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政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與支柱,在我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引領與保障發展的關鍵作用,也對高校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2014年的財稅體制改革相關審議中,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與財稅相關的政策及方案內容,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及任務基本在2016年完成,并在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而在財稅體制改革基本完成之后,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形勢也有所變化,并由此引起從業人員及研究人員對高校財務管理任務的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財稅體制改革 高校 財務管理 任務
中圖分類號:F8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104-02
引言
財務部門是高校中至關重要的后勤保障機構,具有連接學校教學、科研以及服務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紐帶作用,也是促進高校各項事業快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保障學校各項活動正常運行的重要部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逐漸進入新常態,以及財稅體制改革的落地與持續深化,國家對教育及科研事業的投入比重越來越高,而高校資金運轉能力也顯著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就面臨著全新的形勢,急需明確全新的財務管理任務并加以研究,以確定當前社會發展及財稅體制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要求與影響,并圍繞這些內容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進而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策略支持。
一、財稅體制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財稅體制改革
我國財稅體制改革始于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會議上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財稅體制在治國安邦中的基礎性、制度性與保障性作用,認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統一完整、法治規范、公開透明、運行高效,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可持續的現代財政制度。此次財稅體制改革重點推進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三個方面的改革,最終目標是建立統一完整、法治規范、公開透明、運行高效的現代財政制度,同時該財政制度也需要能夠促進社會公平、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作用[1]。《方案》明確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思路與原則、主要任務與時間安排,并將在未來為財政制度建設及下一個時期的財稅改革提供指導作用。
(二)財稅體制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財稅體制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稅收優惠政策調整。在財稅體制改革中對高校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調整,這種調整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可能會對高校的收入及支出產生影響。譬如增值稅優惠政策的調整,就可能影響到高校的采購成本及科研投入等。
2.財政撥款制度改革。財政撥款制度改革同樣是財稅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內容,這部分內容的改革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校資金來源及資金使用情況產生變動,譬如財政撥款方式的改變,就需要高校調整預算安排及資金管理方法加以適應[2]。
3.個人所得稅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同樣是財稅體制改革中的重要內容,且影響范圍較大,包括高校中的所有職工乃至部分學生等。譬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就會影響到高校教職工的實際收入,而個人所得稅征收范圍與扣除項目的變化,也會對教職工的收入產生影響。
4.財務管理模式變化。財稅體制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提出了更精細化、規范化的要求,高校必須調整優化原有財務管理模式,才能適應財稅體制改革提出的全新要求。在這方面包括使用信息化技術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及準確度,并依靠建立完善內控制度以保障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及完善性,同時還要采取其他措施強化預算管理及財務風險防范等[3]。
二、財稅體制改革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形勢
長期以來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形勢都是復雜多變的,而在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并逐漸滲透之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也進入新常態,從之前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這種轉變,也為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對經費使用結構的優化,以及資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其目的是使高校最終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4]。與此同時政府職能也處在轉變的過程中,政府職能的轉變集中體現在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和放管結合上,以期能夠激發市場活力與社會創造力,這意味著高校財務管理應充分重視依法理財、科學理財,從而使高校財務部門職能能夠與政府職能相契合,順應社會的主流發展趨勢。
而在高校政策相關層面,則面臨著現代大學治理、“八項規定”和專項巡視、“雙一流”建設與教育綜合改革等因素的影響。其中現代大學治理需要高校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協調的管理機制,因此高校財務管理部門需要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治理工作中,通過強化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作,使財務管理逐步表現出規范化、科學化的特征;而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和專項巡視,則使得高校財務管理面臨著更為嚴格的要求,需要高校加強針對預算、收支、資產等相關內容的管理工作,其最終目的同樣是為了確保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與有效性;最后,“雙一流”建設與教育綜合改革,為高校帶來的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高校只有在推進財務管理工作創新、努力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勢的前提下,才能為“雙一流”建設提供穩定可靠的財政支持[5]。
三、財稅體制改革下高校財務管理的任務與措施
(一)完善預算管理制度
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基于財稅體制改革高校面臨的財務管理任務之一,就是對已有預算管理制度進行全方位的完善。高校需要嚴格執行預算管理,參照國家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對本單位已有預算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常規概念下高校預算包括學校教育經費的收入與支出兩方面,且會按照經費不同來源進行分類,譬如學費、財政撥款、科研經費等。具體管理制度應囊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與預算績效管理三方面,其中預算編制需結合學校發展需要與實際情況進行細化,提升預算到位率與準確率,并減少執行過程中的預算調整、追加以及一般性支出;預算執行則是指在制度中完善對經費開支大戶的管理條例,并針對預算執行情況定期進行分期以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最后的預算績效管理,則是指實施項目預算績效考評工作,結合考評結果規劃來年預算安排,以有效提升資金的使用績效。
(二)強化資金管理
強化資金管理是為了提升高校使用資金的透明度與合規性,這是財稅體制改革的硬性要求,具體包括建立規范的資金使用程序及審批制度,確保各級領導及部門的職責與權限得到充分明確。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強化學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及交流,多方印證來保障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而針對學校外部投資收益,也需要匹配相應的管理措施、管理辦法及責任人,使資金的安全性及收益均得到可靠保障。此外,資金管理的強化應將財務風險管理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執行,高校方面需重視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建立健全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與風險應對機制,以定期進行財務狀況分析及風險評估,及時篩選、挖掘潛在的資金財務風險并加以解決。同時還需要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方案,針對已明確各種風險類型確定風險應對措施及具體責任人,并強化學校內部各部門的審計及監督工作,及時發現并糾正違規行為。
四、財稅體制改革下高校財務管理任務實現策略的思考
(一)完善高校會計制度
會計為高校財務管理任務的實現提供了基礎功能支持,是高校在財稅體制改革下實現全新財務管理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通過完善會計制度,以保證會計工作能夠真實、準確、完整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使高校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及規范水準均得到顯著強化。在具體做法上首先需要引入新的會計科目及核算方法,譬如引入“固定資產折舊”及“無形資產攤銷”這類新概念,借助這些概念以更加準確的方式反映高校資產實際價值及使用狀況;其次則需對財務報表編制及審計過程加以規范,財務報表被用于反映高校財務狀況,因此必須保證報表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所以需要重新調整財務報表的編制及審計要求,通過建立高度規范的財務報表體系及審計制度,使財務報表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最后則需要對內部控制及審計制度加以完善,內部控制與審計制度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前者是實現、強化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后者則具有審查監督的作用,因此應當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通過合理調整進行內控,來使各項財務活動合規性及有效性的到可靠保障,同時通過完善已有的審計制度,使高校財務活動獲得應有的監督及檢查,嚴防死守各種財務違規及腐敗問題的出現。
(二)強化教育成本核算
針對高校教育成本進行的核算及管理,同樣被作為財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在財稅體制改革持續深入的當下,高校財務管理任務的實現也必然要借助強化教育成本核算這一手段。首先,需要做的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重新配比分攤高校的各項成本,以便能夠以更加準確的手段,反映高校教育成本及各項支出費用的真實情況,從而為高校教育政策及收費標準的制定提供更可靠的數據支持;其次,則需要建立規范的教育成本核算管理制度,針對教育成本進行的核算與管理工作,同時涉及到高校內部的多個部門及環節,因此其過程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必須通過建立規范的制度及流程,以明確不同部門職責分工的方式,使教育成本核算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得到可靠保障;最后,則是強化教育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這是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高校財務管理的整體表現,甚至會影響高校經費的獲取,所以需要通過建立對應的成本預警及控制機制,強化各項教育成本控制管理的有效性,避免造成教育成本浪費及失控等不良情況。
(三)重視資源配置優化
資源配置優化也是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高校的資源配置優化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資源應用效率,是高校各項事業是否能夠穩定正常發展運行的關鍵。在這方面應通過強化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使財務管理工作尤其資源配置能夠獲得先進的技術支持,通過建立財務管理系統、會計核算系統、財務報賬系統等具有現代化特征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使財務管理及資源配置效率達到更高水準,并為各系統間數據共享及信息交流提供便捷技術支持。在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還需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資源分配方案,強化對教學、科研、后勤等方面的投入及管理,并大力加強對學校資產的管理和監督,積極探索資源共享的有效模式,在保證資產安全的同時顯著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五、結語
從全局角度上來看,基于財稅體制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形式及任務的思考,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高校其他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成果。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及辦法,改革創新高校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具體內容,使財務信息的質量得到可靠保障,最終以良好的財務管理狀態推動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江林,孫其苓.“十四五”時期高校財務管理形勢與任務探析[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21,32(06):77-84.
[2] 李鵬.新形勢下院校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初探[J].知識經濟,2019(09):107+109.
[3] 劉小飛.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模式的探析[J].智庫時代,2019(19):171-172.
[4] 鄧岳南.新形勢下高校財務管理改革創新服務高職院校發展研究[J].經濟師,2021(02):83-84.
[5] 朱曉青.新時代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大新變化[J].消費導刊,2018,000(17):199.
[作者簡介:張賀(1987—),女,漢族,長春市農安縣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高校財務管理。]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