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汐 劉建中
2023年以來,銀行不斷調低定期存款利率。目前,六大行5年定期存款(整存整?。炫评始s為2%。隨著存款收益下降,那些每年持續派發高股息的上市公司受到關注。
雙匯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高股息的雙匯發展(000895.SZ,下稱“雙匯”)也受到關注。如果想要年入10萬元以上,需要買入多少股雙匯呢?大約需要買入7.3萬股。
如果以27元/股的價格買入7.3萬股雙匯,需要197萬元。2023年雙匯每股股息1.45元,7.3萬股總股息為10.6萬元。目前政策規定持股期限超過一年,免征股息所得稅。如果股息穩定,這筆錢已經夠三線以下城市一個家庭一年的生活開支。
當然,股息穩定的前提是公司盈利穩定,或者略有增長。但是,雙匯2023年四季度業績卻出人意料地大幅下降了。
2023年前三季度,雙匯歲月靜好:營收463億元,同比上升3.8%;歸母凈利潤43億元,同比上升6.5%。但是第四個季度,雙匯業績突然變臉。
2023年四季度,雙匯營收138億元,同比下降23.8%;歸母凈利潤7.3億元,同比下降53.3%。凈利潤同比減少一半以上。
這時,關注雙匯的人又從其資產負債表里面找到了很多數據。
第一,2023年底,雙匯貨幣資產28億元,而2022年底為58億元,大幅下降30億元。
第二,2023年底短期借款60億元,而2022年底為31億元,大幅增長29億元。
第三,2023年底長期借款9.6億元,而2022年底為0.12億元,大幅增長9.5億元。
從以上三點看,公司現金驟減,負債猛增,雙匯的流動性似乎在大幅收緊。
第四點和第五點主要是存貨和預付款問題。
第四,2023年底,雙匯存貨為83億元,而2022年底,存貨為61億元。存貨上升了22億元,雙匯的貨品賣不動了嗎?
第五,2023年底,雙匯的合同負債金額為20億元,而2022年底此金額為31億元。因為合同負債大多是客戶的預付款,預付款大幅下降了11億元,這似乎進一步佐證了雙匯的貨品不好賣了。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
先看一下第四點的雙匯存貨問題。2023年底,存貨中原材料44億元,鮮凍豬肉28億元,包裝肉成品(指的是經過加工的肉制品,包括各種火腿腸、香腸、培根、雙匯家宴和八大碗等)0.9億元,在產品1.1億元。對比2022年底,原材料28億元,鮮凍豬肉18億元,包裝肉成品5.8億元,在產品1.4億元。
這個存貨結構顯示,存貨的上升主要來自原材料上升16億元、鮮凍豬肉上升10億元,這兩項合計上升了26億元。原材料和鮮凍豬肉上升,不代表雙匯的產品賣不出去,反而代表雙匯想在2024年大干一場。
而且,不難發現,雙匯的包裝肉成品存貨大幅下降了,從2022年底的5.8億元下降到了2023年底的0.9億元。這說明雙匯的產品不是賣不出,而更像不夠賣,或者去庫存。
再看一下第五點的合同負債問題。和2022年相比,雙匯的合同負債下降了11億元,主要原因是2022年很特殊。2022年春節是2023年1月22日,下游客戶需要在12月提前備貨,所以2022年底合同負債大幅上升。其實和2020年,2021年比,雙匯2023年底的合同負債基本持平。
最后看一下,前三點涉及的現金下降與負債上升問題。
雙匯的現金為何大幅下降,而負債為何大幅上升?
原材料和鮮凍豬肉上升了26億元,并且類似于現金的同業存單上升了21億元,這兩項會占用現金47億元。這基本可以解釋現金下降和短期負債的上升了。至于長期負債上升了9.5億元,這應該是企業正常的擴產行為。
相對于現金減少和負債增加,很多讀者更關心以下問題:2023年四季度,雙匯的凈利潤同比為何下降了53.3%,即8.3億元?
先了解一下雙匯的業務構成,雙匯的業務分為三大板塊:屠宰、包裝肉制品,以及其他業務。所謂其他業務,主要是養殖業務。雙匯的長期養殖產能規劃約為:豬100萬頭,雞3億只。2023年,豬出欄規模約30萬頭,雞約1億只。
雙匯四季度凈利潤大幅下降,原因主要有二:第一,2023年四季度,由于豬肉價格下行,包括養殖在內的其他業務同比少盈利約4.5億元;第二,利息收入下降,連同資產減值增多導致少盈利1.2億元。此兩項合計少盈利約5.7億元。
其實,雙匯的核心是包裝肉制品板塊,而包裝肉的盈利基本保持穩定。實際上,雙匯打造的經營模式具有很強的穩定性。
雙匯的營業收入在2020年見頂,當年為739億元。從2021年開始,雙匯營收連續三年下降:2021年668億元,2022年627億元,2023年601億元。有些投資者根據這些數據,認為雙匯產品競爭力下降,未來不容樂觀。
但如果拆分雙匯的業務構成,就會發現這些投資者的理解有誤。上文講過,雙匯的業務分為三大板塊:屠宰、包裝肉、其他業務。2023年,三大板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0億元、264億元、90億元,對應的毛利分別為17.7億元、83.6億元、0.86億元。
雖然雙匯的屠宰營收大于包裝肉業務,但包裝肉才是雙匯的核心。無疑,雙匯是中國屠宰行業的龍頭企業,單班屠宰產能大于2500萬頭,但是,中國的生豬屠宰是一個很“卷”的行業。我們看一下三家知名屠宰企業的情況。

資料來源:雙匯財報。制表:顏斌
牧原股份(002714.SZ)是中國排名第一的養豬大戶,它還是屠宰行業數一數二的龍頭。牧原股份2023年中報顯示(年報未出),其生豬屠宰業務毛利率為1%,凈利潤虧損。
龍大美食(002726.SZ)也是中國生豬屠宰行業的十強成員,2023年中報顯示(年報未出),屠宰業務毛利率為0.24%,凈利潤虧損。
順鑫農業(000860.SZ)除了生產著名白酒牛欄山二鍋頭,其實也是生豬屠宰大戶。其2023年中報顯示(年報未出),屠宰業務毛利率為-12.4%。
雙匯2023年屠宰業務毛利率為5.7%,遠高于牧原股份、龍大美食、順鑫農業。
雙匯屠宰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包裝肉業務。銷售周期是屠宰行業的緊箍咒,如果銷售不暢,鮮肉變成凍肉,價值則大打折扣。所以,銷售渠道是屠宰企業的重要資源。雙匯的優勢在于,包裝肉業務為屠宰提供了寬廣、不挑剔的消化渠道。
雙匯的養殖更是附屬業務,旨在風險對沖。其一是部分對沖豬肉價格上漲的風險,其二是防止由于牧原等企業的競爭,導致雙匯的屠宰產能利用率過低。實際上,2023年雙匯屠宰板塊的產能利用率僅約50%。
從以上討論可以看出,包裝肉制品業務是雙匯發展的關鍵,只要包裝肉穩定發展,雙匯就能穩定發展。
那么,雙匯的包裝肉制品的銷量、利潤能否長期穩定呢?
從表中的歷史數據看,雙匯包裝肉的銷量非常穩定。2015年-2017年,包裝肉的銷量為158萬噸;2018年-2020年銷量約為160萬噸;2021年和2022年小幅下滑到156萬噸。
2021年和2022年的小幅下滑并不說明雙匯的包裝肉業務變弱了。需要知道,2021年和2022年雙匯的銷售費用都約為19億元,而2015年-2019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3億元、23億元、24億元、26億元、27億元。
以2015年為例,當年包裝肉價格為1.43萬元/噸。2015年銷售費用比2021年高4億元,這筆錢本身都可以買接近3噸產品。如果用于銷售費用,用買一送一的方式,可以帶動6噸銷售。如果扣除這6噸,2015年的銷量為152萬噸。所以,2021年和2022年雙匯包裝肉銷量其實上升了。
而且,表中顯示,2019年之后包裝肉平均單價大幅上升。2021年-2023年的均價比2018年高了21%,比2015年高22%。所以,真實情況是:2021年和2022年,雙匯包裝肉在單價大幅提升的條件下,實現了銷量的上升。
不可否認,與2021年、2022年相比,雙匯包裝肉制品2023年的銷量下滑了5噸,但這應該是雙匯在控制產量,有意處理庫存。2021年、2022年雙匯包裝肉產量都為157萬噸,而2023年產量僅為147萬噸。同時,2023年底,包裝肉庫存從年初的4噸下降到0.6噸。
雖然,有些人注意到身邊吃火腿腸的人越來越少,但包裝肉不等于火腿腸。在歐美日等成熟市場,包裝肉可以占到肉類產量的40%-50%,中國目前約為20%。隨著生活節奏加快,隨著食品加工工藝提升,也隨著食品安全標準深入人心,包裝肉消費總量不會下滑。
雙匯具有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而且雙匯一直在調整產品結構。業內人士實地調研結果顯示,雙匯在包裝肉方面的創新意識很強,同時在試驗的產品有幾百種。
同時,雙匯一直通過不斷發展新渠道來促進產品的銷量。當然,這些努力是否能扭轉2023年的銷量下滑,還需要觀察。
從多年數據看,雙匯包裝肉的毛利率穩中有升。雙匯的經營模式決定了它能夠抵抗豬肉漲價對毛利率的影響。
如圖顯示,2019年豬肉均價比2018年高55%,但雙匯的毛利率僅從30.3%下降到28.4%;2020年豬肉均價又比2019年高56%,但雙匯包裝肉毛利率卻從28.4%恢復到30.5%。
雙匯的這種能力主要來自兩點:
第一,雙匯的控股母公司萬洲國際(00288.HK)旗下子公司史密斯菲爾德,是美國最大的生豬屠宰企業。因為美國豬肉價格比中國常年便宜30%以上,所以雙匯可以獲得穩定的廉價肉源。
第二,為應對豬肉價格上升,雙匯可以提價,轉嫁成本。例如,2019年-2020年,豬肉價格高漲,雙匯包裝肉制品的單價從2018年的1.45萬元/噸上升到2019年的1.58萬元/噸,再上升到2020年的1.77萬元/噸。

單位:元/公斤。資料來源:Wind
所以,只要雙匯的品牌力不減,其經營模式具有非常強的穩定性。目前,雙匯品牌力很強。2022年“3·15”晚會曝光雙匯的某些生產車間存在衛生隱患,導致雙匯股價在兩天內下跌超過15%。但是,雙匯的股價在八個交易日內就收復失地。而且,2022年雙匯包裝肉的銷量也并未受到影響。
雖然從表面上看雙匯包裝肉的銷量十年未漲,但雙匯的凈利潤未來有可能上漲。
從短期看,2024年豬肉價格有可能觸底反彈,養殖板塊減虧。而且,公司在肉價低迷時存儲了更多豬肉,2024年包裝肉的毛利率可能提升。
從長期看,雙匯有三個看點:
第一,實施網點倍增計劃。雙匯將進一步完善銷售網絡,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有經銷商23570家,比年初增長18.2%。銷售網點增加有利于銷量增長。
第二,不斷研發新品。公司加快預制菜板塊發展,2021年成立餐飲事業部,組建專業的研發團隊,相繼推出醬爆大腸段、紅燒肉、梅菜扣肉等預制菜,以及啵啵袋、拌面等速食品。雙匯具備原料優勢、加工優勢、銷售渠道優勢。未來一旦出現類似于王中王的爆款,公司業績會顯著上升。
第三,屠宰業務的行業集中度提升將會帶來毛利率提升。當一個行業的毛利率接近于零,弱小者將不斷退出,行業集中度會提升。中國前十大屠宰企業的市場份額不到10%,而美國前五大屠企占比超過70%,德國前八大占比超過60%。雙匯的屠宰業務受益于包裝肉業務,競爭優勢非常明顯。
所以,只要雙匯品牌力不減,雙匯未來的經營業績就能夠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而雙匯的高股息也能夠持續下去。
(作者為《財經》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編輯:劉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