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代教育事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大環境下,構建高質量的教學模式已然成為一大趨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教學現實。一線數學教師開始探索“教—學—評”一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以期優化課堂教學?!敖獭獙W—評”一體化即協調教、學、評三者之間的關系,以評價促進教學方式的優化,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從“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現狀切入,分析了其在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構建中的具體策略,旨在為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 “教—學—評”一體化;初中數學;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王湖清(1979—""" ),男,貴州遵義人,遵義市第三十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數學教學。
在“教—學—評”一體化中,“教”是指教師在教學之前根據課程目標設定章節學習目標,以章節目標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過程;“學”是指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效;“評”則是指教學評價,包括對教師“教”的評價和學生“學”的評價?!敖獭獙W—評”一體化是課程與教學的基本邏輯?!敖獭獙W—評”一體化的基本要素是:目標、評價與教學。學習目標是課程與教學的核心,教、學、評共享學習目標,才能達成“一體化”。
對“教—學—評”一體化進行深入探討研究是高質量初中數學課堂模式構建的必然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有必要在目標導向下關注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以及課堂反饋情況,圍繞課程目標,促進教、學、評的有機統一。如果將三者孤立起來,片面地對其加以考慮,則不符合數學課程體系化的基本要求。
隨著新課標的出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教—學—評”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是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在傳統數學課堂上,教師通常以知識傳遞作為教學目標,這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果。其次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于數學課程較為抽象,初中生學習起來多有困難,落實“教—學—評”一體化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現狀
從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來看,“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究其根本,在于教師對“教—學—評”一體化理解不到位,以致教學設計存在諸多問題。
(一)目標意識不強
長期以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學都以灌輸式為主,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置是不清晰的,他們過于關注授課的完成度,忽略了教學目標的整體實現。一些數學教師在備課時僅僅關注教學內容如何設置,不結合目標統籌考慮,以致對重難點把握不準確。正是因為目標意識不足,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有效反饋難以統一,這在一定程度之上阻礙了數學課堂的質量提升。
(二)教學設計不完整
數學科目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循序漸進?,F階段的數學課堂較為沉悶,教師教學時邏輯性、體系性不夠,學生很難對其產生興趣,學習效果得不到保證。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課堂設計、課堂實施、及時反饋是完整教學過程的必備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切實優化教學設計,盡可能促進“教—學—評”一體化的實現。
(三)評價意識不足
長期以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地位處于一種“不平等”的狀態,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則是評價對象,教學活動缺少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不論教師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評價意識都不足。顯然,這是學生主體性的缺失。新課標對教育教學評價有新的要求,評價方式要豐富、評價維度要多元、評價主體要多樣。因此,教師要設法轉變自己和學生的評價觀念,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二、“教—學—評”一體化的難點
(一)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不一致
教學目標是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引導,不僅有利于教師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明晰學習方向,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教—學—評”一體化缺乏深入的研究,未意識到課程標準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往往是憑個人的教學經驗制定教學目標,以致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脫節。顯然,教師依據自身經驗設置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以致教學活動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二)課堂教學與教學設計不一致
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通常要以具體的教學目標為指引,以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保障?!敖獭獙W—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針對性強、系統化程度高的課堂模式構建。然而,在目前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教學設計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基本上都是機械地搬運網上的成稿,根本不打算實施,也不能實施。一句話,教學設計陷入了形式主義。課堂教學和教學設計的不一致導致教師難以在限定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學評價與教學活動不一致
對于數學課堂來說,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讓教師得到及時的反饋,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高效的溝通橋梁,促進教師與學生充分的溝通交流,從而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針對教學評價中反饋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課堂中,評價與教學的不一致現象成為普遍問題,絕大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的重要作用,設置教學評價往往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導致教學評價流于形式,脫離實際的課堂教學目標,削弱了教學評價優化教學成果的作用。在數學作業的設計方面,有些教師沒有經過科學合理的篩選,直接選用市面上的教輔資料內容,布置的作業無法體現整體的教學效果,以致學生無法通過完成作業來切實了解自身的薄弱點,整體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依據課程標準,制定評價標準
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知識積累,初中數學教學是在初中生已有數學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傳授,以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為了達到該目標,教師必須以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為指引,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落實教學任務。
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僅要將教學任務具體化,使其落實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要不斷細化教學內容,凸出教學內容的層次性。例如,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是學生能明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根據所給的條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求解和檢驗。在確定的目標下實施教學,教師就能在此基礎之上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更好地把握教學評價的標準,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二)利用評價引導,優化教學設計
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有義務在課堂上切實發揮教學評價的指引作用,優化教學設計。優化教學設計,其基本的要求是利用科學有效的辦法達成教學目標。首先,教師應該明確,數學教學活動的安排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導入方法,如故事導入、多媒體展示導入等。其次,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有準確的把握,同時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有利于學生查漏補缺、快速掌握。最后,教師要著重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即通過講解生活中利用勾股定理構造三角形并成功解決問題的小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然后再與學生共同探究“怎樣的三條線段具備構成三角形的基本條件”。故事導入法能在很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勾股定理的講解剖析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組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之間的關系。
(三)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
高效的數學課堂模式構建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則喪失了自身的主體性,雙方互動不多。很多時候,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追趕教學進度,甚至會取消互動環節。這樣的課堂往往氛圍較為沉悶,學生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加強師生互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必要設計多樣的互動環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找回自己的主體性,提升課堂參與度。
首先,教師必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問題和分享觀點。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互動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活課堂氛圍。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教學平臺、教育應用程序等工具,開展在線討論、問答互動、投票調查等活動,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實踐活動和實驗課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小組合作和項目設計,強化生生交流和師生互動。
(四)創新評價方式,提升教學效率
創新評價方式有利于為教學活動提供更全面、準確和有針對性的評估,能夠更好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和能力。首先,傳統的考試評價往往偏重于記憶和應試能力,創新評價方式更注重學生的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進他們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和思考。其次,創新評價方式可以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長,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優勢,并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建議。最后,創新評價方式能夠提供及時反饋和評價,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創新評價方式還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發展自己的主體性??偟膩碚f,創新評價方式能夠更全面、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例如,在進行“直角三角形”相關內容教學時,鑒于學生已有對三角形的特殊性質、三角形不同的分類方式的了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不必關注學生對已有知識的記憶,而應重點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體化提供了更加全面和連貫的教學方式,強調了教學、學習和評價的整合。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進展,教師可以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連貫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教—學—評”一體化的重要意義,在教學活動中準確把握教、學、評三者的關系,并從“教—學—評”一體化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李建良.以“問題提出”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一致性—— 以“雞兔同籠問題”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3(Z1):95-98.
[2]李旭翔.“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23(2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