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朱佳艷(1974~),女,仡佬族,貴州遵義人,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泥高鎮青坪完小,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摘? 要:將視覺化學習應用于小學語文學習中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視覺化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展、增強記憶力、激發創造性思維等,文章對小學語文學習的特點、視覺化學習的概念及意義、視覺化學習在語文學習中的應用以及視覺化學習的優缺點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適當應用視覺化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發展;視覺化;文本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2-0029-05
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渠道。小學語文學習是學生接觸語文知識的關鍵時期,但目前也存在著諸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差;學生接觸到的書籍種類較少,閱讀量較少;傳統教學法單一,缺乏趣味性等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還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視覺化學習逐漸被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對此展開分析。
一、 視覺化學習的概念及意義
視覺化學習是一種通過視覺方式來促進學習和理解的教育方法,視覺化學習依賴大多數人最強大且最便宜的感官——視覺。它通過利用視覺教具、圖表、圖片、動畫、模型等技術和方法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化的、可視化的圖像和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和應用學習內容。視覺化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
通過視覺化的方法,學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的效率。視覺化學習適用于各個學科領域,如語文、地理、歷史等,應用范圍廣。同時,視覺化學習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和知識通過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可以通過圖像、動畫等形式呈現知識,使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呈現知識,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呈現知識,增強學習體驗,學生可以探索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培養創新思維,更好地適應未來的挑戰。同時,視覺化學習是一種符合現代化教育發展趨勢的學習方式,它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學習更加便捷、高效、有趣,符合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方式。
綜上所述,視覺化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多元智能發展、增強學習體驗、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趨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視覺化學習的應用和發展前景將越來越廣闊。
二、 視覺化學習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應用
(一)圖畫教學法
圖畫教學法是一種常見的視覺化學習方法,其可以通過圖畫、圖片等形式來輔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大多數小學生具有對圖畫的敏感程度遠高于對枯燥文字敏感程度的這一特點。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畫教學法來教授課文中的形象描寫、主題思想等知識點,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繪畫表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活動中提高學習參與度。
在低年級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由于學生是初次接觸系統的漢字教育,因此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存在一定的困難,且由于現代漢字本身對學生來說是較為枯燥的,這就更增加了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學習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先通過圖片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含義以及構成,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展現在紙面上,從而在這個一看一畫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口耳目》時,教師可以先將這些字的甲骨文以及對應事物的圖片一一配對,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在PPT上,向學生講解文字與形狀對應的關系,再通過展示文字的演變講解現代漢字與形狀之間的聯系,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并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通過繪畫展示出來。這樣做,一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二來還可以使教師直觀地了解學生的漢字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運用圖畫教學法時,不僅可以利用教材上提供的插圖或其他渠道獲得的有關圖片輔助教師的講解,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畫圖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深度理解。比如,在執教統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不懂就要問》一課時,為使學生深度地理解課文內容,某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前給學生定下任務:按自己的理解把每一段的內容用圖畫的方式畫下來,可以是簡筆畫,也可以是詳細一點的線描。
由于學生都有一定的美術基礎,畫圖于他們而言都不是難事,所以具備完成此任務的基礎。學生完成這個任務真正的難點在于是否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任務布置后,學生為了畫得符合課文內容,就一字一句地認真讀課文,努力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再試著描畫出相應的場景。當然,不同的學生繪畫時所選的角度可能不同,具體的表現形式也就比較多樣,但都能反映出其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就課文第一段來說,有的學生畫的是孫中山在私塾里坐著讀書的情景,有的畫的是孫中山跟著老師念書的情景,有的學生畫的是孫中山在背書的情景。另外,表現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從正面描繪,有的從側面描繪。有的是近景式描繪,有的則是遠景式描繪。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構圖技巧。但無論繪畫表現上多么相異,大家對內容的理解卻是相似的,這在學生介紹自己畫作時就能表現出來。其他段落的學習上也存在著類似特點。由此可見,將圖畫教學法用于閱讀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來繪圖,有助于學生更深度地理解課文,促進其深度學習。
(二)視頻教學法
視頻教學法是指教師以視頻為教學媒介,通過引導學生觀看視頻來傳達教育內容的教學方法。它具有直觀、生動、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記憶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來輔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教學法來教授字音字形、詞語辨析、語文常識等知識點,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的視頻大致有兩類:一是他源性視頻;二是自創性視頻。
1. 他源性視頻的應用
他源性視頻是指由他人制作的且剛好適合教師擬教學內容的視頻。從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來看,互聯網上可以找到大量的可資利用的視頻資源,有課微視頻、相關專題教育視頻、有關影視片段等。合理利用這些他源性視頻資源,就能為自己的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成就感。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春夏秋冬》時,教師可以提前在網上收集或者拍攝與春夏秋冬四季相關的素材,并將之制作成視頻,視頻中可以是春天萬物復蘇的場景,夏天炎熱的天氣,秋天落葉飄飛的景象和冬天白雪皚皚的景象,以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更深入地了解四季的變化和自然的神奇。在播放視頻的同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例如:“為什么春天萬物復蘇?”“為什么夏天會這么炎熱?”“為什么秋天會有這么多的落葉?”“為什么冬天會下雪?”等。除了觀看視頻之外,教師還可以配合相關的圖片和文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例如,在講述春天萬物復蘇的時候,可以配合一些開花的植物和春天的景象;在講述夏天炎熱的時候,可以配合一些池塘和河流的圖片;在講述秋天落葉飄飛的時候,可以配合一些秋天的景象和樹葉的圖片;在講述冬天下雪的時候,可以配合一些雪景和雪人的圖片等。
2. 自創性視頻的應用
所謂自創性視頻是指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而設計制作的用于輔助課堂教學的短視頻,大多是用于教學目標內容單一的情形。應用自創性視頻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視頻設計和制作技巧。一般而言,選定主題,做好教學設計與課件后,就可以通過錄屏軟件、視頻剪輯軟件等制作出屬于自己的微課視頻,進而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之中。比如,上文提到的《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孫中山的故事。但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對孫中山并不了解,這種認知狀態對于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和思想造成一定的障礙。
為此,在學生閱讀理解這篇課文之前,很有必要了解孫中山這個人。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介紹孫中山,有可能比較耗時,影響課程計劃。如果有辦法提前讓學生了解孫中山為最好,而微課視頻就能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提前搜集有關資料,做成介紹孫中山的微課視頻,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先觀看視頻。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教學前就實現了對孫中山的了解。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由于學生有對孫中山的準確認知,對課文中提到的“不懂就要問”的精神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領會。這樣一來,微課視頻就對閱讀理解教學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體上看,視頻教學法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還能夠讓他們更加愉悅地享受學習的過程。同時,視頻教學法的運用也符合現代教育理念,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圖表教學法
圖表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圖表形式來輔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圖表教學法來教授古詩詞、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知識點,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暮江吟》時,可以通過圖表教學法將該詩歌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轉化為抒情意境圖表、結構特點圖表和修辭手法圖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首先,我們可以將詩歌中的抒情意境轉化為圖表,將詩句和教師對意境的解釋甚至有此意境韻味的圖片相對應,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詩歌所呈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對于“半江瑟瑟半江紅”,可以通過照片展示江面上兩種不同顏色的風景,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變化。其次,我們可以將詩歌構成特點轉化為圖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結構和特點。例如,將詩歌的行數、字數、韻律等要素整理成表格,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詩歌的結構特點。最后,我們可以將詩歌中的修辭手法轉化為圖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中的藝術表達手法。
例如,將詩歌中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轉化為圖表,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義和內涵。通過圖表教學法的運用,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和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圖表法也適合用于對比分析。在教學中,遇到需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的內容,不妨采用圖表法,將同一個維度不同對象的信息以二維表格的方式顯示出來,建立起一個信息對比矩陣,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看清要對比的對象在某個維度上的同和異,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有關內容。特別是在群文閱讀或單元整體教學中,這種二維矩陣圖表能引導學生快速地把握不同文本就某個維度表達上的同和異。比如,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人物描寫一組”下有三篇課文,分別描寫了不同的人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三篇課文中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方法進行比較,從外貌、語言、動作等維度出發,列舉不同課文對人物相關維度的處理方式。圖表構建出來后,可以有效地快速地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作者針對不同的對象所采用的不同描寫刻畫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就不再是淺表層的概念知識的學習,而是有深度的高階思維參與的一種深度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圖表教學法具有簡潔、明了的特點,其可以使課堂更加豐富有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成效。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四)思維導圖教學法
思維導圖是一種視覺化的學習工具,它可以用圖形、文字和符號等方式表達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思維導圖是一種非線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文章時,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將文章的主題、結構、關鍵詞等要素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例如,在學習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時,可以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話將文章中的內容簡單復述一遍,然后再讓他們在思維導圖上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進行梳理和整理,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以狗熊三次通知開會,三次被其他動物提醒以及三次對獅子的詢問為主線,各自延伸出對通知的時間、地點等要求。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學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義。此外,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拓展文章理解的思路和想象力。比如,讓學生將文章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觀察和想象相結合,形成新的思路和主題,發揮想象設計一次自己的“動物會議”,并在思維導圖上進行展示。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拓展思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思維導圖在課文的結構梳理方面作用巨大。在教學《動物王國開大會》這篇文章時,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分類整理文章內容、分析文章結構、拓展文章思路和想象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思維導圖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類課文的事件脈絡等。比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田忌賽馬》一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兩次賽馬的具體操作,顯示兩次賽馬的不同,也顯示故事前后發展的脈絡關系。當學生自主地繪制出相應的思維導圖之后,學生對相應的課文內容也就實現了深層次的理解。
思維導圖也有助于習作教學。對于學生的習作,我們都強調要層次結構清晰,邏輯合理,可是學生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到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某一題目進行分析思考,然后擬定思維導圖式的寫作提綱,再根據提綱來展開寫作。經歷這樣的訓練后,學生掌握了思維導圖構思作文的技巧,就可以自覺地將其用于自己的習作中。一篇習作的思維導圖式提綱一旦成形,接下來的寫作基本上就是“按圖索驥”式的操作,相對而言難度就小了很多。
總體上看,語文教學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到思維導圖這種視覺化的工具,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學生認知特點以及教學的目標要求等,合理地采用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 視覺化學習的優缺點
相較其他形式的教學方法而言,視覺化學習有其優點。首先,增強學習效果。視覺化學習可以將學習內容以生動、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其次,視覺化學習可以使學習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從而更主動地投入學習。再次,視覺化學習可以通過提高課堂氛圍,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和熱情,從而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更加輕松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力。最后,視覺化學習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和優勢,通過多種形式和手段呈現知識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探索視覺化教學法的應用,逐步構建一套適合所教學科、學段和學生特點的視覺化教學方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
然而,視覺化教學法對教師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科特點、教材特點等多方面的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視覺化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得教學效果最大化。同時,教師應該對視覺化教學法進行科學研究和評估,收集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最后,盡管視覺化教學法有著較為明顯的優點,但它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加以注意。比如,可能存在視覺化傾向,導致學生重視形象、漂亮的圖形和動畫,而忽略其背后的核心知識內容,還可能導致學生在記憶上花費大量時間,忽略了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此外,視覺化學習需要借助外部的多媒體設備和大量的網絡資源,如果這些設備和資源無法使用則難以滿足視覺化學習的需求,就會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視覺化教學法的優點,同時審慎處理其局限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
四、 結論
小學語文學習不僅關系到學生學習、生活、工作,也關乎學生未來人生的發展。視覺化教學法在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更是讓學生從簡單的聽和看到更進一步的懂和會,其是提高語文表達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因此,我們教師要重視視覺化教學法,注重科學合理地運用它,以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慧林.基于兒童視覺思維發展的識字教學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2]楊建章,李愛鵬.指向學生思維發展的小學語文視覺化學習[J].教學與管理,2023(2):33-36.
[3]楊勤.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觀察,2021,10(3):108-109,128.
[4]徐世銘.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視覺素養教育理念[J].文學教育(下),2019(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