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余九峰,碩士研究生,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中醫治療腰椎病。
【摘要】目的 探討獨活寄生湯加減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炎癥反應的臨床效果,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漣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患者采用口服雙氯芬酸鈉及牽引治療,觀察組(51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獨活寄生湯治療,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
30 d。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及治療后30 d血液流變學指標、炎癥因子水平及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OA)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中醫證候積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30 d后兩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比容水平、紅細胞變形指數均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與治療前比,治療30 d后兩組患者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白細胞介素-23(IL-23)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于對照組;較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 30 d 后VAS疼痛評分、ODI評分、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JOA評分升高,且觀察組VAS疼痛評分、ODI評分、中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更低,JOA評分較對照組更高(均Plt;0.05)。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能夠更好地調節血液流變學水平,緩解炎癥反應,改善腰椎功能及中醫證候,減輕疼痛程度,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 ; 獨活寄生湯 ; 血液流變學 ; 炎癥反應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4.0095.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4.03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的各個部分因為不同程度的老化,再加上外界因素的作用導致纖維環破裂,使髓核從破裂處突出,刺激或壓迫相鄰區域,從而引起腰腿出現一系列疼痛、麻木、酸脹等癥狀的腰部疾病。目前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主要以非手術方案為主,治療手段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療及藥物治療,能夠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病情加以緩解,但常規治療往往無法有效達成預期治療目標。中醫理論認為,風寒濕熱等邪氣侵襲人體后,會在腰部停留,導致血液循環受阻,或是由于腰部曾經遭受過傷害和疲勞,導致血液循環受阻,進一步發展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因此臨床多見風寒濕痹型[1]。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具有養血舒筋、祛風除濕、補益氣血之效,臨床多用于風寒濕閉阻、氣血不足所致痹癥[2]。本研究旨在探討獨活寄生湯加減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炎癥反應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漣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0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6~67歲,平均(49.78±5.68)年;病程2~11年,平均(6.46±1.52)年;病變節段L3~4段8例、L4~5段18例及L5S1段24例。觀察組(51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齡37~68歲,平均(50.32±5.32)年;病程1~11年,平均(6.65±1.23)年;病變節段L3~4段10例、L4~5段19例及L5S1段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現代頸肩腰腿痛診斷與治療學》 [3]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關診斷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4]中風寒濕痹證的診斷標準;⑵經影像學檢查證實;⑶未接受手術治療。排除標準:⑴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⑵合并風濕性疾病;⑶椎管狹窄;⑷腰椎間盤脫出。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相關要求,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治療方案:常規療法,包括靜臥休息、藥物治療以及牽引治療,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北京萬輝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1021339,規格:25 mg/片),25 mg/次,3次/d,以藥物持續治療30 d,藥物治療的前20 d靜臥休息,第21天起接受牽引治療,患者仰面平躺,以固定帶固定臀、胸部,而后以7~15 kg的質量進行牽引,30~60 min/次,2次/d,牽引治療時間:7 d。觀察組治療方案:在藥物聯合牽引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方組:秦艽10 g,獨活、防風、茯苓各15 g,甘草6 g,川芎9 g,懷牛膝、當歸、鹽杜仲、肉桂、人參、白芍、熟地黃、桑寄生各12 g,細辛3 g,跌打損傷史者去防風、當歸、秦艽、熟地黃、白芍、肉桂,加桃仁、三七、香附、紅花各10 g,乳香、沒藥各6 g,地龍12 g;腰膝冷疼者,加制雞血藤12 g,附子、制川烏各6 g;腰膝酸軟者去防風、秦艽、茯苓、細辛,加淫羊藿、黃芪、狗脊、骨碎補各15 g,水煎取300 mL,3次/d,100 mL/次。持續治療30 d。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治療后評估臨床療效,顯效: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椎體間隙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腰痛、麻木、放射性疼痛等癥狀消失,腰部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正常;有效: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椎體間隙及癥狀得到改善,腰部功能提高;無效:椎體間隙、癥狀、腰部功能均無任何改善[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⑵血液流變學。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0 d后抽取兩組患者靜脈血5 mL,取其中2 mL采用血液流變儀(鄭州市奧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KES-900G)檢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紅細胞變形指數與紅細胞比容。⑶炎癥因子。取⑵中剩余血液標本進行離心
(3 000 r/min,15 min),得上層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分別檢測治療前及治療30 d后兩組患者E2(PGE2)、一氧化氮(NO)、白細胞介素-23(IL-23)水平。⑷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5]、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OA)評分[6]、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7]、中醫證候積分[8]。VAS疼痛評分總分0~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JOA評分總分29分,得分越高代表腰部功能越好;ODI評分總分50分,得分越高代表腰部活動障礙越嚴重;中醫證候積分總分21分,得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 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較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30 d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紅細胞變形指數、紅細胞比容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較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30 d后血清PGE2、NO、IL-23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VAS、JOA、ODI、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較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30 d后VAS疼痛評分、ODI評分、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JOA評分升高,且觀察組VAS疼痛評分、ODI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更低于對照組,JOA評分更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日常生活中腰腿痛常見的原因之一。雙氯芬酸鈉是臨床常用治療藥物,具有鎮痛、抗炎、解熱的作用,通過降低氧化酶活性,干擾前列腺素轉化與白三烯合成;而牽引治療則能夠對脊柱施加牽拉力,從而分離關節,牽伸關節周圍軟組織,使肌肉痙攣得以緩解,從而減輕疼痛,并松解軟組織粘連,改善臨床癥狀,但長期口服雙氯芬酸鈉易抑制環氧化酶-1,損傷機體消化道,增加消化道潰瘍或穿孔的風險[9]。
中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為“腰痛”“腰腿痛”范疇,多是由于外感風寒濕之邪痹阻經絡,三焦“相火”不歸于本位,終致“相火衰微”;陽氣生發受限無以為用,以致五臟六腑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不足,筋骨失養,不榮則痛,治宜祛風除濕、活血通絡[10]。獨活寄生湯以獨活,祛風除濕,通痹止痛;肉桂溫中散寒,細辛祛風止痛,防風勝濕止痙,秦艽祛風濕,當歸補血活血,白芍養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氣,地黃養血補虛,人參大補元氣,茯苓利水健脾,桑寄生、杜仲、牛膝三者合用可補益肝腎,甘草調和諸藥,全方以祛風寒濕邪為主,輔以滋補肝腎,補益氣血,正邪兼顧,化裁適宜,更符合臨床治療所需[11]。本研究結果顯示,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更高;治療30 d后觀察組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比容水平、全血低切黏度、紅細胞變形指數均更低,提示了獨活寄生湯加減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能夠更好地調節血液流變學水平,進一步提高臨床
療效。
本研究中,治療30 d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及VAS疼痛評分、ODI評分、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JOA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說明獨活寄生湯加減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能夠有效緩解炎癥反應,促使疼痛程度得到緩解,使腰椎功能及中醫證候得到良好改善。分析其原因,獨活寄生湯中所用獨活中所含揮發油與香豆素能夠抑制炎癥介質釋放,減輕炎癥反應[12];細辛中所含細辛酮和細辛酸能夠對炎癥介質的釋放加以抑制,促使組織炎癥反應得到緩解,且細辛素能夠抑制疼痛感受器興奮,減輕疼痛反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水腫與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臨床癥狀[13]。
綜上,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能夠更好地調節血液流變學水平,緩解炎癥反應,改善腰椎功能及中醫證候,且可減輕疼痛程度,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伍強, 孫紹裘, 彭廣, 等. 獨活寄生湯聯合中藥封包治療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 山西中醫, 2023, 39(3): 25-
27.
葉寶飛, 胡萬鈞, 張泰標, 等. 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對風寒濕痹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活質量、自由基代謝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9, 19(9): 1739-1742, 1800.
張伯勛, 王巖. 現代頸肩腰腿痛診斷與治療學[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 57-5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 51-52.
甘煒, 唐宏亮, 梁英業, 等. 自我推拿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愈后患者VAS評分的影響[J]. 山西中醫, 2018, 34(9): 28-29, 32.
孫兵, 車曉明. 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JOA評分)[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3, 29(9): 969.
黃菲, 劉軍武. 脊神經后內側支阻滯術治療對腰痛患者疼痛緩解ODI指數評分及JOA評分的影響[J]. 河北醫學, 2021, 27(7): 1131-1137.
傅曉峰. 溫針灸輔助治療對氣滯血瘀型腰痛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響[J]. 新中醫, 2021, 53(9): 122-125.
高夕林, 岳寶成, 潘仁慈, 等. 獨活寄生湯加味聯合中醫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 吉林中醫藥, 2022, 42(6): 733-736.
張俊鍇, 肖斌, 許嘯. 獨活寄生湯聯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 世界中醫藥, 2020, 15(7): 1067-1070.
王濤, 李武強. 獨活寄生湯對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氧化應激及β-內啡肽、IL-1β表達的影響[J]. 吉林中醫藥, 2020, 40(2): 212-215.
周璐麗, 曾建國. 獨活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中國現代中藥, 2019, 21(12): 1739-1748.
傅釔鈞, 王英平, 張瑞. 細辛化學成分提取方法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特產研究, 2020, 42(6): 85-89,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