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苗免疫接種是畜禽養殖生產中防控傳染病有效手段。但是一些因素影響了免疫效果,造成了免疫接種后機體不能產生抗體或者產生抗體數量有限不能達到對機體有效保護,進而導致雞群抵抗力低、對疫病易感、生產性能下降等,給養殖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生產過程中了解影響疫苗免疫接種效果的因素,盡量減少它們對疫苗免疫接種效果的影響,讓機體產生正常的免疫應答反應,產生足夠的抗體,達到保護機體、防控傳染病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疫苗免疫接種 影響因素 免疫失敗 提高措施
1 疫苗免疫及其原理
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疫苗,通過滴鼻、點眼、肌肉注射、刺種、霧化等方式給雞群免疫,使雞群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對相應傳染病的特異性免疫力。
疫苗免疫機理是把活的/死的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提供給動物,產生特異性抗體并讓免疫系統記住它(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等)的樣子,以后一旦相同病原微生物再次出現,免疫系統就會更快產生抗體,對它發動精準攻擊,從而保護不被同種病毒、細菌、支原體、寄生蟲等傷害或降低傷害的程度。
2 影響疫苗免疫接種效果的因素
2.1 疫苗因素
1)疫苗質量:疫苗質量決定免疫成敗,像抗原含量多少、運輸儲存條件好壞、滅活苗佐劑的選擇和生產工藝等都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
2)疫苗間干擾:部分病毒類疫苗會受到其他疫苗的干擾,尤其是弱毒疫苗。其原因有兩點:①兩種(株)病毒競爭宿主細胞膜上的同一受體,當某一病毒與受體結合后,后侵入的病毒就因缺乏足夠的受體無法吸附到細胞膜上;②先侵入的病毒在細胞內復制時已利用了細胞的成分,后侵入的病毒就會因無足夠的組成成分而無法有效復制[1]。臨床中就導致后接種的疫苗免疫應答明顯降低,進而影響免疫接種效果。
3)疫苗用量:疫苗免疫劑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某重組禽流感病毒 H5+H7 三價滅活疫苗(H5N1 Re-11 株 +Re-12 株,H7N9 Re-3 株)說明書標示使用劑量為:5周齡以上0.5 mL/羽;有研究表明,使用0.2 mL/羽免疫劑量就能起到保護作用,對生產性能影響也比較低;而使用0.7 mL/羽免疫,產生抗體效價并沒有明顯提升,反而因免疫應激反應嚴重影響雞群產蛋率[2]。
4)疫苗使用前處理:稀釋疫苗所使用容器、稀釋液的選擇不合理,稀釋劑量不準確,稀釋好的疫苗存放時間過長均可能導致免疫失敗。
2.2 自身因素
1)機體自身健康狀態:從疫苗免疫反應的原理可以看出,疫苗免疫接種是用人工方法將免疫原或免疫效應物質輸入到機體內,使機體通過對接種的免疫原或免疫效應物質產生免疫應答而獲得防治某種傳染病的能力。歸根結底,疫苗免疫接種效果與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能力有直接和決定性的關系,當養殖動物免疫力低下時,即使再好的疫苗也不能產生好的效果,我們都知道,人感冒了不能接種疫苗就是這個道理。長期高鈣、高能量、高蛋白飼料的使用造成雞群肝臟負擔較大,滑液囊支原體的頻發逼迫養殖場長時間的使用抗生素造成雞群肝腎的損傷,飼料原料霉菌毒素的高污染影響雞群健康,使雞群體質弱,個體均勻度差,影響疫苗免疫接種抗體的產生。
2)母源抗體的影響:雞群首免時機不合理會嚴重影響抗體的產生,研究表明,當新城疫母源抗體在6 log2以上時,母源抗體會嚴重干擾新城疫疫苗抗體產生,接種日齡越早影響越大[3]。
2.3 疾病因素
目前市場上的馬立克氏病、淋巴細胞白血病、雞傳染性貧血、傳染性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病的普遍存在以及飼料霉菌污染嚴重等損害雞的胸腺、脾臟、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和組織,使雞群免疫后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細胞參與免疫應答反應,影響疫苗免疫接種效果。
2.4 免疫操作
防疫人員操作不夠專業規范,滴鼻點眼操作不當造成有效劑量不足;肌肉注射時使用針頭大小不合理;皮下注射時注射部位掌握不精準使得疫苗不能很好地吸收;滅活苗注射過程中未定期校對使注射劑量不準確等等,影響免疫效果。
2.5 其他因素
某些藥物如磺胺類藥物會影響疫苗抗原活性進而影響疫苗免疫接種后的效果;環境變化如大風、降雨、降溫、高溫高濕等強應激會造成免疫效果不佳;另外,很多病的病原如禽流感病毒含有多個亞型,當地或本場流行病原與使用的疫苗毒株存在較大差異或不屬于一個血清(亞)型的,容易造成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敗。
3 雞群免疫失敗后臨床表現
1)死淘率高。雞群大群精神正常,疫苗免疫接種后容易出現僵雞,均勻度差,總有零星死亡。
2)發病率高。疫苗免疫接種后雞群抗體水平不高或參差不齊,保護周期短,易發病。
3)免疫應激大。免疫接種后雞群產蛋率下降,出現咳嗽、甩鼻、呼嚕等呼吸道癥狀等。
4 提高疫苗免疫接種效果措施
4.1 選擇質量過關的疫苗
養殖過程中疫苗免疫接種效果不理想,疫苗質量是重要原因之一。選擇質量可靠的疫苗廠家,免疫接種前確保疫苗在有效期內,疫苗的運輸、貯存過程避免受熱和受陽光直射,冷藏運輸中要保證冷藏設備有效工作以保證疫苗保存溫度符合要求。
4.2 弱毒疫苗與滅活疫苗聯合使用
弱毒疫苗可以刺激機體同時產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通過滴鼻、點眼等途徑使用還可產生黏膜免疫;用量小,產生抗體所需要的時間也比較短,但有毒力返強的風險。滅活疫苗主要產生體液免疫,不能產生細胞免疫;用量大,而且產生抗體慢、空白期長;所以,滅活疫苗對于通過黏膜感染的疫病如流感、支原體、傳染性支氣管炎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臨床生產過程中,弱毒疫苗和滅活疫苗聯合使用,使機體產生較全面的抗體,起到免疫保護作用。
4.3 避免疫苗之間的干擾
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雞痘和新城疫等弱毒活疫苗之間存在相互干擾現象,所以這些疫苗免疫時一般要間隔5~7 d,以保障每種疫苗的正常免疫效果。
4.4 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據當地以及本場發病史制定免疫程序,根據發病日齡、發病頻率確定疫苗的種類和免疫時機;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變的,若免疫后某種傳染病發病率依然很高,應考慮免疫程序是否合理或疫苗毒株是否匹配;根據抗體的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免疫程序。
4.5 采用正確的免疫途徑
每種疫苗都有其最佳的使用途徑。如新城疫弱毒疫苗點眼、滴鼻免疫誘導的血清HI抗體滴度和特異性sIgA、IgG和IgM抗體水平明顯優于飲水免疫,而飲水免疫在消化道洗液中誘導的特異性sIgA水平又顯著高于點眼、滴鼻免疫[4]。有些病毒親嗜部位不同,也要采取特定的免疫途徑,如雞痘病毒親嗜表皮細胞,必須采用皮內刺種的形式;而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親嗜腸道,所以最佳的免疫途徑是飲水免疫。合理的免疫途徑可以很好地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免疫應答能力,產生足夠的抗體,提高保護率;因此疫苗免疫接種時該肌肉注射的不皮下注射,應刺種的不注射,需滴鼻、點眼的不飲水。
4.6 免疫接種前做好雞群健康評估
免疫接種前做好雞群健康評估:可考察近期雞群精神、飲食欲、死淘情況是否正常、產蛋率是否穩定,有沒有發生過呼吸道疾病以及周邊有沒有疫情發生等等。如有異常不予免疫或暫緩免疫,只有健康的雞群才能保證正常的免疫反應和產生足夠的抗體。
4.7 做好飼養管理,減少免疫應激
1)舍內環境:雞舍內空氣質量、溫度等因素對家禽的免疫接種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免疫接種前做好雞舍的除塵等工作,減少環境中細菌、支原體、病毒載量;采用飲水免疫前做好水線的清洗工作,減少水線中有害微生物等對疫苗的干擾。
2)天氣因素:關注天氣預報,選擇氣溫相對穩定、晴朗的天氣,冬季避開大風、降溫,夏季避免高溫高濕時間段進行免疫接種。
3)選好時機:避免雞群強應激過后立即進行免疫接種,如轉群后一周內;產蛋雞爬坡期多種應激疊加,雞群抵抗力較差,盡量減少疫苗免疫接種;另外,未避免抓雞引起產蛋下降,產蛋雞選擇下午免疫接種。
4)疫苗前處理:滅活疫苗需在2~8 ℃冷藏保存,而家禽的體溫約為40~42 ℃,直接使用或回溫不到位,易產生冷應激。建議使用40 ℃恒溫水浴鍋回溫30 min,并不斷振搖以使疫苗溫度均勻一致。稀釋疫苗不可使用金屬容器,要使用干凈、無污染的塑料或玻璃容器。稀釋液一般用生理鹽水,也可用蒸餾水或涼白開水,對需要特殊稀釋的疫苗應使用指定的稀釋液。應嚴格按照疫苗使用說明書上規定的劑量稀釋。稀釋后的疫苗要盡快用完,最好在稀釋后2 h內。
5)免疫保健:在疫苗免疫接種前中后三天或免疫當天使用免疫增強劑,激發免疫器官狀態,保障正常免疫反應,提高抗體水平、增強抗免疫應激能力。
6)日常保健:雞群定期補充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加強肝臟、腎臟保健,增強雞群體質。
5 總結
疫苗免疫接種是控制雞群傳染病有效和成本較低的方式。而養殖實踐中的疫苗質量、免疫操作、環境控制、飼養管理等因素影響了免疫接種效果,因此養殖實踐中應盡可能地降低各種因素對免疫接種效果的影響;同時在疫苗免疫接種后做好抗體監測,及時補免,到期強化,以保證雞群較高的抗體水平;并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雞群免疫保健和日常保健,提高雞群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遏制疫病的發生,提高生產性能、減少死淘、減少藥物治療成本的投入,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楊進.病毒類疫苗的相互干擾現象[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9,22(9):941-944.
[2] 王雪芬,周守長,崔國林,等.不同免疫劑量禽流感滅活疫苗對蛋種雞產蛋率及抗體效價的影響[J].中國動物檢疫,2023,40(1):140-143.
[3] 張丹俊,胡曉苗,趙瑞宏,等.高母源抗體下蛋雛雞新城疫最佳免疫程序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8):25-27.
[4] 閆振貴.不同途徑免疫 NDV 弱毒苗誘導雞體黏膜和系統免疫反應的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