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輝
摘要:面對一個重新分班后成績差、問題多的班級,心理教師和班主任聯手,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召開主題班會,創設各種契機,深入挖掘學生的優點;在心理課上引導學生學會相互贊美、相互欣賞;開展“誠信考試”活動,給予學生充分尊重,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培養誠信品質。最終,營造了良好的班級氛圍,扭轉了該班在全校師生心目中的形象。借由此案例對分層教學和如何看待學生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閃光點;班級氛圍;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5-0074-03
一、引言
我剛到DJ中學掛職的時候,剛好遇到該學校高二分班結束。高二共十二個班,學校為了因材施教,按照高一下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將學生重新分層,一班、二班被老師們稱為“尖子班”,校領導班子調動全校各學科教學水平最好的老師組成精英團隊教尖子班,而最后一個班被戲稱為“魔鬼班”,由成績最差、平時總出“問題”的學生構成。分班的結果導致沒有老師愿意給這個班當班主任。最后,休完產假剛返校的關老師接手了這個班,大家都很同情她,因為管理好這個班的難度有目共睹。為此,政教處主任作出承諾:“有問題隨時找我。”
開學沒多久,這個新十二班的問題就層出不窮:成績差,學生們根本不好好學習;紀律不好,上課不認真聽講,看小說、睡覺、抄作業、考試作弊等是家常便飯。各科任老師經常到政教處告狀: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被學生故意絆倒,英語老師在給學生單獨指導的時候被學生從后面用打火機點著了發梢;晚自習課上,有男生把啤酒倒在飲料瓶中帶到教室;有學生玩手機被老師沒收后,竟然給110打電話狀告老師“侵占個人財產”……面對這樣一群學生,關老師一時間焦頭爛額。
我當時是這個班臨時的心理老師兼副班主任,因為我教的是非考試科目,因此他們對我還算“手下留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發現,這些學生雖然學習不好,有很多壞習慣,對學習已經處于半放棄的狀態了,但也有可愛之處:有的學生思維活躍,有很多創新的想法;有的講義氣、守信用,交友廣泛;有的能歌善舞,表現欲強;還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很強……總之,如果不看學習成績,他們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的。于是,我和關老師形成統一戰線:先不關注學習成績,先看看怎樣把這群學生引上正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發現、挖掘、放大、贊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覺得自己在老師心中有一定的地位,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相信“我能行”。我們在實踐中具體采取了以下教育策略。
二、教育策略
(一)挖掘閃光點,樹立自信心
每年十一假期前,學校都會組織運動會,新十二班學生在分班后的第一次運動會上表現得非常好,跳遠、跳高、接力賽接連取得佳績。開運動會的兩天中,不時從廣播中傳來佳績的播報以及給我們班學生的“獻歌”,最后,我們班一舉拿下全年級總分第一的好成績。我和關老師意識到機會來了,立即加班策劃召開“最優秀的十二班、最優秀的我”主題班會。班會從零點樂隊《相信自己》的歌聲中開始,學生邊聽歌邊觀看剛制作好的同學們在運動會上揮汗如雨的視頻合集。激昂的歌聲激起了全班的熱情,學生們興奮地跟著一起唱,時不時發出歡呼聲。
歌曲結束,關老師夸贊每一位參賽隊員在賽場上的表現,毫不吝嗇地表達對他們的喜歡甚至崇拜之情,并語氣堅定地告訴學生:“你們是我的驕傲,你們是最優秀的!”聽了關老師的話,學生們的眼睛里散發著自信的光芒,他們是多么期望被表揚啊。隨后,我讓體委和班長將第一名的獎狀掛在教室最醒目的位置,讓每個學生一抬頭便能看到。
接下來,我讓學生談談這兩天參加運動會的感受,有的學生說為班級爭光感到很光榮;有的學生說看比賽時很激動,一直給運動員加油,喊得嗓子都啞了;有的學生感謝其他同學幫自己拿毛巾、拿水;有的學生說自己幫助受傷的同學到醫務室處理傷口等;還有學生提到自己沒有取得好成績,為此感到很愧疚,這時體委主動站出來給她鼓勵,其他學生也紛紛發言說她真的盡力了。學生們發自內心地分享內心感受,我見縫插針式地引導,大家的集體榮譽感倍增。
(二)相互欣賞,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班會課上,我注意到有位學生情緒低落,我主動走過去問他有什么感受,他低聲說自己什么特長也沒有,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我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開學一個多月了,他一直默默無聞,我也沒發現他有什么特別之處,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沒有記住,通過他的自我介紹,我才知道他叫方默(化名)。
這時,我突發靈感,即興給學生留了一項作業——“尋找身邊人的優點”。我說:“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特長,就看你有沒有認真去發現。以后每次上心理課前五分鐘,同學們都要分享你發現的別人的優點和特長。”課下,我單獨找了方默身邊的幾名學生了解情況,并給其中一名學生布置了任務——尋找方默的優點。幾天后的心理課上,方默被大家大大表揚了一番:方默是個孝順的孩子,父母工作辛苦,他除了照顧好自己,還要照顧長期生病的奶奶,每天要給奶奶做飯,有時還要用輪椅推著奶奶去醫院做治療。他自理能力很強,做飯也很好吃。通過挖掘,大家發現了這個憨厚的男生身上的很多閃光點,對他多了幾分尊重和理解。
這一番贊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自此特別期待我的課,課前早早就準備好了他們的“贊美”,課上的五分鐘已經不夠用了。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心理課提前五分鐘上,有的學生還提前準備了發言稿,還有的精心制作了PPT。大家毫不吝嗇自己對他人真誠的贊美,不僅增進了友誼,還提升了班級凝聚力。
(三)以愛之名,喚醒孤獨的靈魂
班級里總有那么幾個學生喜歡拉幫結派,與大家唱反調,不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還經常挖苦嘲笑課上發言的人。我和關老師私下調查,發現這個“團伙”的頭頭張揚(化名)正在追求班里的一名女生(英語課代表),而這個女生一直不答應,張揚為了在那個女生面前顯示自己,于是便做出一些與眾不同的舉動,想引起該名女生的注意,把啤酒倒進空飲料瓶中帶進教室的就是他,用打火機燒英語老師頭發也有他的推波助瀾。我們通過家訪了解到,張揚很小時父母就離異了,媽媽改嫁,爸爸出國打工,他從小跟著奶奶生活,奶奶管不了他,父母覺得虧欠他的,便在經濟上大力補償他,他家里從來不缺名牌衣服、高檔玩具和電子產品,他每次過生日都請朋友去飯店、酒吧、歌廳“一條龍消遣”,身邊總有幾個“鐵桿”跟著他。除了張揚,我和關老師還從原高一班主任處了解到其他幾個學生的問題也源自家庭。
為此,我們設計了“護花使者”活動:把寫好班級所有人名字的紙卡折好放入封閉的箱子里,大家每人抽取一張,抽到的這個人就是你要保護的對象,不要告訴別人,只有你自己知道;在紙卡背面鄭重地簽上名字,未來一個月的時間,你作為“護花使者”,要默默地關注紙條上的同學并至少幫助他做三件事,注意不要讓對方察覺,一個月后在班會課上揭曉。
這個特別的班會課開了整整兩節課,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中間都沒有休息,自習課也占用了。大家期待揭曉“護花”過程,更期待看到自己的“護花使者”。張揚竟然是他喜歡的女生的“護花使者”(我們的特別設計),這一個月以來,張揚竟然破天荒每天高質量完成英語作業,按時交作業,守護行動不僅感動了那個女生,也改變了他自己,他覺得默默守護比直接表白更好。“護花使者”活動比之前贊美活動的效果更好,大家感受到了同學們的關愛,更熱愛和維護這個班集體了。
(四)給予尊重和信任,奠定誠信基石
運動會以后,新十二班的班級氛圍越來越好,為了避免抄作業和考試作弊現象,在教務處的支持下,我和班主任關老師又策劃了“誠信考試”活動,在考前讓學生們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張貼在班級外墻上,考試前,老師只負責把卷子發給學生,開考后考場里沒有監考老師,紀律由學生自覺維護。此次活動在全校甚至全區屬于首次,學生們感受到了被尊重、被信任,雖然考試成績不甚理想,但是在考場上能守得住底線對他們來說就是巨大的進步。自此之后,班里抄作業和考試作弊現象消失不見。在我和關老師的推動下,十二班的誠信事件登上了校園報紙;班長在升旗儀式上做了誠信主題演講;副校長在升旗儀式上點名表揚了十二班,并頒發了誠信班級獎狀。十二班在全校師生心目中的形象從此扭轉。
三、教育反思
(一)分層教學到底好不好
當前,很多中學本著因材施教的初衷進行“分層教學”,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分成教學進度、難度不同的班級,美其名曰“奧賽班”“清北班”“創新班”“特長班”“平行班”等。
分層教學的本意是讓學生各自得到最好的發展。從理論上講,這一做法是有可取之處的:一是給“績優生”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得以在良好的氛圍中研習學業;二是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三是有利于學校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引導。然而,弊端也顯而易見:首先,基于成績的班級劃分,使得部分學業表現欠佳的學生被冠以“差生”之名,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產生了自卑心理,有的學生因此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其次,加深了兩極分化和教育不公平,越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越能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初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通常容易被冷落和忽視,這違背了分層教育的初衷。因此在劃分班級時,我們不應單純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惟一標準,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愛好、潛力等因素,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中發揮潛能,得到成長。
(二)怎樣看待學生的“問題”
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難免在成長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盯著“問題”看,我們就進入了解決問題的循環中,可能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學生都有優點和缺點,教師應秉持積極心理學的理念,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將教育的重心放在挖掘學生潛在的優勢上,真誠地贊美學生的優點,運用積極的語言引發積極的情緒反應,使學生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由此樹立自信心。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優勢,培養積極品質,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這正是教育的意義和目標所在,也是教師職責的核心所在。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教師的角色就是他們成長中的陪伴者以及促使他們覺醒的引導者。
參考文獻
[1]吳劍平.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19):32-33.
[2]虞夏駿.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中職班級管理策略[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4):47-48.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