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贇芳
摘要: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來從弱變強,從幼年走向成熟,帶領中國人民救亡圖存,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這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對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裨益良多。加強中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是培養中學生家國情懷和優秀品質的重要路徑。而且黨史也是義務教育階段歷史統編版教科書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核心內容。然而,從當前中學生黨史教育和學習的情況來看,部分中學生黨史學習的方法比較單一,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推動中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必須用活黨史教材,多渠道方式開展黨史教育,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任務和目標。[1]
關鍵詞:黨史教育? 歷史課堂? 有效途徑
唐太宗曾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可以激勵青少年奮發圖強、銳意進取;中國共產黨百年積淀形成的優良傳統可以教育青少年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中國共產黨百年積累的成功經驗可以啟迪青少年開拓創新、披荊斬棘;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汲取的歷史教訓可以警示青少年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強中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是培養中學生家國情懷和優秀品質的必然要求,是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偉大理想的重要杠桿,是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關鍵著力點。因此,對中學生進行黨史教育,也是學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的重點。而且黨史也是義務教育階段歷史統編版教科書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核心內容。毋庸置疑,中學歷史教育必須承擔并履行黨史教育的任務。[2]
但是,在青少年中開展黨史教育的情況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重視程度不足,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教學方式落后,內容空泛,教學資源有限……總之單調、枯燥的黨史教學,很容易使學生形成畏難心理,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不用說引發心靈共鳴了。現在我就初中歷史課堂開展黨史教育的有效途徑,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中學歷史教師應潛心研習中共黨史教材,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紅色主題教學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歷史教師必須要潛心研究和學習黨史知識,一方面要適應實際需要,講解學習技巧,另一方面要拓展書本知識,選擇學生熟悉的“小切口”入手,對教材進行整合,實行主題教學。這要求教師深入了解教材的內容及其含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使用它,深入理解它,并有條不紊地向學生解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過程。比如,在講授“國共十年對峙”這一主題時,就可以以學生熟悉的“紅軍長征”為切口,抽絲剝繭地引出“國共關系”的相關內容,然后進行整理,梳理出線索,這樣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另外我們還可以選擇多種教學方式,如:情境式教學、合作探究法、項目式學習等,通過適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激情,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黨史的活動中來,讓他們自己親自收獲學習的快樂和成果。由此可見,應該積極鼓勵歷史教師深入黨史研究和學習,這樣才能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也”,才能在三尺講臺上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二、學好、講好黨史故事,銘記黨的奮斗精神
通過閱讀紅色書籍,將成果通過講紅色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在學習統編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這一內容時,可以增加《小兵張嘎》《小英雄雨來》《雞毛信》等小故事,感受小英雄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通過在歷史課堂中講好黨史故事,學好黨的歷史,從而用紅色故事賦能,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辯證地看待現實問題,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賡續精神,落實核心素養的養成。
講好黨的故事,還可以選取合理的影視資料,比如將電視劇《覺醒年代》《大道薪火》等的片段有機融入課堂教學環節,更直觀有效地讓學生重溫紅色記憶,觸及感人肺腑的歷史時刻,最大限度發揮了黨的故事的宣傳教育效果,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教育的熏陶。
三、有機融入鄉土素材,激發學生家國情懷
有的學生學習了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卻不了解自己所處地區的鄉土歷史,這樣的歷史教學很難“接地氣”。其實鄉土歷史資源中也蘊含著大量關于黨史的內容,筆者所處的山西省陽泉市,是“中共創建第一城”,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平定縣七亙村成為八路軍挺進太行山首戰“七亙大捷”的發生地,巍巍獅腦山見證了陽泉作為百團大戰主戰場之一取得的功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授課的需要,適當補充一些鄉土歷史素材到課堂教學中,與初中歷史課本中的黨史內容相融合,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使學生與歷史產生了很好的共鳴,可以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歷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充分發揮歷史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育人目標,也能夠有效地落實黨史教育的教育目標。[3]
四、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傳承紅色基因
黨史教育和學習應該通過不同的平臺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展開。中學歷史課黨史教育除了利用課堂教學外,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如:通過開展校園紅色文化活動,辯論會、知識競賽、讀書節、紅歌比賽、繪制手抄報、專題演講等形式,開展黨史教育,營造黨史學習的積極氛圍;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載體,搭建學習平臺,提高黨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主題日如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開展黨史主題教育,弘揚革命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通過學生社團參演歷史劇等沉浸式體驗,讓學生感受家國情懷;利用紅色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們瞻仰遺址遺跡,了解黨的歷史。總之,深刻的黨史教育應該結合多種多樣的動態活動形式展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把黨史教育和革命傳統、理想信念教育等結合起來,幫助學生認識歷史,堅定信念。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所走過的光榮歷程,承載了豐富的光輝印記。在中學進行黨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年齡特征出發,立足學校的實際,借助豐富的黨史資源,有針對性地選取有關黨史的材料,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開展黨史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豐功偉績。相信,通過老師的努力,一定會讓黨史教育更加高效,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使中學生能夠堅定理想信念,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玉梅.新時代中學生黨史教育工作的創新性研究[C].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與創新研究論壇組委會,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文藝教育委員會.中小幼教師新時期第三屆“教育教學與創新研究”論壇論文集(三).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委黨校,2022:4.
[2]管中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中學開展黨史教育的路徑[J].成才,2022(05):23-24+68.
[3]陳婉婉,王曉榮.加強中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21,(0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