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娥 殷曉春 李方方


[摘 要] 基于Android的移動應用開發是當前移動互聯網開發領域的重要方向,其中產生了大量的創新創業機會。為了對專創融合進行研究,圍繞專創融合人才培養定位,探索了“學研賽創”四維度的專創融合一體化路徑,并以移動應用開發專業“Android移動應用開發”課程為例,闡述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個階段專創融合的課程實施路徑。從實踐效果來看,推進了教學改革,并且顯著提升了師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 專創融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8-0085-04
引言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臺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高職院校必須以經濟轉型升級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為契機,探索基于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以下簡稱專創融合)的創新性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體系,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型創新創業能力,以支撐服務新產業、新經濟的發展。
專創融合是高職教育服務國家創新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畢業生專業型創業就業質量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截至2016年,雖然各高校均開設了與創新創業相關的通識課程,但課程開設的內容多數以傳授理論技巧為主,缺少與具體專業實踐的對接、與專業實驗實訓過程的對接以及與第一課堂的系統融入。同時,創新創業實踐缺乏專業課程與實踐平臺的系統支撐,造成學生面向專業崗位的創新能力不高、專業型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畢業后的創新創業成效。
二、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需求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都不是全面教育,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二者分離影響了教育的效果,導致人才培養不完整。創新創業教育致力于塑造學生的創新品質、創新意識、創新技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1]。
專業教育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積累、專業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發展,同時挖掘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兩者具有互補性的特性。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應該從培養綜合型人才的視角出發,使專創融合教育富有現實意義。高等教育不只是培養合格的從業人員,而是一種包括從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全面教育,在專業教育課程中深化知識創造和知識運用,使學生實現創新、引領創新[2]。
大學階段的青年學生較為成熟、知識面廣、開拓進取精神更強,知識塑造和創新創業能力塑造正值黃金階段,應當及時傳授和訓練創新知識能力體系,把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緊密融合,實現兩者間的聯動教學[3]。專創融合教育將改變兩者分離的現實,建立互補機制,通過“創新教育普通化”“專業教育職業化”的模式構建新型教育體系,整合兩者的教育功能,提升培養效果。
三、創新創業成功案例
在課程開始之初,給學生分享幾個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以達到學生認同創新創業的目的。分享的成功案例最好是學生能實際用到、切實感受到、生活離不開,并且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內容。
(一)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
創新的好處就是成功,先說幾個創新的成功案例:蘋果公司發明了iPhone,從此市值漲了幾十倍;Google公司改進了搜索引擎,從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支付寶公司解決了誠信擔保問題,成了電商必備工具之一。
當商業與互聯網結合,創新創業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把不同類目的產品組合在一起,就是很好的創新。
(二)創新創業核心要素
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創新創業的核心要素。
1.點子。創新創業的核心是創新,創業能走多遠,取決于點子,也就是公司目標。
2.解決實際問題。點子再花哨,如果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解決不了用戶痛點也很難勝出。描述現在市場上用戶的痛點后,為了突出項目價值,要講清楚現在用戶是如何應對或解決這些痛點的。以滴滴打車為例,互聯網叫車平臺沒有出現的時候,用戶的痛點就是打不到車,用戶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路邊等待。
3.準備充分。在開發App之前,要對App的功能內容做好充分的規劃。創業者必須親自去了解常用的App的各個功能。參考市場五款以上類似App產品,逐步列出他們的功能及頁面布局,總結對比出優勢和劣勢。總之,創業者要對自己想要的App有非常清晰的功能清單和大概樣式,App的盈利模式也要仔細揣摩。
4.App開發。App的開發由開發團隊去做。
5.App運營。App運營的第一步就是各大應用商店上架,有蘋果應用商店、華為應用商店等。上架完成后,要做的不是大面積推廣,而是在小范圍內試用,去不斷優化修改。利用App先完成10個用戶的交易,比積累1 000個粉絲更重要。App體驗不斷優化之后,就需要培養核心粉絲,培養App用戶氛圍,微信群、QQ群是必不可少的。
在后期推廣中,可以到36氪、虎嘯網進行約稿和報道。創業團隊也可在今日頭條、搜狐網等平臺開設自媒體作為宣傳陣地。
6.App融資。App融資屬于成熟階段,整體業務邏輯已經完善。優秀的產品會受到追捧。在產品不完善的情況下,打磨產品價值要遠遠大于到處宣傳與推廣。創業者要隨著公司的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四、“Android移動應用開發”課程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在教學內容中穿插移動應用開發創意、App上線和推廣等創新創業方面的知識,并重點分析已有的移動互聯網創新創業成功案例,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激情。尤其是給學生分享2017—2021年連續5年胡潤發布的“30×30創業領袖”中的IT創業成功案例,并從創新創業成功案例中分析創新創業核心要素,從而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及能力。
在教學中堅持“面向產業、基于專業、強化實踐”的融入式創新創業教育宗旨[4],探索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專創、產教”雙模式,解決教師科研與創新創業教育分離、專業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分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缺少載體、創新創業實踐與專業結合度低等問題[5],促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如圖1所示。
(一)研究內容
1.學是基礎,以學啟緯度。理實一體項目化學習是專創融合的基礎。創新創業基本理論與技巧對接專業,了解本專業領域的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引導并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項目轉化的項目化課程,使學生為后續的專業型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技術技能基礎。
2.研是進階,以研織經度。通過在實踐場所進行不同項目的研究實踐和團隊合作,學生可以熟練掌握項目開發全過程的技術與方法,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實踐場所既可以是實驗實訓的第一課堂,也可以是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第二課堂。在此過程中,可以遴選出參加創業大賽的學生或團隊。
3.賽是手段,以賽提亮度。帶領遴選出的師生走出校門,對接省內外創新創業競賽,對接市場創新創業需求,扶持團隊在更大的舞臺上,以更廣的視野、更高的水平踐行專業型創新創業。
4.創是目標,以創拓跨度。將競賽項目、創業項目進行教學轉化,作為課程學習的典型案例和模擬實踐項目;持續跟蹤創新創業成功的學生,將優秀學生引入課堂,以榜樣的力量激勵、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將創新創業成果申請知識產權,并聯合企業推進成果的創業轉化,從而促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專創融合視角下的“學研賽創”一體化,如圖2所示。
(二)研究目標
以我院移動應用開發專業“Android移動應用開發”課程為例,圍繞專創融合人才培養定位,探索了“學研賽創”四維度的專創融合一體化路徑,闡述了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四個階段專創融合的課程實施路徑。
(三)課程目標
“Android移動應用開發”課程具備Android平臺應用開發相關知識、良好的編程習慣和手機應用軟件開發的能力,能勝任基于Android平臺的手機軟件研發等工作任務。同時,遵守開發過程的規范要求,具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職業道德意識、職業素養意識和創新創業意識,為以后從事專業化軟件開發、專業型創新創業奠定基礎。
(四)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劃分為6個教學任務,在每個教學任務中,融入“雙創”元素,了解移動互聯網中隱藏的巨大創新創業機會,如移動互聯網+商業,有了淘寶、京東等;移動互聯網+美食,有了美團、餓了么等;移動互聯網+即時通信,有了微信、QQ、釘釘等;移動互聯網+出行,有了滴滴、T3等;移動互聯網+音樂,有了網易云音樂等。通過對每個創新創業的成功案例提煉創新點子,了解其解決的問題、發展之路、運營模式及現狀、推廣之路、盈利模式、面臨的問題及策略、未來拓展業務等內容,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新點子、新想法、新思維和新策略。
課程內容劃分為6個教學任務,每個教學任務都融合了“雙創”元素。
(五)課程實施
按照移動應用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制訂教學計劃,將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與課程內容融合,構建專創融合教學項目庫,通過校內專業實訓室、創新創業工作室與校內學生實訓基地等平臺落實實踐教學目標。
在課程實施中,通過技能訓練、實驗實訓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造力,使學生能設計出更具創新性和實際應用價值的作品。
五、專創融合實踐效果分析
自移動應用開發專業實施專創融合創新實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來,創新創業競賽成績卓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顯著提升;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教師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研和創新創業形成了良性互動。
(一)課堂活動參與度提升
在平時的實訓中,引導學生積極完成實訓內容,并根據自己的理解挖掘在功能方面的創新點。每個團隊在進行PPT路演時,總能給人以驚喜和收獲,可以看到每個團隊對創新創業的思考,達到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互助互進、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推動教師隊伍建設
專創融合建設了一支擁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職業素養,教育教學理念新、學科專業扎實的師資隊伍。其中,3位教師指導過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具有豐富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項目實踐指導經驗。
結語
通過專創融合不斷提升價值性和實用性,使專業教育職業化、創新教育普通化。在實踐中,彌補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開創實踐教學新形式,以全過程專創融合為路徑培養綜合型人才,引導學生在知識、學習和行為體驗之間建立有效的連接,促進學生專業型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吉榮.國外慕課研究最新發展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1):118-125.
[2]朱慶峰.我國高等教育“慕課”發展的困境及理路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14(23):73-77.
[3]楊峰,楊新娟,王艷花.專創融合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基于綜合型人才培養的視角[J].高教學刊,2017(16):
41-43+46.
[4]談松華,王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時代抉擇[J].
中國高等教育,2012(6):4-8+14.
[5]李克武,胡中波,鄭倫楚.以學科交叉路徑培養本科拔尖創新人才的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1(7):36-37.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Study-Research Competition Innovation” and Mass Innovation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ative Integration: Taking the Course Android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ajor as an Example
LIU Xin-e, YIN Xiao-chun, LI Fang-fang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Android based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the current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field, which has generated a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i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tegration of expertise and innovati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expertise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learning, research,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has been explored around the talent training orientation of expertise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Taking the course Android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from the four stages of course goal, course content,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course evaluation. From the practical effect, the teaching reform has been continuously promoted, an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ersonne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