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利
【摘要】口語表達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涉及到語言知識的運用,更包含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社交技巧的綜合體現。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語言能力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思辨能力和社交技巧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多種策略,創造豐富多樣的口語表達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口語交流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和語言組織能力。此外,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個性化教學策略,幫助每一位學生在口語表達方面取得進步。本文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旨在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實用的參考,為其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表達?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3-0091-03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技能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僅關系到學業成績的提升,更直接影響到情感表達、社交互動以及未來的個人發展。然而,由于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小學生在口語表達方面顯得生澀、局限,尤其在情感表達上缺乏恰當的技巧。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成為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
1.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講述、討論等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表達機會。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接觸到豐富的語言材料,還能在實際應用中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此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和背誦環節有助于學生模仿和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這對提高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至關重要。隨著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技能的提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語表達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得體。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欣賞、故事復述、情境創設等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合理地組織語言來闡述一個故事。這種對語言的實際運用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隨著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口語表達時能更加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從而提高表達的有效性。
3.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情感體驗等活動,學生有機會在安全的學習環境中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對于他們的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在與同學的交流合作中,學生能夠學習傾聽他人的觀點,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有效地解決溝通中的沖突。這些技能不僅對學生的學業成長有益,更對其未來的人際交往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學生逐漸學會用語言來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口語表達在社交中的應用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促進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1.培育學生自信:促進口語能力增長
教師應在課堂上創造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嘗試口語表達時,教師應給予積極的反饋和肯定,即使是小小的進步也要加以表揚。這種正面的鼓勵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更愿意在未來的課堂活動中積極表達。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口語練習。小組內的同伴支持和合作氛圍能夠減輕學生的緊張感,使他們在一個相對放松的環境中練習口語表達。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練習口語表達。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還應關注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特別缺乏自信的學生,教師需要耐心指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口語練習,并在適當時給予個性化的建議。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將相和》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豐富的表達氛圍來激活學生的口語交際積極性。這篇課文包含《完璧歸趙》《澠池會面》《負荊請罪》等經典故事,每個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歷史和人文意義,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口語表達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性格。通過講述故事背景,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故事情節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探討其中的人物性格和行為動機。這樣的討論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故事,還能激發他們的思考和表達欲望。接著,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與故事相關的口語表達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分別扮演課文中的秦王、藺相如和其他角色,然后模擬“澠池會面”的場景。學生在扮演過程中不僅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角色的情感,還能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創作以《將相和》為背景的小故事或對話,這樣的創作活動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應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幫助他們不斷提高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2.營造表達氛圍:激活學生的口語潛能
教師應在課堂上創設各種生動、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表達需求。通過講述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故事,或者模擬一個日常生活場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這些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這種情境創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提供實際的語言使用環境,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課堂提問是促進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也是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提問時,教師需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確保問題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匹配,既不過于簡單也不過于復雜。這樣做能夠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此外,教師在提問時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可以深入思考問題,鼓勵他們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還應在課堂上創造一個安全、包容的環境,使學生在表達時不害怕犯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更愿意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牛郎織女》的故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動的表達氛圍來激活學生的口語潛能。《牛郎織女》這一經典傳說故事不僅富含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且其情節和角色距離學生的生活并不遙遠,為學生提供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口語表達素材。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講述故事來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可以提問:“如果你是牛郎或織女,你會怎樣描述你們的故事?”這種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同理心,使他們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從而自然而然地提升口語表達的積極性。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擬故事中的情景。在角色扮演中,學生需要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演繹故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還能有效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故事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教師可以問:“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牛郎和織女那樣的美麗傳說或故事?”這樣的討論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內涵。教師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特別是對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幫助他們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通過以上教學活動的安排,教師能夠有效地營造一個積極、包容的口語表達氛圍,激活學生的口語潛能,從而促進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欣賞經典文學作品,還能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
3.利用單元練習:創建口語交際能力的實踐平臺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每個單元后的“口語交際”訓練環節,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口語交際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括辯論會、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豐富學生的口語表達經驗。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能夠跳出課本內容的局限,還能在實際情境中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拓展視野。教師在指導口語交際訓練時,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思考并合理組織語言。在學生表達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深化思考,進一步優化他們的表達內容。以部編版小學五年級口語交際《父母之愛》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討論“父母之愛”的多樣化表現方式來啟動課堂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實例,如父母如何表達對他們的愛,以及這種愛對他們有什么影響。通過這些分享,學生可以感受到父母之愛的多樣性,從而激發他們對口語表達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討論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父母之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及其背后的意義。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學生可以分組,每組就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并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強調尊重不同觀點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對他人的發言給予積極的回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簡短的演講,表達自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在演講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學會如何組織語言,清晰、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上述活動,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深化對“父母之愛”這一主題的理解,從而在情感和思想上得到成長。這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結合語文學科知識和情感教育,使學生在積極的口語實踐中得到全面發展。
4.實施模仿學習:構建口語學習的基礎框架
通過引導學生模仿優秀的口語表達示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口語表達的基本框架,進而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第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供一些優秀的口語表達示范,如朗誦優美的文學作品、播放名人的演講視頻等。這些示范不僅能夠展示標準、流暢的口語表達,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差異。通過觀察和聽取這些示范,學生可以學習到如何運用語調、語速和情感來增強口語表達的效果。第二,教師應鼓勵學生模仿示范,練習口語表達。在模仿過程中,學生可以嘗試模仿示范中的語音、語調、停頓和情感表達,從而逐步掌握口語表達的技巧。為了提高模仿的效果,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模仿練習活動,如模仿朗讀比賽、模仿演講等。第三,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口語表達框架之后,可以嘗試用自己的話來表達相同的內容,或者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見解。這樣的練習能夠讓學生逐漸從模仿轉向自主表達,提高他們的個性化表達能力。教師在學生進行模仿練習時應給予適當的指導,指出學生模仿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提供改進建議,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口語表達的準確性。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少年中國說(節選)》為例。《少年中國說(節選)》以其激昂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模仿的良好材料。教師先可以向學生介紹演講的基本技巧,包括聲音的抑揚頓挫、身體語言的使用以及情感的表達等。接著,教師播放《少年中國說(節選)》的經典演講片段,讓學生觀察并分析演講者如何通過語音、語調和肢體語言來增強演講效果。通過這種觀察學習,學生可以對演講藝術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隨后,教師指導學生分段練習演講,從語音的準確性到情感的投入逐步提升。學生可以先嘗試朗讀課文,然后逐漸嘗試用演講的方式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具體指導,幫助學生改進語言表達和情感渲染。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組織模擬演講比賽,讓學生在更加真實的情境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模擬演講活動中,教師應鼓勵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肯定;對于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這種全員參與的模式能夠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口語表達的熱情。通過這樣的教學安排,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少年中國說(節選)》中深刻的思想,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不僅是語言技能的培養,更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方面。通過增強學生自信、創設口語表達情境、組織口語交際活動和模仿練習,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多樣、充滿挑戰的學習環境。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情感表達和社交技巧。同時,教師的鼓勵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和需求,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并給予積極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7):23.
[2]許雪.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2021(19):86.
[3]洪五和.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探討[J].小學教學研究,2018(2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