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華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自學能力,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先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為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以下辦法來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
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引導,激起他們的自學欲望和興趣。所以,在自學課文時,我會強調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先介紹圓明園的輝煌,再讓學生抓住“毀滅”一詞思考:這么壯觀的圓明園怎么會被毀滅?又是誰毀滅的?由于抓住主要問題來設問,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很快便能弄清楚課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課文的脈絡,同時為講解課文時滲透愛國思想教育埋下伏筆。
以境引趣: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去,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對于《四季之美》《鳥的天堂》等寫景的課文,充分利用班班通課件,再現文中所寫的情境,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更高了,熱愛祖國美好山河的感情更深了。
以讀生趣: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讀課文。如教《再見了,親人》一課,我采用了“以讀激情”“以情悟文”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促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態,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樹立自學信心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改變“灌輸式”“你講我聽”的學習模式。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的一些問題,課余時間要求學生多閱讀一些相關課外書籍,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分組交流討論,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自主投入到熱烈的學習氛圍中去。對可講不講的,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解決。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均有表現的機會。對在學習上取得進步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樹立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此外,還抓住一切時機表揚有良好自學習慣的學生,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做法,使學生們學有榜樣,趕有對象,從而促進學生良好自學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