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綠色金融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創新和實踐

2024-05-08 01:49:40劉婧
海南金融 2024年4期
關鍵詞:創新實踐

劉婧

摘? ?要: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確保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國務院常務會議于2017年頒布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試點政策。本文首先闡明了綠色金融的定義和范圍,繼而分析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綠色金融的關系,指出了綠色金融發展滯后的原因,并就綠色金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創新實踐提出了相關的建議與方向。通過分析表明綠色金融的創新實踐使金融資源能夠被合理利用到保護環境、資源節約型的產業,進而推動我國產業升級,使清潔能源、節能降碳等環保型產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完成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綠色金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新常態;創新實踐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4.04.006

中圖分類號: F83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9031(2024)04-0076-10

經濟新常態下,發展綠色金融是推動當前我國經濟金融調整,實現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是我國未來金融發展的方向,也是金融領域的一場創新與變革。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結構性供需錯位問題,傳統的需求側管理難以解決當前問題,因此必須從供給側進行改革探索。發展綠色經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發展綠色經濟必須發展綠色金融。制約綠色金融發展的因素包含金融機構資源配置效用不高、企業還款能力不足、政府的外部監管不足、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等。本文基于我國供給側改革的具體國情,討論“綠色金融”在當前的創新實踐與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分別提出相關改進措施建議,對促進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綠色金融的關系

(一)綠色金融的定義與范圍

綠色金融作為新型的金融業務,其定義和范圍還沒有得到完整的界定。一般而言,綠色金融是指在符合金融業基本規律和安全穩健原則的前提下,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來支持環境友好型和低碳經濟建設,并推動綠色發展的合法、規范和創新的金融工具,如綠色證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概括來說,綠色金融主要著眼于投入方向進行定義,隨著大眾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熱點之一。其覆蓋領域包括了環境污染治理、能源和資源管理、生態保護、綠色產業等方面。它是一種可持續金融,旨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贏。綠色金融可分為兩個范疇:一是指注重能源、水資源、城市交通等領域的低碳綠色金融;二是注重自然資本、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等的生態脆弱性金融。在綠色金融中,有一些常見的概念,包括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綠色投資、生態補償等。其中,綠色債券是指融資人為了籌集資金,發行的符合綠色債券原則,專門用于支持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清潔交通等方面的項目和企業的債券;綠色貸款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符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標準的企業和項目提供的貸款;綠色投資是基于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針對環保、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投資行為;生態補償是指通過對環境影響進行評估與監測,并對環境影響采取相應的補償措施,從而減少環境損害和生態退化。

(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和目標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國家為了應對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而提出的重要戰略。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傳統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持續,需要通過改革來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促進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匹配,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相匹配。在加快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框架下,就是綠色金融體系必須和綠色產業結構、綠色產業政策相匹配。在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雙重約束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注重經濟質量,不能只關注經濟數量和速度,還需提升效率,促進可持續發展。因此,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改善金融供給、服務綠色產業發展,需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推動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傾斜;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引導資金流向優質企業和產業,提高資源配置效能;加強金融監管,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通過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實現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共同努力,加強政策協調和市場機制建設,推動金融改革和創新,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持。將經濟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

(三)綠色金融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協同關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性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綠色金融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協同關系。綠色金融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兩者共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提升金融市場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綠色金融通過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和項目,推動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它鼓勵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向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領域,促進了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同時,綠色金融還能夠降低金融市場的風險,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綠色金融也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它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創新舉措,同時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為綠色金融發展創造機遇和環境。一方面,隨著綠色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綠色產業成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中之重,綠色金融成為綠色產業政策重要金融制度安排,它通過綠色金融產品設計創新以及實施,可以有效促進金融產品供給改革創新,推動優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提高金融供給有效性和適應性,特別是綠色金融的發展能夠通過信息傳導機制、投資導向機制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源更好服務綠色產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金融體系服務產業體系、金融改革服務產業政策,進而推動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另一方面,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綠色金融創造了有利條件。綠色金融鼓勵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向環境友好型的企業和項目,通過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和項目,推動了產業的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創新也為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的藍海,提供了新的動能。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通過改革金融體系,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和支持,綠色金融又進一步促使企業關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不斷推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綠色產業占比不斷上升,對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加,進而又進一步激發綠色金融創新改革,推動了金融機構創新業務模式和產品,滿足了市場對于綠色投資和融資的需求,從而促進綠色金融發展,進一步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重要力量。此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推動了金融監管的創新,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標準。

二、綠色金融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創新實踐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推動我國金融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也是解決當前我國金融領域突出問題的重要路徑,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核心是回歸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和供給效率,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一是支持綠色金融產品,包括發展綠色信貸,加大對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考核力度。二是統一綠色債券標準,建立綠色債券評級標準;發展綠色保險,發揮保險費率調節機制作用等;支持綠色融資,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上市融資。三是支持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在國際市場開展綠色融資。四是推動氣候投融資工作。五是推動國際綠色金融標準趨同、有序推進綠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等。近年來,我國初步探索形成了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和綠色基金的生動案例,以推進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及發展綠色金融為主要目標,通過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金融手段,構建生態資源融資擔保體系,將生態資源股權化、證券化、債券化,讓綠色生態成為“錢袋子”,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綠色貸款的實踐案例

現有的金融資源更多流向房地產、基礎設施和一些傳統行業,而對中小民營企業、低收入群體以及高科技行業、戰略新興行業以及三農領域支持力度相對較弱。綠色貸款(green-credit policy)是解決金融供給資源結構不平衡的重要舉措,也是踐行綠色金融理念最基本的創新實踐。綠色貸款創新產品推出最重要的意義是通過金融杠桿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調控政策目標,主要特點是在金融領域建立環境貸款準入門檻,明確貸款投入重點,限制高污染和高耗能新建項目貸款支持,通過停止新增授信或采取措施收回已發放的貸款,從源頭上切斷環境保護不友好型項目的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遏制投資沖動,通過信貸手段相應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互促進、良性循環。與行政手段相比,綠色貸款效果更明顯,不僅擴大了銀行貸款項目品種,也優化了貸款投向結構,促進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國家綠色貸款主要內容包括向低碳能源項目提供的貸款,如向可再生資源新項目(如太陽能、風力、水可等)給予貸款支持,以推動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向能源利用效率改進的項目提供借款,如向建筑節能改造、設備改造、智能監控系統等提供借款,助力企業減少燃料成本。向環保技術自主創新借款,如助其開發和推廣具備自然環境好的技術和產品,包括廢棄物處理技術性、水資源保護技術性、環境監測技術等。這種綠色貸款應用案例展現了金融企業在推進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積極意義。金融企業能夠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采用更環保和可持續性的經營方式,完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報告統計顯示,2023年綠色貸款高速增長,2023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0.08萬億元,同比增長36.5%。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10.43萬億元和9.81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①。具體來看,以武漢為例,中國工商銀行武漢武昌支行堅持綠色金融發展理念,加大綠色信貸支持力度,不斷發揮工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核心優勢,與客戶共同踐行綠色理念,推動綠色金融產業升級,綠色貸款客戶數平均增長率達112.5%,綠色貸款總額平均增長率為36.05%,以工行綠色動能守護綠水青山。恒豐銀行武漢分行營業部聚焦“雙碳”目標,堅持長期主義,向園林建設、綠色建筑材料制造、不停車收費系統建設和運營等提供綠色信貸支持,至2022年末,營業部綠色貸款余額達6.12億元,綠色金融余額穩步增長。武漢農村商業銀行光谷分行組建了專門的綠色金融業務部門,創新推出專屬貸款產品:減排技改貸款和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真正為綠色信貸客戶做到“綠色通行”,截至2022年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達25.99億元②。中國建設銀行武漢省直支行全國首創綠色電力證書收益權質押貸,投放能源央企首單排污權抵押貸將創新思維融入業務發展,2022年通過質押綠色電力證書收益權,為國家電投湖北公司發放國內首筆綠色電力證書收益權質押貸款,有效盤活企業綠色輕資產,釋放綠色生態價值;2023年又以抵押排污權的方式為國家電投湖北公司投放全國能源央企首單排污權抵押貸款,幫助企業激活了“沉睡的資本”。雖然綠色貸款發展成效明顯,但是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綠色信貸門檻相對較高,相比與傳統信貸產品和投向,信貸投放的難度有所加大,一定程度上抑制其他投向的信貸增長;綠色信貸的風險評估標準和程序不夠完善,目前的評判標準多為綜合性和原則性,缺乏針對性評級標準和指導目錄,銀行內部環保專業人才也相對欠缺,風險識別和監測有待加強。

(二)綠色債券的實踐案例

傳統的以銀行主導的融資結構無法完全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融資需求,也容易因對銀行信貸過度依賴形成相對集中的金融風險,為解決金融供給方式不平衡問題,促進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結構均衡,探索創設綠色債券,將募集資金專門用于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依照法定程序發行并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包括但不限于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綠色債券與普通債券相比兩者相同的是,都是債務工具或固定收益證券,均為特定項目或目標匯集投資者的資金;與普通債券相比不同的是,綠色債券主要在債券募集資金的用途、綠色項目的評估和選擇程序、募集資金的跟蹤管理以及要求出具相關年度報告等四個方面具有特殊性。從發行主體來看,綠色債券可以分為企業綠色債券和政府綠色債券,其中企業綠色債券是指企業按照規定程序發行債券募集的用于企業自身節能技術改造或者環保產業發展的資金,政府綠色債券是政府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債券募集的用于支持公益性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資金。具體實踐中又可結合項目用途進行細分,如可再生資源債券,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如太陽能發電廠、風力發電項目等工程建設、設備購置和經營,以促進綠色能源的高速發展。環保節能債券,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節能環保項目,如能源利用效率改進、綠色節能建筑、道路運輸改進等。可持續城市債券主要用于支持可持續城市發展計劃,如公共交通系統改進、城市基礎設施、廢棄物處理設施規劃等。碳排放權債券,用于資助碳交易市場里的節能減排新項目,如森林資源保護和修復、可再生資源發展等。綠色節能建筑債券,主要用于支持綠色節能建筑和可持續建筑新項目,如節能住宅、應用新型環保材料、水資源保護等。再比如2023年海南省在香港地區成功發行50億元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其中3年期為生物多樣性主題綠色債券,資金主要投向環境監測修復、物種資源保護及海洋保護等重點領域,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①;同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在澳門市場成功發行20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包括2年期和3年期兩個品種,發行金額均為10億元,票面利率分別為2.4%和2.55%②。國家高度重視支持綠色債券發展,為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于做好綠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綠色低碳發展能力,2023年證監會和國資委專門出臺文件,支持中央企業發行綠色債券融資,以此發展節能降碳、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產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帶動支持民營經濟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綠色債券發展態勢良好,讓社會大眾有機會參與綠色生態產業發展中,實現生態環境共同保護目標。2023年中國境內市場共發行475支綠色債券,總規模達到8359.9億元,主要包括綠色金融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債券,其中綠色金融債券4058億元,占比高達47.5%。從募集資金投向看,新發行的綠色債券資金主要投向清潔能源產業和基礎設施綠色升級①。2018年以來,相對于全球債券領域的平均回報率,綠色債券的表現一直很出色。在某些情況下,綠色債券的收益率超過6%,比10年期國債收益率2%高出4個百分點。此外,61%的綠色債券的信用評級為 “A” 或更高。國家鼓勵有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彰顯對非金融機構綠色債券發行支持方向。

(三)綠色保險的實踐案例

目前我國金融業中銀行業規模和占比較大,2022年末,銀行業機構總資產高達379.4萬億元,相當于當年GDP的3.1倍,占到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的90.4%,證券業、保險業機構總資產分別僅約相當于銀行業機構資產的3.5%、7.2%②。因此,綠色保險創設,有助于解決金融供給主體結構不平衡問題,它是對在發生污染事故后維護受害人權益的一種有效的理賠制度,我國綠色保險制度在國際上也叫做環境責任保險制度,進一步說就是企業就可能發生的環境事故風險向保險公司進行投保,由公司對因該企業造成的環境事故受到損害并且符合投保事項的污染受害者進行賠償的制度。綠色保險創新最大的作用有三個,一是能夠降低環境糾紛的成本,及時有效地保護公民權益;二是可以用少量確定性支出來減少未來不確定性支出,保障生產經營的穩定進行;三是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企業的準入門檻,建立了風險轉移機制,有利于市場的完善。如一些商業保險公司推出的糧食作物商業保險可以滿足洪澇災害風險性,幫助農民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對糧食作物造成的損失。一些車險公司還提供了可再生資源新項目商業保險,為可再生資源設備保駕護航,并緩解由機械故障、洪澇災害等因素引起的損害。綠色保險作為環境侵權的一項替代性賠償制度,近些年受到高度關注,但綠色保險經營風險會大大高于企業商業保險,因而需要各級政府的扶持和法律措施的保障。目前在我國的具體實踐中,2008年在湖南株洲已有首例綠色保險獲賠,株洲一家生產農藥的化工企業在平安財險湖南分公司投保4.08萬元,當年9月,企業發生氯化氫氣體泄露事件,污染了附近村民的菜田,120多戶村民找企業索賠,保險公司到現場確定損失與責任,依據相關條款與村民達成賠償協議,10天內約150多萬的賠償款支付到位③。

(四)綠色基金的實踐案例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以債權融資為主,股權融資占比較低,導致金融市場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風險分擔能力不強以及創新動力不足,也帶來了一定的實體經濟的杠桿率上升問題。創設綠色基金有助于促進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平衡,綠色基金是專門針對節能減排戰略,低碳經濟發展,環境優化改造項目而建立的專項投資基金,目的在于通過資本投入促進節能減排事業發展。綠色基金投資項目一般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具有節能環保特性;二是具有較高科技含量;三是具有良好的匯報前景。目前廣東省科技廳、深圳國融信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建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的廣東綠色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為50億元,相關銀行配套200億元人民幣,總規模達到250億元。該綠色基金兼具綠色環保特性和基金杠杠作用,同時具備資本聚合和投資放大功能,為節能減排和新能源企業項目提供直接投融資服務,是科技金融相結合的一種創新管理服務模式,也是一種全新的金融工具。2020年7月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揭牌運營,首期募資規模885億元,財政部委托上海市政府進行管理,采取公司制形式,注冊資本885億元,股東包括財政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基金重點投向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等領域。同時,保險資金也開始開展綠色股權投資,這主要源于保險資金本身具有的幾個重要特點:即資金規模大、資金周期長;負債方主要來自于保險業務;保險資金是風險偏好比較低的資金;雖然投資周期很長,但在乎期間收益。按照“雙碳”目標,我國能源結構將更多向“清潔化”轉型,可以說,未來清潔能源的占比將會進一步大幅提升,發展潛力和空間十分廣闊。為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在綠色投資方面的優勢,保險資管機構必須切實錘煉投資管理業務全流程的各項能力,從頂層設計、投資決策、風險管控、成果產出、科技賦能、客戶服務等角度入手,全面推動綠色投資的能力建設和實踐探索。在這方面,中國人壽資產公司也形成了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典型案例,用實際行動落實國家“雙碳”目標,優化保險資金運營模式,爭當綠色低碳發展賽道上的領跑者。2018年,中國人壽以80億元入股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現國電投核能有限公司)項目。通過股權投資的形式,實現了與國家電投集團的緊密合作,并共同開展了致力于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實踐。2022年,中國人壽與中核集團在未上市股權投融資領域首次開展深入合作,發起設立股權投資計劃,參與中核集團旗下最核心的非核清潔能源平臺——中核匯能有限公司引戰工作,投資規模20.53億元,成為中核匯能第二大股東、第一大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主要用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以及新業務開拓、補充流動資金等。

三、綠色金融在金融供給側結構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綠色金融的發展依賴于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發展綠色金融直接關系國計民生,是近年來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體系的重要發力點。目前,綠色金融法制環境尚不完善,綠色金融配套政策仍有待健全,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的內在驅動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支持。信息不對稱和透明度不高。阻礙了企業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同時也提高了投資風險。

(一)政府方面存在的問題

政府方面并未對“綠色金融”的概念給出一個統一而明確的詳細定義,對綠色金融的定義與界定存在理論沖突;對于實施綠色金融相關政策配套的具體實施細則存在制度空白,各部門之間的戰略措施不夠協調;對綠色金融頂層設計還不夠完善,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相應的監管體系不夠健全,責任不明確,執行力低下;政策引導激勵機制尚未建立,各項綠色金融產品間的協同金融主管部門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戰略安排和政策配套不夠充分,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的利益沖突與博弈造成綠色金融建設阻礙重重,責任主體不明確。

(二)金融機構方面存在的問題

金融機構也是以營利為目標的企業,其要求實施綠色金融帶來的風險與取得的收益成正比,目前金融機構內部的環保和社會責任意識較弱,大多數綠色產業的投資回報率不高;商業銀行實施綠色金融是其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但大多數銀行都以利潤最大化為主,承擔社會責任為輔;金融機構開發綠色金融產品的積極性不高,產品種類有限,覆蓋范圍較小;綠色信貸剛剛起步,直接融資渠道堵塞;綠色信貸期限短,難以滿足貸款需求;綠色保險險種單一,覆蓋范圍極其狹窄;缺乏針對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的專業性人才培養,導致相關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受到限制。

(三)企業方面存在的問題

企業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在追求其自身發展時往往忽略其帶來的外部負向影響,沒有承擔其應有的社會責任;不顧相應的法律法規,片面追求利潤,超標排污,破壞生態資源;目前我國專門從事環保治污、節能服務、綠色制造、新能源開發、綠色建筑和循環經濟生產的企業數量不多;從事綠色經濟的企業自身風險管理不到位,輕資產性不符合銀行的貸款要求,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難度。這些問題反映了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過程中,對環境和社會責任的關注不足。

四、政策建議和未來展望

發展綠色金融關乎國計民生,是近年來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以及完善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發力點。為此,需從政府層面推動并發布詳細政策明確支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加強綠色金融信息披露和風險管控,推動綠色金融評估和認證標準,不斷激勵和保護社會資本投入,盡快構建形成綠色金融體系。

(一)完善政策和法規環境

政府應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工作,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相關的政策和法規,明確界定綠色金融的范疇和標準,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明確的指導。同時需要金融、財政、環保等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支持,通過建立適當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解決項目環境外部性問題。這將有助于規范市場行為,防止“漂綠”現象的發生,確保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一致。同時,政府還應加強對綠色金融的監管,建立健全綠色金融監管體系,確保資金真正用于綠色項目。監管部門可以加強對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綠色金融業務的監督和檢查,對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懲處,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的環境。此外,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激勵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積極參與綠色金融業務。政府通過明確界定范疇和標準、加強監管、出臺激勵政策以及參與國際合作等措施,為綠色金融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市場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

企業和金融機構應更加透明地披露與綠色金融相關的信息,包括項目的環境影響、資金使用情況等。這將有助于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增強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對綠色金融產品和項目的了解程度和信心。企業和金融機構還應加強風險管理能力,評估和管理與綠色金融相關的風險。這包括環境風險、政策風險、技術風險等,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策略,降低潛在風險對綠色金融業務的影響。監管部門可以完善綠色金融統計制度,加強綠色金融實施情況監測評價,并將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指標評價結果、銀行綠色評價結果作為重要參考,納入相關指標體系,形成支持綠色信貸等綠色業務的激勵機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約束機制。同時,明確評價指標設計及評價結果的合理運用,通過銀行綠色評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做好環境風險管理。對主要銀行先行開展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將綠色銀行評價范圍擴大至中小商業銀行。出臺相關規定和標準,要求企業和金融機構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信息披露,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加強市場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還需要加強金融教育和培訓,提高投資者和從業人員對綠色金融的認知和理解。

(三)推動綠色金融評估和認證標準的統一

由于各國經濟基礎和綠色金融發展階段參差不齊,對綠色金融的理解和定義也并不完全統一。為此,我國亟需完善符合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特征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以便金融機構可以更為精準地服務于綠色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評估和認證標準,確保評估和認證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推動可持續金融創新、繼續擴大金融開放,在引入更多國際機構參與金融市場的可持續投融資實踐中,推動可持續金融標準的跨境互認。用不斷發展完善的監管和行業標準來有效防止道德風險,在推進標準統一的工作中,充分反映投資機構的訴求。規范綠色債權界定標準,開發并明確綠色股票指數、綠色債券指數標準等,這有助于降低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增強投資者和消費者對綠色金融產品的信心。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不斷提高,綠色金融將成為金融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創新產品和技術涌現,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同時,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的環境挑戰,也將是未來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趨勢。

(四)推出系列綠色投融資舉措

發展綠色信貸和綠色直接投融資,加大對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考核力度;統一綠色債券標準,建立綠色債券評級標準;發展綠色保險,發揮保險費率調節機制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上市融資;支持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在國際市場開展綠色融資;推動國際綠色金融指標認可趨同,有序推進綠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政府通過采取一系列支持發展綠色投融資的舉措,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扶持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綠色信貸支持項目再貸款,實施“綠色建筑”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政策,發展綠色保險以及環權交易市場,鼓勵地方推動綠色金融等政策舉措,不斷促進新能源、節能環保領域技術升級,挖掘經濟增長潛能,加速培育經濟增長點。通過借鑒國際經驗與體現中國特色相結合,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完善基礎金融服務與改進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相結合,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使最廣大人民群眾公平分享金融改革發展的成果。

(五)運用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

金融科技已經成為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新機遇。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有成本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難以兼顧等問題。金融科技的應用提供了縮小數字鴻溝,助力金融機構降低服務門檻和成本,將金融服務融入綠色民生應用場景;通過發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務手段,解決綠色投融資所面臨的期限錯配、信息不對稱、產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問題。實現了滴灌式的精準扶持,緩解了綠色金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金融支持力度需要加大等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在綠色金融領域,運用數字技術開展綠色定量定性分析,……提升綠色金融風險管理能力。”把握數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標機遇,加強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聚焦產品創新、場景延伸、節能降耗數字技術賦能的重點領域,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綠色、低碳、節能運行。同時,進一步推進智能風控體系和風險預警平臺建設。主動服務于國家戰略,助力“雙碳”目標和“數字中國”建設的實現。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馬中,劉青揚,谷曉明,徐湘博,昌敦虎.發展綠色金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環境保護,2016(16):33-37.

[2]張郁.綠色金融助推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創新策略研究[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23,36(1):25-29.

[3]姚明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商業銀行經營策略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7(1):58-63.

[4]巴曙松,蔡澤棟.碳達峰的國際經驗與中國路徑——基于驅動因素及綠色金融實踐視角[J].海南金融,2023(12):38-48.

[5]張執華.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構建[J].消費導刊,2018(3):146.

[6]高清霞,柯紫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推進社會資本進入綠色金融領域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5):24-26.

[7]吳崇攀.金融科技對綠色技術創新的作用機制[J].海南金融,2023(11):39-53.

猜你喜歡
創新實踐
淺談對班級的創新管理
青年時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7:51:14
石油工程化學類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38:00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計算機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31:19
基于項目的中學學科知識融合路徑探析
基于知識經濟下的企業經濟管理創新與實踐
中國經貿(2016年20期)2016-12-20 15:23:29
單片機自主學習實驗平臺的設計及其在創新實踐中的應用
提煉大學精神內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淺談基于計算機競賽模式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17:18
淺析班組文化建設與創新實踐
辦公室業務(2016年9期)2016-11-23 08:56:52
高中地理的創新教學研究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6:34: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毛片基地|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18p|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第七页| 日本国产在线| 69综合网|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天天色天天综合|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区|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欧美a在线看|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久久综合成人|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999国产精品|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成人91精品| 日韩国产另类|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91伊人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成人在线第一页|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免费高清毛片|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欧美性爱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黄色免费看|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亚洲va视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国产在线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