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前置性作業是秉持生本教育理念,通過“先學”“先做”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教師正式講解相關課程內容前先行自學的作業設計形式。就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而言,前置性作業雖指向“前置”,卻與預習不同,在設計上需遵循趣味性、開放性、目的性、適當性、指導性五項原則,意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文章提出前置性作業設計需先明確作業目標,再編制作業內容、選擇作業形式,最后對前置性作業設計質量進行檢驗,保證其能夠不斷優化調整,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語文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原則;設計方法
前置性作業又可稱為前置性學習,是教師秉持著生本教育理念設計出的一種作業形式。教師通常會在新課授課前,根據學生自身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設計布置一系列前置性作業,引導學生對未知內容自主開展嘗試性學習。其中心思想在于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讓學生在完成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前置性作業指向“前置”,但與預習不同,并不一定要在課前完成,可以是在課前,也可以是在課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具體設置。從根本上講,前置性作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教師講授相關課程內容前,通過合作探究、查閱資料、實踐體驗等途徑活躍思維,加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消化,提升對新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進而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由于前置性作業不論學習方式、學生內容還是學習效果都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預習和導學案,因此,在設計上需遵循一定的原則,方能保證其真正發揮作用。下文將針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具體談前置性作業設計的原則及具體設計流程:
一、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保證學生按質量完成作業的內動力。為求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偏好和關注點,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點設計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時能夠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增強在語文學科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意識。另外,教師需盡量避免出現機械重復的作業形式,盡可能多地豐富前置性作業形式,時常給學生帶來新鮮的作業體驗。例如,教師可將故事講述、課本劇演繹、繪畫解讀等形式引入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豐富學生的情境體驗,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周邊環境的變化,他們的興趣點也會發生偏移。教師在進行前置性作業設計時需注意學生的身心發展變化,尊重教育規律,采用靈活新穎的作業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熱情。
(二)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視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問題,提升思維的靈活性。開放式前置性作業設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增加思維深度,加深對所學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前置性作業設計的一個重要功能便是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將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開展探索研究。因此,在作業設計上,教師要有大語文觀念,目光不只停留在眼前,要以全面長遠的眼光設計語文前置性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擴充學生的語文學習渠道,讓學生多方面語文核心素養都能夠在完成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前置性作業設計的開放性不止包括內容,作業形式和作業評價也要適當開放,最大限度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輕松包容的學習氛圍下,大膽地展開聯想和想象,激活自身思維創新意識。
(三)目的性原則
前置性作業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使內容設計更加具體,富有內涵,才能保證前置性作業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作業練習的有效性。為此,教師要緊緊圍繞課程教學要求和課程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認知經驗和身心發展特點考慮,精心設計前置性作業,使作業練習目的明確,重點突出,避免千篇一律的現象出現。例如,針對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前置性作業練習,由于教材內容涉及多種文體,為幫助學生通過細致思考發現并掌握不同文體之間的差異,教師可根據文本不同,設計適合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加深對記敘文、議論文、散文、說明文等不同文體的理解。此外,對前置性作業的檢查與評價,教師也需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給出不同的評價標準,鼓勵并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
(四)適當性原則
前置性作業設計秉持的是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講究一切從學生的學習角度考慮。因此,在設計上,教師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控制好作業難度。前置性作業要簡單低入,直接切入重點,在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和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控制作業數量和難易程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獲得鞏固提升和思維發展。也就是說,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前置性作業的引導下,通過積極思考,勇敢嘗試,在現有的知識能力基礎上有所提高。例如,針對小學語文教材中某一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師可按照難易梯度設計多個作業內容作為前置性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中找到自己能力范圍內能夠完成的作業內容,都能從中有所收獲。
(五)指導性原則
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還需注意作業設計的指導功能,指導學生熟悉并掌握語文知識的正確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準確把握知識重點,快速攻克難點,使自身語文知識水平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提升。例如,指導學生如何查詢工具書、如何合理利用網絡收集信息、如何整理學習資料等。教師除了通過前置性作業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加以指導,還要鼓勵學生與他人合作,共同研討,取長補短,最終實現共同進步。另外,對于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學生往往會感到無從入手,教師這時便可通過前置性作業設計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或給予一定的學習建議,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攻克難題,降低學習難度。
二、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
小學語文課程主要是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在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上,教師既要注意形式新穎多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要注意指導學生熟悉并掌握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全面提升語文學科綜合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要前置性作業能充分發揮作用,除了遵循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原則,還需從作業設計的目標、內容、形式、檢驗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并逐步優化,力求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同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都會有所不同,相應的前置性作業設計也會存在一定差異。下面將針對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學具體情況談前置性作業的設計流程。
(一)確定作業目標
作業內容設計與作業練習目的有著直接關系。與教學目標不同,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的目標更側重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拓展等方面。當然,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同樣是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作業目標的設定也需緊密圍繞語文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在確立前置性作業目標時,首先要研讀教材、了解學情,確保前置性作業目標與教學目標一致,同時又能貼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其次要立足單元做好整體教育規劃,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確定單元總目標和各階段小目標,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結構化積累,為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做準備。
(二)作業內容的編制
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內容的編制需圍繞單元教學主題,突出教學重難點,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內容要求,按照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相關度和契合點,以及知識與實踐經驗直接關聯,對教材中的練習題目進行整合加工,設計前置性作業內容。教師還可根據現有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局限于課本,還要引入課外素材,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視野,促進學生思維拓展。由于不同課型的教學任務會有很大不同,教師在前置性作業內容的設計上也需區別對待。例如,精讀課是以教師的精細講解為主,教師在設計精讀課的前置性作業內容時需遵從簡單低入原則,從最基本的知識內容開始。針對文章中生字詞,教師可要求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和結合上下文語境猜測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和語段的含義,掃清文本理解障礙。掃清了生字詞帶來的障礙,教師在前置性作業設計上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文本內容進行歸納與總結,提升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感知力和對知識點的梳理整合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在前置性作業內容中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方法開展閱讀分析,提升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自讀課主要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鍛煉。教師在設計自讀課的前置性作業內容時可通過多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拓展與遷移,豐富學生的自主閱讀體驗。此外,前置性作業設計要注意控制難易程度,可采用逐層遞進的方式,督促學生讀思結合。
(三)作業形式的選擇
為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教師在選擇前置性作業形式上需盡量多樣化,讓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更富有趣味性。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或教學要求的變化,變換前置性作業形式。例如,當要求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深度思考時,教師可將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為問題思辨式作業形式。在這類作業設計中,教師通常不會直接點明教學要點,而是通過一個個問題引導或是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并聯系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對知識內容展開深入探究。
(四)加強前置性作業檢驗
檢驗能夠有效保證語文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質量。首先,教師需制訂科學有效的檢驗標準,能夠細致具體地檢驗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后自主意識、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提高。其次,教師需采用不同評價形式對前置性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進行檢驗,如動態評估、跟蹤調查、個體分析等。教師可從多角度對前置性作業設計進行考查,評判其實效性。對練習效果不理想的前置性作業設計,教師需提起重視,積極尋找原因,并對其進行優化調整。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生本教育理論的體驗。它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形成和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培養都有著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需對前置性作業設計進行深入研究,并積極進行優化改進,使其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蔡美珍.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的價值及設計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2):74.
[2]吳小輝.優化前置性作業設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小學時代,20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