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春梅
摘? 要:小學信息科技教育具有靈活性和前沿性的特點,單純地依賴于教師的講授不能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只有具有自主的學習意識并付出行動,才能形成一種具有創造性和能動性的學習模式?;诖耍恼聦诵乃仞B理念下小學生信息科技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進行分析,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信息科技;自主學習能力
一、目前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能力發展也提出了期望,但目前信息科技課堂中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體
目前有的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師仍然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整節課都是按著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教案來一點不差地完成。學生很少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就會在根本上忽略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生成教學資源,進而難以提升教學效果。
(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傳統的信息科技課堂更偏向于教師講授,而學生單方面地接受,這就導致部分學生習慣了被動地接受知識,由于小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模式非常了解,遇到不會的問題也只會一味地請教教師,而不會開動腦筋自主思考。而這種拿來主義,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以及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生信息科技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構建核心素養下的培養式教學模式
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非意味著“自由學習”。在課堂活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能夠體現出個人的能力,主動使用自身經驗獲得信息、轉化整合知識。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是自身獲得知識的活動,在這一階段中,他們屬于學習的主體,能夠汲取相應的知識。教師應當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前,借助學習的素材、平臺、文字、語氣、比較、強調等方式明確學習目標。
例如,在學習文件保存的方法時,學生在確定學習目標之后,進行溝通、探討。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掌握找文件路徑的方法,掌握迅速保存的方法。學生應當明確下面三點內容,即找到保存的按鈕選項、明確保存的位置、明確文件的名稱。在這一階段中,應當使學生腦海里有一種想法——把文件保存下來。如此一來,他們利用溝通和協作,便能很好地掌握文件保存的方式與竅門。教師可以借助獎勵和口頭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腦海里的學習目標有附加性與針對性,不會在自學活動中減弱,保證學習效益,進而使得他們帶著目標進行學習。只有目標清晰才可以有合理的學習方向。在他們處于依靠教師的學習時期,應該先教后學,一邊教一邊學。然而前者的立足點是為了不教,后者的立足點就是積極、單獨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比如,在學習復制和粘貼圖形片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之后,由教師進行歸納,具體步驟為“選定”“復制”“粘貼”。在軟件學習的起步時期,簡單的初級模仿是學生必須經歷的過程,他們首先會按照教師的演示操作開展模仿訓練,了解其中的操作方法和竅門,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使用軟件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這一時期應當將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與思考方面。比如,復制與粘貼屬于電腦操作中的一種基礎技能。學生觀察這兩種操作步驟存在何種類似之處,總結出“先選定,后操作”電腦操作的主要方式。此外,教材利用細致的步驟,逐步分解了如何利用菜單進行復制和粘貼,教師還要讓學生會看書,看懂書,將方法的講解融入課堂活動中。
(二)加強課堂互動
當下的教學環境中,信息科技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可謂日趨普遍,課堂教學互動的內涵與外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延伸。在信息科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堂上的課本材料與課本中的知識與理論進行高效化的組織,從而實現信息知識參考渠道的多維溝通,進一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信息科技與應用,意味著教學已經逐漸從單一化的教師向學生喋喋不休地宣講,轉變為互動式教學。課堂教學互動能夠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的意義在于能強化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與情感交流。
例如,在教學《靚麗日記展特色》一課時,教師圍繞“在WPS文字中插入圖片,并對圖片進行相關操作”這一任務,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對WPS文字中的圖文混排有了深刻認識,并能熟練地進行操作。然后全體師生一起進行互動交流,針對在操作過程中的疑點進行探討。首先,教師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在WPS文字中插入圖片。學生用“插入—外部圖片—來自文件—圖片”的方法,在文本中插入了圖片。教師提示他們,“能不能用前面學習到的方法,再來插入一幅圖片呢?”很快,學生又用“復制然后粘貼”的方法將圖片插入到文本中。
然后,教師并沒有按照教材上對圖片的設置進行講解授課,而是對學生說:“請仔細觀察剛剛插入文本中的圖片,自主探究操作,看一看,還能對圖片進行什么其他的操作呢?”學生選中圖片,開始了自主探究的操作,馬上就發現了圖片旁邊的“圖片工具欄”,接下來就展開了對圖片操作的一系列自主操作實踐。
當第一輪自主探究操作的時間過去,大部分學生都高高舉起了他們的手,示意已經完成了對圖片自主探究的操作任務,紛紛要求給其他學生演示操作,講述自己的新發現。一位學生說:“老師,我發現可以通過‘裁剪工具來剪掉圖片多余的或是自己不需要的部分?!绷硪晃粚W生說:“老師,我發現‘預覽按鈕可以把圖片放大,看得更清楚?!边€有一位學生說:“老師,我有更重要的發現,那就是‘布局按鈕可以改變文字和圖片的布局方式,居然還可以把圖片襯于文字的下方,就像平時看到的雜志上那樣。”
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在插入圖片并編輯的過程中,自由發揮,自主探究,使學生在自我潛能的開發中,學會了圖文混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
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通過自主探究課堂學習任務,然后全班一起交流互動的學習方式,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全體師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碰撞,讓學生在智力上互相激蕩,情感上互相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互相檢查,一起學習,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被挖掘出來,課堂氣氛好,學習效率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進行嘗試。
(三)充分利用課堂成果展示活動
在信息科技課堂上,教師經常用“課堂成果展示”這個活動來展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創作的作品和學習成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在全班學生面前被點贊、加分、表揚的成功體驗,從而獲得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教師還可以通過這個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畫圖繪四季》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描繪一幅“豐收的秋天”的圖畫。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筆刷工具、形狀工具以及圖形塊的操作,包括圖形的復制、粘貼等,本節課要學習的是運用直線和曲線工具,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這些畫圖工具和技巧。
在課堂時間過去20分鐘后,學生的畫作已經初具雛形,教師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全班交流分享的成果展示活動。學生在展示時,教師讓其他學生認真觀看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比如,其中一位學生展示了他的作品后,另一位學生說:“我認為他的畫和實際生活中觀察的景物不一致。他畫的果園中的樹,每一棵都一樣大小,每一個果子也是一樣大小。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并不是這樣的,應該是近處看到的樹和果子大些,而遠處的樹和果子小一些。”其他學生也跟著點頭同意。教師對展示作品的學生說:“你認為同學說得對嗎?”展示作品的學生也贊同另一外學生的觀點,說:“那接下來我想想應該怎么改一改?!?/p>
接下來,學生就根據剛才成果展示活動時同學們提出的意見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比如,上述案例中展示作品的學生知道了自己畫作的問題就是要處理圖畫中物體的遠近、大小,他選中圖形塊,復制粘貼后認真觀察,通過拖動圖形塊周圍的八個控制點,改變圖形的大小,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還把圖形的旋轉等問題也找出來弄清楚了。他積極舉手發言,向大家展示新的畫作成果,并介紹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同學分享經驗及操作技巧,獲得了全班熱烈的掌聲。
再如,教師教學學生運用噴槍工具。在操作實踐環節,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畫一幅冬天的雪景圖。二十分鐘后,教師讓學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位學生的作品得到全班學生的一致好評,大家都認為她的作品遠看有意境,布局巧妙,樹和雪人等物體都畫得栩栩如生。這時一位學生說:“我覺得這幅畫整體都很好,但是顏色太單調了,冬天雖然很美,但沒有‘生氣,和我喜歡的冬天還有差距?!苯處煂φ故咀髌返膶W生說:“你想滿足一下同學對冬天的愿望嗎?”該學生說:“我試試?!彼ㄟ^成果展示活動,知道了同學對自己作品的建議,就是希望顏色能夠豐富一些,不僅僅是黑色和白色。她給雪人戴上了紅色的帽子,圍上紅色的圍巾,雖然只是簡單的幾筆,但整個畫面立刻熱烈起來,這幅畫得到了全班學生的喜歡。
在課堂上,通過成果展示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成功體驗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能力,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它的后續功能,深層次挖掘它的分享、評價作用,激發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樂于分享、樂于探究,從而深化、內化課堂內容。
(四)通過分層教學提升自主能力
在信息科技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仍然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針對學生學習任務在設置方面使用“一刀切”的模式,必定會使一些學困生無法進步,使得學優生無法獲得更多知識。所以,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合理使用“分層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水平劃分不同的小組,并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完成新的任務中不斷學習新知識?;诿總€學生的現實狀況,明確每個學生的知識認知狀況,明確每個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操作水平,之后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管理,使得全體學生均取得進步。
例如,在打字訓練時,針對某些無任何基礎或者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從最基礎的智能ABC輸入法入手進行訓練,而針對基礎良好的學生則開展盲打訓練。經過基本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后,一些學生已經擁有“單獨行走”的能力,能夠步入“較為獨立”或者“基本獨立”的學習時期。這一時期的教學,教師只要提供一種平臺,為學生提供某種幫助,其他事情則放手讓他們進行思考與嘗試。
又如,學生在掌握初識畫圖與文本之后,已經知道了學習的過程結構,關于幻燈片方面的學習能夠完全放心地讓他們練習,將范圍擴展到新知的學習,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疑問:“你能回憶一下之前是如何學習畫圖以及學習文檔的嗎?”啟發存在于學生腦海里的學習過程結構,之后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等到他們學習結束之后,教師組織溝通,有助于學生總結知識。這類分層學習模式,可以使學生在自身能力范疇內完成任務,提升自身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科技越來越重要,學生學習的平臺也越來越多,因此,對信息科技的學習,僅靠教師簡單地授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不斷自主學習,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林海燕.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生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05):79-80.
[2]牛秀琴.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天津教育,2020(33):58-59.
[3]孫林濤.從“學會”到“會學”:培養小學生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16.
[4]辛君位.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03):51-52.
[5]趙亞楠.信息技術環境下提高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J].智力,2021(27):101-102.
(責任編輯:張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