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推進《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目考試實施意見》(2024—2026年)體育中考改革實施,促進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和為學生科學備考提供參考,主要采用數理統計法和觀察法,對廣州市體育中考女子足球考試現場隨機抽測323名考生的成績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體育中考足球項目五個環節中,顛球、無球繞桿跑、對板傳接球、運球繞桿之間正相關(Plt;0.01),對總成績影響大小依次是射門后沖線跑、顛球、運球繞桿、對板傳接球、無球繞桿跑環節。研究表明:體育中考女子足球運動技能水平整體性較低、考生對考試規則欠理解、足球考試分值缺乏區分度等。提出新周期(2024—2026年)中考足球應考策略為:立足課堂教學、重視足球課外活動、注重顛球和射門后沖線跑兩個環節教學與訓練。
關鍵詞:體育中考;女子足球;教學質量;質量分析
近期,廣州市教育局頒布《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目考試實施意見》(2024—2026年)(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將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平行梯懸垂攀移(女)和引體向上(男)納入新一輪體育中考選考項目,并相應提高了評分標準[1]。《實施意見》是進一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校體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廣州市體育中考分步實施執行廣東省的標準,內容設置更加豐富,有利于為學生創造公平的學習機會,促進每一位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練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2]。廣州市體育中考制度改革,無疑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足球選考和足球教育高質量發展速度與水平[3]。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323名女子考生中考足球成績,旨在通過分析和評估,能夠準確把握女子足球項目備考策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穩步推進《實施意見》體育中考改革工作,促進學校女子足球教學質量提升和足球課外體育活動高效開展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廣州市2023年中考足球項目中隨機整群抽樣13所學校女生考試成績有效樣本323份。其中,足球傳統項目學校166份,非足球傳統項目學校157所;城區學校114份,鄉村學校209份;公辦學校236份,民辦學校87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多渠道、多角度檢索文獻資料,借鑒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為本研究開辟新的視角。在CNKI數據庫中,以“體育中考”為主題詞檢索,共發現相關文獻2299篇。在結果中以“足球”為關鍵詞搜索,得到文獻119篇,經過篩選,重點參考其中16篇。
2.觀察法
在明確研究目的指導下,通過視覺和聽覺感官,筆者在足球考試現場通過手計時方式直接收集了考生在足球項目顛球、無球繞桿跑、對板傳接球、運球繞桿、射門后沖線跑等五個環節的分段成績,包括目測考生對足球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應考技巧、不同環節之間的銜接效果,以及容易出錯環節和關鍵時間點等。
3.數據統計法
采用SPSS統計軟件包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
(三)測試方法與來源
在廣州市體育中考11天時間里,通過現場隨機抽測332份女生足球項目的顛球、無球繞桿跑、對板傳接球、運球繞桿、射門后沖線跑等五個環節分段成績樣本進行分析,其中有效樣本為323份,無效樣本為9份,無效的主要原因是考生犯規沒成績或未能完成第一輪考試。在整個足球考試期間,天氣狀況穩定,考試場地良好,樣本的抽樣時間段也相對固定,確保了樣本的真實可靠性。
三、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結果
1.足球項目五個環節分段成績相關性分析
從女子足球項目分段成績可見,顛球和無球繞桿跑、顛球和運球繞桿、無球繞桿跑和運球繞桿、對板傳接球和運球繞桿之間存在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29 、0.24、0.23、0.20(Plt;0.01)。顛球和對板傳接球、無球繞桿跑和對板傳接球也存在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12、0.11(Plt;0.05)。 顛球、無球繞桿跑、對板傳接球、運球繞桿和射門后沖線跑之間均無相關關系(P>0.05)。顛球、無球繞桿跑、對板傳接球、運球繞桿、射門后沖線跑和總成績均具有顯著性相關(Plt;0.01)(表1)。
2.足球項目五個環節分段成績對總成績的影響力
在女子足球考試中,顛球、無球繞桿跑、對板傳接球、運球繞桿、射門后沖線跑五個環節分段成績對總成績的解釋力度都顯著(Plt;0.01),解釋力度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射門后沖線跑β=0.56、顛球β=0.42、運球繞桿β=0.36、對板傳接球β=0.23、無球繞桿跑β=0.20(表2)。
足球五個環節分段成績均值排序從高到低依次為:對板傳接球=15.37、無球繞桿跑=12.24、顛球=6.83、射門后沖線跑=5.20、對板傳接球=4.86。在足球成績兩極分化差方面,五個環節標準差大小依次為:射門后沖線跑s=2.96、顛球s=2.24、運球繞桿s=1.89、對板傳接球s=1.25、無球繞桿跑s=1.06。無球繞桿跑環節極小值與均值差距最小,分別為=10.09和=12.24。運球繞桿環節極大值與均值差距相對較小,分別為=22.46與=15.37。射門后沖線跑環節數據波動最大,其極小值為=2.59和極大值=33.53,與均值=5.20相比,差距顯著(表3)。
(二)分析與討論
1.考試現場觀察分析討論
(1)足球技術水平
在女子足球考試過程中,通過現場觀察發現:有7位考生在沒有任何失誤的情況下,考試成績不及格,這一現象對于有87.3%滿分率的中考女子足球項目來說,是難以置信的(未能滿分考生的成績大多數也接近滿分);第一輪考試未考滿分學生41名,占考生人數12.7%;射門環節中有46位考生足球擊中門框或未能射進球門,占考生人數13.9%;足球顛球環節僅有5位考生能夠一次性完成5次顛球的考核要求,占考生人數1.5%;第一輪考核中未能獲得成績9人(表4)。從選考足球項目女生人數和足球考試滿分率看,考試存在難度相對較低,且分值區分度有待提升的問題。足球項目雖然有利于學生考取高分,但是不同體育中考項目之間的分值合理性直接關系到考試的公平性,對學校和考試場地的安排、中考項目訓練與考核的組織、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等都具有重要的影響。體育中考分值的走向不僅關系到教育本質的回歸,也關系到學校體育的高質量發展,這將對中國教育事業產生深遠的影響[4]。
(2)考試規則和心理素質
研究樣本中有23位考生出現手球或對板傳接球犯規的情況,還有部分考生在足球出界后不知道可以采取補射繼續考試的規則,這反映出學校足球訓練內容存在考試規則指導方面的缺失。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時,往往側重于足球運動技能的提升,卻忽略了足球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對考試規則的理解。例如,針對“考生開始顛球后,必須先用顛球腳觸地才能計算次數”的考試規則,在日常訓練中,教師應著重指導學生練習左右腳交替顛球技巧,避免學生養成單腳連續顛球的壞習慣;對于考試中“學生停球失誤導致足球滾出顛球區”的情況,教師應調整訓練布局,避免學生過于靠近顛球區邊緣練習顛球;對于“球未落地前用手觸球”的犯規,教師通過持續且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正確的顛球動作定型;至于考生的考試狀態問題,體育教師對考生考試心理準備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因此,一旦考生進入考場,緊張情緒往往隨之而來,影響正常發揮,這也是導致許多考生在“射門后沖線跑”環節頻繁出現“球射中門框”或“球未能射進球門”的主要原因。鑒于此,體育教師在足球教學中融入考試規則和應試心理訓練顯得尤為關鍵。
(3)考試策略
觀察發現,在足球顛球考試環節中,幾乎所有考生都采用特定的“2+1+1+1”考試策略,即考生首先連續顛球2次(因為足球考試規則規定,只有連續兩次顛球成功,才開始計算接下來的顛球次數),然后讓球自然落地,隨后再分3次顛完剩余3球,每次各顛球1次。盡管考生的這種做法并未違反考試規則,但是,它顯然與體育中考改革“激發青少年學生積極參與足球運動”的初衷背道而馳。“2+1+1+1”這一考試現象揭示了中考足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即應試教育痕跡明顯,體育課堂教學過于偏重中考項目[5],導致初中體育課變成了單一的中考項目訓練課。在足球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學生在顛球環節一次性完成5個顛球,還要重視新課標“教會、勤練、常賽”的體育課堂教學要求,尤其要確保學生在掌握足球技能后,能將其應用于日常的課外體育鍛煉中,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
2.足球項目五個環節分段成績分析
(1)分段成績影響力分析
顛球、無球繞桿跑、對板傳接球及運球繞桿之間有正相關關系(Plt;0.01),但是,它們與射門后沖線跑環節之間并無相關性(Pgt;0.05)。中考足球五個分段(包括顛球、無球繞桿跑、對板傳接球、運球繞桿和射門后沖線跑)成績對足球總成績的解釋力均為非常顯著(Plt;0.01),其解釋力從高到低依次為:射門后沖線跑、顛球、運球繞桿、對板傳接球、無球繞桿跑。其中,射門后沖線跑和顛球兩個環節的分段成績對足球總成績的影響最為顯著。在抽測的332個原始樣本中,有9名考生因“射門后沖線跑”環節失誤而未能獲得考試成績,射門后沖線跑最快時間是2.59s,最慢為33.53s,兩者相差12倍,而平均值為5.20s,說明該考試環節存在較大的偶然性,考生容易出現失誤。無球繞桿跑(=12.24)和運球繞桿(=15.37)兩個環節的分段成績,在足球總成績(=44.55)中占比高達62%,并且學生在這兩個環節的發揮也相對穩定,因此,在日常訓練中,這兩個環節只需進行常規訓練即可,不用額外加強訓練。不過,具體問題還需要具體分析,針對在這兩個環節技術始終學不好的學生,體育教師仍需采取個性化的針對性訓練措施。
(2)分段成績失誤率分析
在足球考試五個環節分段計時成績中,標準差最大的是射門后沖線跑s=2.96和顛球s=2.24兩個環節,表明這兩個環節的考試結果具有較高的偶然性,容易出現失誤。失誤率從高到低依次為射門后沖線跑s=2.96、顛球s=2.24、運球繞桿s=1.89、對板傳接球s=1.25、無球繞桿跑s=1.06。顛球環節的標準差系數為s=2.24(Plt;0.01),其最大值(s=18.30)與最小值(s=3.55)之間差距達到5倍。數據表明,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備戰足球項目時,應重點加強射門和顛球訓練,特別是射門后沖線跑及顛球的穩定性,這是女子足球中考針對性訓練的關鍵。
(3)分段內容的教學策略
在足球射門環節中,由于射門距離較短并且是在無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所以對于射術要求并不高,此環節的考試難點在于考生射門時的心理穩定性。學生射門失誤多因“運球繞桿”后身體不自覺轉向終點線,導致偏離球門,這是一味求快的心理障礙表現。針對“射門后沖線跑”環節的教學策略應包括:在學生完成“運球繞桿”技術動作后,體育教師應提醒學生面向著球門方向運球一步,然后再射門,這樣射門的成功率較高。或者要求學生在“運球繞桿”后,確保自己身體正對著球門再射門。在“射門后沖線跑”這一環節的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站在“運球繞桿”和“射門后及沖線跑”環節的銜接點位附近,以便觀察和及時提醒學生。
四、結論與建議
體育中考改革是導向標,它向學生、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息:學校體育很重要。其核心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必備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培養積極的鍛煉習慣,幫助學生在感興趣且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6]。
(一)立足課堂教學,重視課外足球活動
“體育中考”旨在推動社會各界對學生體育的重視,利用升學考試“倒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7]。體育教師要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足球運動技能,必須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學習和掌握鍛煉身體的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和鍛煉方法,再通過課外體育活動等形式來進行拓展與提升[8]。搞好課內外足球比賽,形成良好的校園足球氛圍,將激勵更多學生參與足球運動,從而體驗到足球運動的樂趣。
(二)注重訓練射門后沖線跑和顛球兩個環節
在女子足球考試中,射門和顛球兩個環節對足球項目總成績的影響尤為顯著,應重點訓練。在射門后沖線跑練習時,應強調射術不佳學生正對球門射門,或先帶球一小步再射門,這將顯著提升中考足球射門的精準度。至于顛球環節的訓練,建議遠離顛球區域線,使用左右腳背正面交替顛球的方法,這樣能提高顛球的效率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印發廣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目考試實施意見的通知[J].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報,2023(15):41-46.
[2]鄔晨菲.終身體育背景下中考體育球類項目實施現狀及對策分析——以廣州市番禺區2021年體育中考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179-183.
[3]于素梅.中考體育改革背景下體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J].體育教育學刊,2022,38(2):1-4,103.
[4]郭慶,江娟,劉昕.新時期中考體育分值提升政策的變遷動力與優化路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12):79-89.
[5]言應,魏丹.上海市體育中考改革對學校體育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4):170-172.
[6]劉清亮.健康中國背景下河南省體育改革的現狀和兩難博弈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分會.2023年體育社會科學分會年會論文集.2023:5.
[7]毛振明,邱麗玲,杜曉紅.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若干重大問題解析——從當下學校體育改革5組“熱詞”說起[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4):1-14.
[8]莊宏遠.“功能區”課外體育活動的實驗研究[J].運動,2017(2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