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單元復習課的宗旨在于幫助學生梳理、鞏固、拓展所學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網絡,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本文結合實例闡述了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復習教學。圍繞主題采取以下路徑:解析教材文本,確定多元意義;提煉話題線索,構建整體情境;持續主題探究,深化主題意義。
[關鍵詞] 主題意義;單元教學;小學英語;復習課
[作者簡介]唐敏(1986—""" ),女,江蘇張家港人,張家港市妙橋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英語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語境是英語課程內容的六要素之一,而且是第一位要素,主題能夠為語言學習者創造話題范疇或話題環境。單元復習課的宗旨在于幫助學生梳理、鞏固、拓展所學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網絡,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應該將教與學的核心任務置于對主題意義的研究上,通過分析教材文本,將學習內容進行整合,繼而提煉話題線索,聚焦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以助力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融合發展。
本文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復習課為例,介紹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教學。
一、解析教材文本,確定多元意義
(一)結構化解讀文本,明晰復習主題
單元主題意義的解讀是制定教學目標和設計學習活動的依據。教師要分析各板塊之間的聯系,對其所蘊含的主題元素進行結構化解讀,從中尋找關聯,從而明晰復習課的主題。
通過對話題和內容的分析,將復習主題確定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其涉及的內容為“What makes... dirty/messy?”和“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圍繞“keep our city clean”這一大主題挖掘內涵,在之前的文本學習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探究目標為“如何更好地保護環境”。首先,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鞏固其“環境保護”的理念,進而啟發他們的環保意識,鞏固其對主題的表層理解;接著,圍繞“分析環境問題”和“解決環境問題”兩個層面,進一步加深主題的意義;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親身踐行,養成“減少垃圾”的良好習慣,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參與共建美好家園,將主題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主題教育意義得以升華。
(二)整體性建構目標,整合教學資源
小學英語復習課的目標為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加深和鞏固已有的基礎知識,提高知識結構的系統性,為下一階段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在對本單元學過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復現、提煉和鞏固的基礎上,通過重組和拓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把握重難點內容,融會貫通地運用交際用語,深化他們對主題的理解、對知識的掌握,使情感升華。
整體性建構目標首先要確定本課的語言功能,本課重點交際用語為“What makes... dirty/messy?... makes... dirty/messy. The... is dirty because of the... What can we do to keep...clean? To keep... clean, we can/can’t...”。在復習的基礎上拓展學習有關環境問題的詞語“plastic, white pollution”,句型“The... is dirty because of the... There is /are... in the...We can reuse... to...”。
將本節課的主題與本單元已學課時相關聯與遞進,以此確定第一個目標為“發現城市污染的現象”。在復習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擴充與環境污染相關的詞匯和句型,將所學和生活實際緊密相聯,鼓勵學生利用活動進行探索,以此確定“解決環境問題”為第二個目標,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隨著有關語料的積累與充實,在夯實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聽、說、讀、寫等不同的方式,利用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源進行整合,提煉出核心概念“環境保護讓世界更美好”,落實主題意義的學習探究,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此為第三個目標。
二、提煉話題線索,創設整體情境
(一)激活主題,復習所學知識
如何在主題意義引領下上好復習課?首先要確定主題,通過多樣的方式激活主題。根據學生現有的英語知識和生活經驗,確定復習的內容,在復習的基礎上激活主題。在課始的warm-up環節,可以設置一些較為活潑的導入,通過一些思維類的活動,如頭腦風暴、視頻欣賞、趣味游戲等,將一些與本單元有關的語言知識在活動中復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為之后的教學做好鋪墊。
在本節課開始,播放視頻《我的家鄉——張家港》,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家鄉的干凈與漂亮。利用開放性的問題“What do you think about our city? Why?”促使學生進行聯想與表達,接著播報一段新聞,內容為時代的進步使城市飛速發展,但是也給一些地方帶來了環境問題,將主題呈現,并且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dirty?”有目的地進行觀看,既可以復習Story time中的一些語言知識,又為之后基于主題意義的語言整合輸出做好了鋪墊。
(二)圍繞主題,設計目標任務
復習目標是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的核心。圍繞本單元的主旨及其所包含的意義,將一個個活動目標以任務的形式體現,復習、鞏固、深化單元核心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復習策略,構建知識網絡,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英語綜合素養和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復習目標的設定要考慮到核心語言知識,包括與復習相關的詞語、句型等內容,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延伸主題意義。本節課中,在設定本單元復習目標時,利用一封邀請函將話題轉化成了三個部分,圍繞“加入GREEN CLUB”這一中心任務,將邀請函上的要求作為三個任務子目標:發現問題、尋找原因、解決問題,以形成學習的任務鏈。把基于主旨內涵的復習內容設計為要完成的任務,整體創設情境,以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激活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調動其語言復習的主動性,引領任務型的復習活動,拓寬復習空間,關注學生語言知識的導入和產出,凸顯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
(三)深究主題,鞏固語言知識
在單元復習課中,教師要引導和協助學生對單元內孤立、零星的詞語、語法、語篇等主體知識點加以總結、整理、概括,同時在復習已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將主題內容進行深化和拓展,并指導學生根據主題進一步探索,結構化知識,深化主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在完成第一個目標任務“Find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he city”時,利用已學的環境類的一些知識,從air、land、water三個層面交流討論“What makes the... dirty/ messy?”,通過圖片分析、自主互動、視頻研究,討論空氣污染、陸地污染和水污染的問題及成因,得出“Smoke from cars and factories makes the air dirty. Burning rubbish makes the air dirty too. Rubbish makes the park and street messy and dirty. The river is dirty because of the rubbish and the dirty water.”。
在復習的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拓展性質的知識點和句型,同時通過思維導圖歸納總結,將復習課的信息可視化呈現,展現主旨、內容、邏輯等多種不同維度的信息,引導學生在預設的情境中落實語言交際,將已知內容和拓展內容進行梳理、歸納,重組知識網絡,依托思維導圖有意識地進行提煉、歸納、加工、延伸、拓展,達到厘清邏輯關系、統整知識網絡、完善復習體系的目的,為后續的表達提供語言支架。
(四)聚焦主題,提升語言技能
聽、說、讀、寫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單元復習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鞏固和語言技能的運用,從多個層面來訓練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在完成第二個目標任務“Find some ways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時,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can we do to keep... clean?”進入各部分的復習中,學生圍繞“如何減少空氣污染”進行交流探討,復習練說相關的語言表達,逐步完成思維導圖;學生通過聽一聽的方式,找尋解決陸地污染的方法,在聽的過程中概括方法,同時聯系實際,對垃圾進行科學分類;學生在讀一讀的過程中,知曉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獲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并加入符合現在生活方式的內容,比如現在人們喜歡點外賣,那就會導致plastic bags和takeout boxes急劇增加,從一定程度上加劇了white pollution的形成,要解決此類污染,學生進行自主探討,完成填空,同時在此基礎上滲透新內容reuse,對下個單元的教學起到前后聯結的作用。
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學生通過說一說、聽一聽、讀一讀的任務活動,積極參與到對話交際、探討表達、展示分享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從理解過渡到運用,再升華到拓展,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鍛煉了語用能力,培養了思維品質,提升了英語綜合素養。
(五)升華主題,進行文字表達
在學生理解主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使主題意義得到內化和拓展,從而真正落實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在最后的環節中,教師根據第三個目標任務“Make a poster of keeping our city clean and report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首先利用PPT呈現完整的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明晰各個層次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將前面所討論的話題內容以文字的形式書寫出來,體現了英語課上語言內容輸出的過程。最后通過集體倡議的方式,帶領學生重溫環保理念,讓學生感知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每一個人都是城市環境的保護者,呼吁他們從自我做起,實施“美麗張家港,我是行動者”的環保行動,分析、評價和升華了主題的意義,學生進一步領悟主題意義,增進對環保的認識。
三、持續主題探究,深化主題意義
在課后持續進行“環境保護”主題的項目探究。本次復習課的課后作業定為基礎作業、拓展作業以及實踐作業三個遞進型課后任務。
基礎作業用于檢測和鞏固學生的知識能力,學生能夠在復習提升的基礎上,借助上課時的支架內容,在課后鞏固所學知識,圍繞本課主題搜集與之有關的知識,加以辨別和整理,再完成本課基礎作業: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羅列存在環境問題的地方,找尋原因,解決問題。學生在完成此項作業的過程中,培養明確表達主題內容、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描述的能力。
核心素養導向下,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課的拓展作業依托“人與自我”的大主題,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能力水平選擇作業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寫“保護環境”演講稿,也可以是繪制環保小報。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激發自身潛力,增強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為了降低難度,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演講稿語言支架,供學生參考。
環境問題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本課的實踐作業內容為:請你從自身做起,爭做環境保護的踐行者,制訂一個環保計劃,并嘗試去完成。關聯知識與社會生活,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思考和處理實際問題,意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
總之,在小學英語單元復習教學中,教師要基于主題意義,對文本內容進行結構化的解讀,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符合情境的學習任務鏈,有效融合知識復習、技能發展、思維訓練和意義理解,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內容,鞏固重點知識,提升關鍵技能,引導學生“用英語做事情”,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程曉堂.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21.
[2]陳香.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9.
[3]顏娟.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方法探索 [J].當代家庭教育,2021(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