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 周磊



作者簡介:王文濤,大學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
通信作者:周磊,碩士研究生,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研究。Email:71647786@qq.com
【摘要】目的 探討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常州市金壇第一人民醫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1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成兩組,所有患者PCI治療后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壓、β受體阻滯劑抗心肌缺血、吸氧等常規對癥治療,A組(45例)患者同時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B組(46例)患者采用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及血管內皮功能、炎癥因子水平,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B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A組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面積均減小,B組均較A組更小;血清內皮素-1
(ET-1)、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B組均較A組更低;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B組較A組更高(均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用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頸動脈斑塊與血管內皮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急性冠脈綜合征 ; 依洛尤單抗 ; 頸動脈斑塊 ; 血管內皮功能 ; 炎癥反應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6.005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19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可能是交感神經興奮、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導致,血脂異常也是造成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為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為患者提供降脂治療十分關鍵。他汀類藥物能夠競爭性抑制膽固醇合成過程中所需的限速酶,使膽固醇合成量減少,調節血脂水平,改善血流狀況,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應,影響其療效[1]。依洛尤單抗是新型調脂藥物,其能夠通過促進肝臟細胞表面受體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結合,降低膽固醇水平,調節血脂,相比單純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降脂效果顯著且穩定,同時可以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依洛尤單抗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與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常州市金壇第一人民醫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1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成兩組。A組
(45例)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50~76歲,平均(58.46±4.58)歲;病程1~10 d,平均(4.28±1.15) d;合并疾病類型:高血壓24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癥10例;BMI 21~27 kg/m2,平均(24.52±1.35) kg/m2。B組(46例)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50~75歲,平均(58.42±4.55)歲;病程1~9 d,平均(4.27±1.13) d;合并疾病類型:高血壓
22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癥10例;BMI 21~28 kg/m2,平均(24.51±1.36) kg/m2。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納入標準:⑴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治指南(2019)》 [3]中的診斷標準相符;⑵首次發病;⑶入院后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處理,并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⑷既往無心臟手術史。排除標準:⑴心、腦、腎臟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⑵對本研究相關藥品有過敏反應;⑶伴惡性腫瘤。此研究已由常州市金壇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
批準。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PCI治療后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壓、β受體阻滯劑抗心肌缺血、吸氧等對癥治療[4],此基礎上A組患者晚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樂普制藥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70,規格:20 mg/片),20 mg/次,1次/d。B組患者同時皮下注射依洛尤單抗注射液[Amgen Manufacturing, Limited (AML),注冊證號SJ20180022,規格:1 mL∶140 mg],140 mg/次,
1次/2周。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參考《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治指南(2019)》 [3]中的相關內容判定療效: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5]改善2級及以上];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好轉,NYHA心功能分級改善1級);無效(治療后NYHA心功能分級、臨床癥狀沒有變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頸動脈斑塊與血管內皮功能。通過頸動脈超聲診斷儀(飛利浦超聲股份有限公司,型號:EPIQ7C)檢查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值(IMT)、斑塊面積;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肘靜脈血,離心(10~15 min,3 000 r/min)分離上層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內皮素-1(ET-1)水平,以硝酸還原酶法檢測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⑶炎癥因子。血液采集及血清分離方法同⑵,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⑷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乏力、頭痛、腹痛、腹脹等的發生情況。總發生率為各項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行配對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B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較A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頸動脈斑塊及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IMT、斑塊面積均減小,血清ET-1水平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B組上述指標變化幅度均較
A組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均降低,B組較A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心血管科的常見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預后差等特點,PCI術是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方法,但血脂異常是PCI術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因此,急性冠脈綜合征除抗血小板、抗凝等常規治療外,降脂治療也極其重要。他汀類藥物通過競爭性抑制羥甲基戊二酸輔酶A還原酶,不僅能降低膽固醇水平,還能夠使LDL-C和其他載脂蛋白從血液中攝取增多,促進LDL-C清除,進而達到降脂目的,但部分患者長期使用藥物不穩定,實際應用中存在局限性,需要尋找一種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案以提高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效果。
高膽固醇水平會導致膽固醇在動脈壁中沉積形成斑塊,這些斑塊不斷積累,最終導致冠狀動脈阻塞、狹窄,進而引發急性冠脈綜合征。他汀類藥物對膽固醇的合成有抑制作用,依洛尤單抗能提高肝臟對膽固醇的清除能力,兩者作用機制不同,聯合使用可增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效果[7]。ET-1、NO是血管內皮功能相關指標,ET-1是血管收縮因子,NO是血管舒張因子,正常情況下,兩者維持動態平衡,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內皮功能損傷,ET-1異常升高,NO異常降低;IMT、斑塊面積是冠脈血管狹窄的重要影響因素,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IMT、斑塊面積明顯增加,并且受累血管越多,IMT、斑塊面積增加越明顯[8]。依洛尤單抗能夠特異性阻斷肝細胞內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mRNA轉錄,降低PCSK9蛋白表達水平,抑制PCSK9和LDL-C受體結合,進而減少膽固醇含量,減少脂質沉積,改善IMT厚度,縮小斑塊,同時可以舒張血管,調節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促進病情好轉[9]。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兩組療效、頸動脈斑塊及血管內皮功能發現,與A組比,治療后B組患者總有效率及血清NO水平更高,血清ET-1水平更低,IMT、斑塊面積均更少,這提示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用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頸動脈斑塊與血管內皮功能。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主要發病機制是冠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炎癥反應導致斑塊破裂,誘發血栓形成,hs-CRP、TNF-α、IL-6均為常見炎癥因子,其水平異常升高會引起局部炎癥反應,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縮,導致斑塊破裂,進而引發急性冠脈綜合征,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炎癥反應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10]。依洛尤單抗通過有效調節血脂水平,增加巨噬細胞自噬力,影響炎癥因子相關信號通路,抑制炎癥因子的合成、釋放,降低hs-CRP、TNF-α、IL-6等水平,減輕炎癥反應[11]。通過對比觀察兩組炎癥因子變化情況發現,與A組比,治療后B組炎癥因子均更低,這提示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用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此外,分析兩組安全性結果,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用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可能為,依洛尤單抗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且多數較輕微,通常很快消失,因此安全性良好。
綜上,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用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動脈斑塊與血管內皮功能,減輕炎癥反應,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莉莉, 韓雅玲, 馬蕊, 等. 依洛尤單抗短期快速調脂在高危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中應用價值[J]. 臨床軍醫雜志, 2019, 47(10): 1081-1083.
陳文文, 李振山, 劉妍妍, 等. PCSK9抑制劑依洛尤單抗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中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20, 40(3): 344-348.
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 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與繼續教育中心急診學專家委員會,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急診急救分會. 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治指南(2019)[J]. 中國急救醫學, 2019, 39(4): 301-308.
馬丞慧, 江珊, 于洪偉. 依洛尤單抗注射液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超高危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5): 611-615.
李慶波, 劉少玲, 黃寒, 等.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不良心理狀態對臨床心功能分級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8, 33(24): 2255-2258.
孟憲磊, 任建明, 劉俊飛, 等. 依洛尤單抗對急性冠脈綜合征PCI病人血脂譜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3, 21(24): 4591-4595.
林智海, 王正東, 李平, 等. PCSK9抑制劑 - 依洛尤單抗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脂譜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 河北醫學, 2021, 27(3): 508-512.
趙巖, 惠慧, 孫仕澤, 等. 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降脂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 中國醫藥, 2021, 16(11): 1622-1625.
劉天驕, 張欣, 王曉菲, 等. 依洛尤單抗聯合常規他汀與單純他汀強化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療效及對血清HMGB1、SAA1、CCL19表達的影響[J]. 疑難病雜志, 2023, 22(4): 361-366.
陳文山, 姬勁銳, 魏小云, 等. 早期應用PCSK9抑制劑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PCI后炎癥水平和微循環功能的影響[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22, 30(7): 601-605.
王均強, 董少華, 阿麗娜, 等. 依洛尤單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高血脂的療效與安全性評價[J].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22, 43(1):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