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球化競爭的今天,創新創業能力對高校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為探究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的有效框架及其成效,本研究以“互聯網+”大賽為依托,以東部某一高校為例,總結出該校創新創業的實踐育人模式:以黨建引領增強實踐保障、以品牌活動營造雙創氛圍、以競賽實踐提升學生雙創能力、以機制保障推進機制改革。通過對該模式的進一步調查后發現,該模式通過完備的評價機制與改進機制增強了學生對雙創的認可度,且該模式的進一步推廣發揮了雙創的實踐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未來,該模式的長足發展仍需要國家、高校與個體三方共同發力,不斷發揮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的育人優勢,為國家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關鍵詞 創新創業教育;“互聯網+”大賽;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004
Exploring the Framework and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Training Mode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Kun, LIU Wanshan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102)
Abstract In today's globalized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cru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framework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takes the \"Internet+\" competition as the basis, and takes a certain college in the east as an example, and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of the college: enhancing the practical guarantee with the leadership of party building, creating the atmosphere of dual-creation with brand activities, and enhancing the dual-cre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with the practice of competitions, promoting mechanism reform with mechanism guarantee. Through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l has enhanced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dual-creation through a complet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ement mechanism, and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model has brought into play the practical role of dual-creation and promot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futur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is model still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state, universities and individuals to continuously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nurturing advantages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model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rnet+\" competi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堅持改進教育方式,更要把創新創業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也是高校實踐育人的有機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倡導與全國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從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到教育模式等方面都得到長足發展[1]。其中,較為突出的創新創業成果展示平臺為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大賽不僅是高等學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也是中國目前覆蓋面最大、成果最多、影響最廣的大學生雙創大賽。基于此,本文從大賽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效果的角度出發,以東部某高校為研究對象,總結出“以黨建強保障、以品牌造氛圍、以競賽促能力、以改革創體系”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實踐證明,該模式的運用有助于為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現實參考,優化創新創業類競賽管理實踐,增強創新創業認可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解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現實問題[2-4]。
1" 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框架
本文選取東部某高校為研究對象,選擇該校為研究對象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該校在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方面成果較為突出,該校曾多次在創新創業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第二,該校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充分發揮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方面優勢,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創新創業育人模式的探索。第三,該校在創新創業育人方面進行了不懈地探索,總結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具體而言,該模式主要包括黨建引領、氛圍營造、以賽促創、機制保障四個核心內涵。
1.1" 堅持黨建引領,增強實踐保障
堅持黨建引領,匯聚多方力量幫助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第一,成立特色黨支部與創新創業團支部,在黨的引領下增強創新創業機制保障。通過加強特色黨支部建設,增強師生對接,依托特色支部對創新創業大賽的深度參與,落實創新創業制度保障機制。第二,配備專業教師與機構負責開展以大賽為載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增強創新創業實踐保障。第三,通過黨建與雙創相融合的方式,用黨的理論方針指導辦學實踐。靈活運用黨支部、團支部的領導力量,在實踐中密切聯系師生,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第四,通過搭建實踐平臺,助力學生孵化創新項目。為引導學生落實創新創業實踐成果,以積極搭建大賽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的方式,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提供場地、資金、技術等支持。目前已有多項實踐平臺用于支持創業實踐,通過各項特色服務助推學生創業意愿,以實際行動保障學生創業成果。
1.2" 打造品牌活動,營造雙創氛圍
通過打造大賽品牌活動,積極煥發學生創新創業活力。該校通過開展空天文化節、科技文化月等系列品牌活動,拓寬學生創新創業視野,推動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激發學生創業興趣。通過開展名師導航,凝聚教師等各方智慧力量。實行導師制和班級制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將課題研究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支持學生開展學術研究、校際交流等活動。積極舉辦各類創業講座,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對學生創新創業進程進行指導。連續多年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邀請專業投資人講授創業知識與實戰經驗,提升學生創業熱情。通過深化院企合作與跟公司合作建立“院企俱樂部”的形式,積極與重點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5]。
1.3" 聚焦以賽促創,提升雙創能力[6]
依托大創項目,培養學生創新興趣。通過鼓勵低年級本科生進實驗室、學生主體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團隊合作等方式,積極引領學生參與大創計劃,在實踐中培養學主體的創業實踐能力。多年以來,通過舉辦“互聯網+”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方式,積極組織學生走訪專業創業教師與專家。此外,該校還通過組織專業人員挖掘培育學生雙創作品,激發學生創業熱情與激情的方式進行項目培育。該校還依托特色賽事,積極打造本科生特色學業競賽項目。通過多項學業競賽的方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進一步深化實踐育人成果。
1.4" 形成機制體系保障,推進機制改革[7]
通過完備雙創機制,不斷推進機制改革。在氛圍營造、項目挖掘、參賽籌備到機制保障等四個方面,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機制體系,并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互聯網+”備賽機制。第一,通過舉辦相關賽事、開設創業相關課程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項目發掘階段,通過挖掘學院橫向應用課題、大創項目、校友賽事項目、自主報名等多種方式進行項目挖掘。第二,在組建團隊時,確認隊伍成員分工的最佳匹配,并設淘汰機制,同時通過發布招募信息等方式招募人員,增強團隊實力。第三,在正式備賽之時,多次動員并邀請專家進行一對一輔導。為推進比賽籌備工作順利進行,項目成立創新創業工作小組,創新創業工作小組由教師團隊和學生團隊構成,各個項目團隊配有專門對接老師,對參賽資料、進度進行實時跟進,確保項目隊伍不斷完善、打磨提升。通過各種措施推進機制改革,不斷落實資源保障。
2" 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實施成效
2.1" 通過完備的評價機制,增強雙創認可度
通過建成較為完備的大賽評價機制調查學生群體對雙創實踐育人的認可度。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度與認可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學生對該校雙創工作實踐的認可度與學生參與大賽的意向。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信息、認識情況、態度和理解以及對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了解情況等。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選擇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98份,回收有效問卷190份,有效回收率為95.97%。調查結果表明,有57.78%的學生參加過一次大賽,28.89%的人參加過兩次或者兩次以上,參與大賽的學生認為創新創業工作小組在參賽資料、實時跟進和全方位指導等方面對他們在比賽中的幫助較大。剩余未參加過大賽的同學,在該校的宣傳下,有33.33%的人非常愿意參加大賽,這說明該校對創新創業大賽的宣傳及對創新氛圍的營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比賽過程中,以創新創業保障團隊對學生的參賽現狀、進度實時跟進和全方位指導。對于目前只參加過一次的學生來說,工作組可以幫助他們盡快了解并融入大賽,進行大賽的全方位指導。在參加過一次大賽的學生中,有95.46%的學生認為工作組對比賽的幫助很大。對于參加過兩次及兩次以上的學生來說,工作組的培訓和指導、對參賽資料的實時跟進等方面的支持,更有助于他們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參加過兩次及以上的學生中,有98.82%的學生認為工作組對比賽的幫助較大。由此可見,學生們對創新創業保障工作組認可度較高。
2.2" 發揮雙創實踐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多方位落實資源保障政策增加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大賽的熱情。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對學生而言,其參加大賽的熱情可能與學校的部分政策與措施有關。其中,綜測激勵是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大賽的主要動力,占比為75.56%,其后依次為政策改革、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進行輔導、搭建實踐平臺方面的原因,占比分別為68.89%、35.56%、57.78%。
另外,通過對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運用成效進行實地調查后發現,研究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參加過一次大賽的學生中有92.31%的學生認為大賽對自身的學科學習、創新能力的提升幫助很大;參加過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學生中有99.20%的學生認為大賽對自身的學科學習、創新能力的提升幫助很大。進一步地,從問卷各項題目得分來看,大賽對學生能力提升數據在各維度的均值均大于3.5分,高于理論中值。這表明大賽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均有幫助,尤其是提高了學生甄選“互聯網+”創業機會和組織管理團隊的能力,其均值為4.18分,表明大賽對學生的創業機會、組織管理團隊的能力有顯著提升。
總體而言,以大賽為依托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對提升學生對雙創教育認同感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果也表明,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群體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管理能力、增強學生創業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也證明該模式的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3" 總結與展望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創新創業人才作為民族振興的重要資源已成為關乎民族復興、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為深入推廣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從國家層面而言應出臺相應政策,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增強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與個體能動性。從學校層面而言,第一,高校應努力為雙創項目提供更為寬松的孵化基地,建構科學完備的孵化體系,強化項目的落地的實效與后續發展動力。第二,高校也可以通過積極促進校企合作的方式,促進創新創業項目的落地實效,增強項目培養的實效。第三,高校可將創新創業大賽與綜測加分、評優評價等結合起來,提高學生主體參與大賽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從學生個人層面而言,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是新世紀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學生個體應積極參加學校等各個層面舉辦的創新創業大賽,在創新創業大賽的實踐中磨礪優秀品質,培養團隊協作、人際交往、知識創新等創業素養,在創新創業的實踐中不斷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增長實踐技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個人力量。
總體而言,該模式的深入推廣仍需政府、社會、企業、學校給予足夠的重視并提供相應的政策、制度、環境、物質與精神支持。廣大學生群體也要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增長創業本領,磨煉創新意識。只有各方深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持續形成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推進我國創新創業事業縱深發展。
*通訊作者:劉萬山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720231084)。
參考文獻
[1] 宋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2] 楊璐嘉,吳振宇.“以賽促學交叉融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J].實驗室科學,2020,23(5):230-232.
[3] 荊曉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的課程體系構建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6):31-33.
[4] 蘇亮,張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創新人才培養探析——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7(50):22-26.
[5] 印鵬.產教融合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4):114-115.
[6] 劉佳歡,楊楠,魯金鳳,等.新工科建設與本科生創新創業項目管理研究[J].高教學刊,2021(S1):27-28,33.
[7] 張易.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