣、增強自信心。
(三)校企文化融合更加凸顯
通過實訓室引入企業質量文化,校園文化陣地打造技術大師人物長廊、優秀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展區等方式,引入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等,將企業職業道德要求、團建文化、發展理念、質量觀等文化有機融入校園文化中,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樹立服務意識、愛崗敬業精神及團隊合作意識等。
二、新疆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三全育人”聯動機制尚未形成
新疆高職院校尚未形成有效的“家校企社”聯動機制,育人仍是高職院校單方責任,企業、家庭、社會育人機制不完善。同時,黨組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育人主體各司其職的全方位育人責任體系有所欠缺。
(二)工作機制不完善,未徹底打通多元育人通道
缺乏多部門常態協作、分工負責的“三全育人”工作有效機制。例如,企業育人主體作用沒有落實落細,高職院校學生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企業見習,亟須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高度協同。
(三)全員育人責任制不健全,全員育人合力未充分彰顯
缺乏對育人全程的科學解構和系統梳理,未能按不同育人群體、不同崗位歸納整理相應的育人元素,制定各崗位特色化的育人工作責任制,導致出現職責不清、履職不到位的現象。
(四)育人要素融通不夠,存在要素分散,缺乏協同
各崗位的育人功能未結合人才定位、服務面向及學校辦學理念、文化等充分挖掘,各崗位之間也未形成互聯互通、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
(五)育人評價考核缺位,學校治理水平亟待提升
新疆部分高職院校尚未形成健全的現代大學制度,內部治理體系不完善,治理水平較低,考核機制跟不上,有時會出現教師以教學為主、育人為輔的現象。
三、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11244”三全育人體系探索與實踐
長期以來,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以“雙高計劃”為契機,緊緊圍繞“知農愛農興農”人才培養這一中心,牢牢扭住“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這條主線,探索實踐“一心一線兩翼四輪四聯動”(簡稱“11244”)三全育人模式。
(一)黨委統籌謀劃,一體化設計“11244”育人體系
學院黨委從加強黨建引領入手,系統化設計“11244”育人體系。即緊扣“愛國愛疆、擔當奉獻的知農愛農興農人才培養”這一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做強“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為兩翼,形成“組織筑基、隊伍多元、載體平臺、評價考核”四輪驅動的保障機制,完善“家校企社”四方聯動機制和“三全育人”考核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專業教學、教材、管理體系中,探索構建具有職教特色和新疆特色的“11244”三全育人體系。
(二)融通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做強德育提質增效的兩翼
學院構建思政課程引航,中華優秀文化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為主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為支撐的課程育人體系,研究制定課程思政評價體系,落實每一位教師的育人職責[6]。學院高度重視校園環境文化內涵挖掘,賦予文化場館“生命”。如建成“四史”教育館等30余個文化場館,以及“一線三環九園十八景”校園主景觀等,彰顯愛國主義情感、改革創新精神和民族團結元素的隱性教育。
(三)打通育人通道,建立“四輪驅動”保障機制
1.實施組織筑基工程,提升組織育人能力。學院黨委建立“三全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三全育人”改革方案,健全“班級黨小組、專業黨支部、院系黨總支”三級組織構架體系,實現“黨建+”基層組織全覆蓋,推進支部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成功創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個,自治區標桿院系、黨員教師“雙帶頭人”工作室等6個。
2.明確各崗位育人責任,提高多元化隊伍育人實效。制定“三全育人”責任制,將抓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情況納入領導班子、中層干部和教職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管理干部、后勤、教輔等各個崗位教職員工的作用。
3.打造“六平臺”,豐富育人載體。(1)打造課程育人平臺。實施“以案例為導引,以問題為核心”的思政課專題化教學改革。歷經十多年,思政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學院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研究制定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引導教師挖掘每門課程的職業素質滲透點,每年開展評比表彰,3門課程被評為自治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搭建科研育人平臺,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學院投入6 800萬元校企共建16個現代農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有“我可”國家級眾創空間,創新實施“技術技能創新+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7]。(3)搭建實踐育人平臺,培養師生家國情懷。學院以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為宗旨,設立了社會實踐周,設2學分。校內建有種子質量檢測中心等生產性實訓基地60余個,校外建立實習與就業“雙基地”1 000余家。校企共建2 500畝現代農業示范培訓中心。通過崗位實訓、科技下鄉、志愿服務等形式,形成常態化實踐教育協同體系。(4)打造文化育人平臺,以文育人,滋養心靈。學院凝練出以“和”為核心的文化理念,磨煉出“艱苦奮斗、改革創新、勇于擔當、追求卓越”的學院精神,形成“潤德礪能,和以至善”校訓,“知行合一,耕讀人生”校風,“進德修業,愛灑綠洲”教風,“敦品強技,和美競進”學風,被評為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一校一品”優秀學校。(5)打造網絡育人平臺,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學院成立了官微工作室,建成18個二級、4個三級、3個四級微信平臺,大力推進網絡教育,試行了《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激勵廣大師生創作網絡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8]。學院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高職院校新媒體影響力五十強院校”。(6)打造心理育人平臺,提升師生幸福指數。學院構建校、系、班、宿舍四級心理危機預防體系,加強對重點學生群體的關注,把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切實做好教育引導、心理疏導與人文關懷。
4.強化評價考核,提升治理能力。學院以深化二級管理機構改革為突破口,開展教育診斷與改進為抓手,深化目標管理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為動力,激發部門和個人工作活力為目標,構建了全員參與、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學院系統梳理了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為工作職責和考核點納入相關制度,研究制定了科學、合理、有效的“三全育人”評價體系,推動全體教職員工把育人實效作為工作的重心和目標。
(四)以“三進兩聯一交友”為抓手,形成“家校企社”四方聯動機制
學院創新實施“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機制(每位教職員工聯系一個班級、4~6名學生,開展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聯系學生、聯系家長,與學生交朋友系列活動),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學生學習、生活、就業、創業、心理等多方面給予專業的指導和幫助。針對學生的思想現狀,及時與學生家長聯系,共同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通過校企共建產業學院,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加強校企融通。
四、取得的成效
學院先后獲得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榮獲“2017全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優秀示范案例”50強及全國高職院校網絡育人創新示范成果50強案例獎。每年有70%左右的畢業生在基層就業,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
結語
在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新起點上,學院將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知農愛農興農”人才為中心,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己任,創新產科教融合、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一心一線兩翼四輪四聯動”育人體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面提升辦學治校育人能力,把學院建成“三農”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農耕文化傳承創新基地、就業創業孵化器、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穩定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孫善學.職教這十年:四項建設 四項改革 四大布局[N].中國青年報,2022-09-21(3).
[3]鄭義,朱其志,王明珠.產教融合背景下農業高職院校“三全育人”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20):47-51.
[4]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A/OL].(2019-01-24)[2022-10-1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8517.htm.
[5]職業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建設指南[EB/OL].(2022-06-16)[2022-10-14].https://www.gtcfla.edu.cn/sqyr/info/1059/1343.htm.
[6]葛亮,吉文麗,王學利,等.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知農愛農興農時代新人[EB/OL].(2022-11-08)[2022-10-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8915981575406361&wfr=spider&for=pc.
[7]構建“三融合”育人模式 培養鄉村振興雙創人才[EB/OL].(2021-11-26)[2022-10-1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72/202111/t20211126_582459.html.
[8]筑牢網絡育人“微”陣地 唱響新時代主旋律[EB/OL].(2019-11-19)[2022-10-14].https://edu.youth.cn/zthd/2019wlszgz/altjq/201911/t20191119_12122541.htm.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ak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JI Wen-lia, SHI Meib
(a.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b.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ji, Xinjiang 831100, 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integrate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to all links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issues, based on Xinjiang, tak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following the talent training center of “knowing agriculture, loving agriculture and developing agriculture”, with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the main axis, the Party committee coordinates and systematically designs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system, strengthens the two wings of “explicit education and implicit education”, forms “organization foundation, multiple teams, rich carriers, evaluation, four-wheel assessment”, improves the four-party linkage mechanism of “home, school, enterprise and society”,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three-wide education system of “one heart, one axis, two wings, four wheels and four linkage”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Xinjiang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 “three-wide educatio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