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樂銀(1973~),男,漢族,河南淮濱人,河南省淮濱高級中學,研究方向:高中生物。
摘? 要:生物科學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還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對部分高中生來說,生物學科抽象難懂,因此,如何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成為當前需要關注的問題。文章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角度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3-0106-04
高中生物知識不但具有理論性特點,同時也具有抽象性特點,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而把高中生物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結合,不但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的用處,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在形象的生活中感知抽象的生物知識,進而降低了生物知識學習的難度。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成為生物教師應認真探究的課題。
一、 生活化教學概述
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課堂上所講授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進行授課的教學方式。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激發高中生學習生物的熱情,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時候,能夠把生活經驗或生活經歷融入學習中,不但可以激活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寓教于樂,以此來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效率。特別是在教授高中生物學科時,由于生物學科中有很多生物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如果教學過程中能夠把生物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定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知識是有實際作用的,進而激發他們深入探究生物知識的熱情,為學生深入參與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 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一)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物學科涵蓋了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如細胞結構、基因遺傳、生態系統等,這些內容往往難以理解,使許多高中生感到困惑。然而,生活化教學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將這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幫助學生以更生動、形象的方式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細胞的基本結構”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將細胞比喻為一個小型工廠,其中每個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細胞膜可以比喻為工廠的圍墻,負責保護細胞不受外界環境的損害;細胞核則可以比喻為工廠的控制中心,負責指揮和管理細胞的各項活動。通過這種比喻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再比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中的基因遺傳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身上的某些特征是否與父母相似,例如身高、眼睛的顏色等。通過這種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遺傳的原理和機制,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對生物學科的熱情。
(二)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生物學科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飲食、健康到環境問題,都與生物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生物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增強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為什么有些人會患遺傳病,可以讓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來思考和解釋。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了解遺傳病的發病機制,讓學生理解遺傳病的種類、遺傳方式以及預防措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遺傳病的相關知識,并能夠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另外,生物學知識還可以解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例如,為什么有些植物會在特定的季節開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周期和環境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讓學生了解到植物開花是受到溫度、光照和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長和開花機制,同時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此外,生活化教學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戶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植物生長和生態環境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
(三)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它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這種科學探究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首先,生活化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與生物學相關的現象,如為什么有些人會患夜盲癥,為什么有些植物在特定的季節會落葉等。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現象,并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進行解釋。這種觀察和思考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觀察能力。其次,生活化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假設。在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時,學生會發現一些問題,如為什么有些植物在陰暗的環境下會長得比較矮小,為什么有些動物的行為與環境密切相關等。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這種發現問題并提出假設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此外,生活化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實驗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實驗可以驗證假設是否成立。通過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和進行實驗,并分析實驗結果。這種實驗驗證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和實踐能力。
三、 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導入環節生活化
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地攀登科學高峰,不斷地在各個領域取得進步,就是因為人們有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究欲,而要激發探究欲或求知欲,就需要不斷促使人們產生強烈的興趣。對生物知識而言,要想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也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取得更快的進步。生物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課堂導入環節采用有效的導入方式。課堂導入環節可采用多種多樣的導入方式,而導入環節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結合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因為,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只有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才能使課堂教學有效地開展下去。而生活化教學方式是把生物知識與高中生具有的生活實踐或生活經歷緊密地結合了起來,使學生可用熟悉的知識或情境去學習或感知將要學習的陌生知識,這有利于降低學習生物知識的難度,有利于學生更快地融入生物知識的教學中。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時,在課堂導入環節,可采用與生活化相結合的方式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在看電視時,或者在互聯網上看視頻時,經常會看到一些廣告。比如,經常會看到葡萄糖酸鋅口服液這個廣告,在這個廣告中,我們可以聽到大致這樣的廣告詞:“孩子挑食、不吃飯,不僅僅是消化的問題,很有可能是缺鋅。要想孩子吃飯好,補鋅是關鍵。”向學生介紹了這則廣告后,可提出這樣的問題:“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中包含哪種金屬離子?”大家會回答說鋅。“那么孩子為什么補了鋅就會好好吃飯?補鋅對我們的身體內的細胞有什么好處呢?我們身體內的細胞到底包含什么金屬元素?這節課咱們來共同探究。”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廣告入手導入新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奠定了高效課堂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高中生物課堂是學生獲得生物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提升生物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是生物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提升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生物課堂上老師講解的生物知識,而生物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生物知識時,有很多的授課方式。基于這樣的認識,在教學時,可根據具體的生物知識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學生已有的生物知識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把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化進行結合,是降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難度,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所謂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就是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常識進行結合,就是把社會熱點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就是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或者把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與生物教學內容相結合等。這就要求生物教師要熟悉教材,善于總結與歸納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以找到二者最好的結合點。
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的時候,可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提出如下問題:問題1:請認真想下你吃過的哪種糖是最甜的?它是什么材料做的?一般甜度的糖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問題2:有些人喝牛奶后會拉肚子,主要原因是這些人患有乳糖不耐癥,而這些人在喝發酵型的酸奶后,卻不會拉肚子,這是什么原因呢?問題3:我們的身體不能消化與吸收食物中的纖維素,但是某些被加工過的食品中卻被生產廠家特意地添加了膳食纖維,纖維素與膳食纖維有何區別?我們的身體能消化和吸收膳食纖維嗎?請說出原因。學生通過思考這三個問題,并與他們的生活實際進行結合,可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究興趣,讓生物學習變成了一個快樂的探究過程,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強化了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生物知識的深入理解,體會到了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提高了學生應用生物知識進行健康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
通過構建教學情境開展生物課堂的教學活動,是提升生物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有效性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學情境的構建可以有多種方式,比如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構建教學情境,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構建教學情境,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構建教學情境,除了這些方式,還可以通過把生物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結合構建教學情境。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生物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緊密,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或者聽說過,或者接觸過,有些生物知識一些學生甚至探究過。因此,在生物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降低學習生物知識的難度,就可以在教學這些生物知識的過程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或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結合,通過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內容,使學生產生更好的學習熱情,可通過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可這樣構建:在吃飯的時候,我們的爸爸或媽媽都會叮囑我們吃雞蛋、吃肉、喝牛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們會回答:“為了讓我們吃得更營養。”老師可接著問:“這些食物當中主要含有什么物質?”一些學生會回答:“主要含有蛋白質。”“除了這些食物,你們知道哪些食物當中也含有蛋白質嗎?”學生回答出了各種各樣的食物。教師等學生回答完后,又接著提問:“我們人類雖然可以通過吃這些食物獲得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但是蛋白質是大分子物質,進入人體后不能被我們的消化系統直接吸收,變成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這些蛋白質只有被我們的消化系統分解成氨基酸以后,才能被吸收,那么氨基酸是什么物質呢?其特點是什么?對我們的身體會有什么好處?這些問題就是我們本節課將要探究的知識。”通過提出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構建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創設出與本單元教學相關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集中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注意力。
(四)課后作用生活化
課后作業是用來復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生物知識的有效方法。在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時,一定要把學生的作業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心甘情愿去做課后作業,只有學生愿意做了,才能提高做課后作業的效率。這就要求生物老師不但要熟悉教材內容,熟悉不同的生物知識點要用到的課后作業的形式,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學生的成長規律,以找到適合的課后作業的布置方式。但是,一些生物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夠記住課堂上所學習的生物知識,就讓學生在課下死記硬背生物知識點,或者讓學生背誦筆記,或者讓學生通過做大量的試題進行鞏固。這些課后作業的方式忽視了具體知識應用適合的方法進行復習的重要性,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生理發展的特點,從而導致課后作業的效率不高。針對這樣的學情,可根據教學實際,把某些具體的生物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或生活知識進行結合,做到課后作業生活化,以激發學生做課后作業的熱情,提升他們的探究興趣。
例如,在教學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中的“基因的本質”的相關知識后,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基因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課堂上所講授的生物知識,激發起學生探究基因的熱情,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就可以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結合。比如,讓學生調查自己家族中的人具有哪些特征,比如是否具有某些遺傳疾病,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身高如何等,可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項進行調查,也可全部進行調查。調查時以詢問長輩的方式為主,或者可進行觀察。得到數據后,進行分析總結出結論,并寫出一份調查報告。在調查的過程中,在觀察的過程中,在寫報告的過程中,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問題,可以通過查找相關的書籍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解答問題,還可以通過向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一定要做到遇到問題時,要盡快解決,不能留到以后解決。學生通過做這樣的課后作業,不但鞏固了在課堂上學過的與基因相關的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與數據的能力,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學生從做課后作業體會到了學習生物知識的樂趣,知道了學習生物知識可以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學生后續學習生物知識的信心,提升了他們參與生物課堂教學的熱情。
四、 結論
總之,在教學中把生物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或已經具有的生活知識相結合,才能在生物教學的導入環節構建起與教學內容結合緊密的生活化導入教學情境,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出學生喜歡參與的課堂教學情況,才能把課后作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做到了這些,就可以把高中生物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生物課堂的熱情,又可以提升生物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對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起到了重要而又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林杰.導入生活,延伸課堂: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高考,2019(6):58-60.
[2]劉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11):91.
[3]史敏.導入生活,延伸課堂: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有效性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6(15):146.
[4]楊樹娟.導入生活,延伸課堂: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有效性的探究[J].新課程導學:中旬刊,2017(12):91.
[5]張曉明.讓教學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淺談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幾點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1(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