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明
【摘 要】本文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以及制約當前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有效性的因素進行了總結分析,最后提出了幾點提升教學評價有效性的策略建議,為美術課堂教學評價實踐的優化提供了相關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 課堂教學 教學評價 有效性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其中,容易被教學主體忽視的重要環節就是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明確優勢、掌握不足,進而確定后續努力方向的過渡性行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學主體要從“評價是否有效”的角度反思教學評價的得失、對錯,并據此確定下一步的課堂教學評價行動方向和目標。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
1.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還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藝術感知方面的表現。通過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提升學生課堂學習動力。
以教學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評價不再是以成績或者創作結果為參照進行的簡單判斷,而是根據教情和學情采取多元、開放的評價。通過這種教學評價,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并采取相應的行動,進而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促進教學反思與改進。
教學評價不只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還是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的評估和判斷。通過對學生作品和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可以從中獲得關于課堂教學情況的反饋,了解哪些教學方法有效,學生對哪些教學內容感興趣,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進而為后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提供相關有益的參考。
二、制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效果的因素
目前,雖然學校和教師會按照既定的教學評價方案,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期中、期末等階段性的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開展進行優化,但是,從有效性角度看,教學評價對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的反映并不全面和直觀,這影響了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具體而言,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制約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效果。
1.過度依賴終結性評價。
當前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中,部分教師傾向于使用終結性評價,即以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提交的作品評分等作為參照,評價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成效。這種評價方式忽略了學生創作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容易導致教師忽視對學生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發展情況的關注和掌握,進而限制了他們在藝術表達和色彩感知方面的發展。
2.教學評價主體較為單一。
目前,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主要是教師,諸如學生自評或互評等評價活動很少。這種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評價方式可能導致學生失去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他們的個性情感和表達能力的發展。
3.教學評價過程過于呆板。
當前,部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評價過于傳統和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學評價僅限于教師的作業批改、口頭評閱。并且,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過多地按照評價表中羅列的條目進行逐一考核和評分,無法充分反映學生在美術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創造力、參與度,以及與同伴的互動等方面的表現。
三、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有效性的策略
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評價除了要關注教學任務本身,還要根據教學評價實踐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和持續優化。鑒于上述制約當前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效果的因素,相關主體尤其是教師要重點采取以下幾方面的策略加以應對,以保證教學評價有效性的穩步提升。
1.豐富教學評價方法。
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方法的設計要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搭建豐富、多樣、開放的教學評價方法體系。首先,明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關系。作為兩種基本的教學評價方法,形成性評價更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主張通過提供及時反饋,促進學生的持續學習和進步;終結性評價更關注學習過程的最終成果,用于評估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從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角度看,這兩種評價方式互相補充,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在教學評價方法設計中,教師要正確選擇和設計教學評價標準,真正利用好不同的教學評價方法。其次,增加形成性評價頻次??紤]到單純的終結性評價存在的不足,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形成性評價的內容。而形成性評價的標準應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進行中的提問和作畫步驟,以及他們的學習表現、態度、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再次,在課堂上,教師應多角度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標準比較靈活和多樣,不能完全按照“是否完成”,以及評分多少等方式進行評價,而是要根據評價主題進行多角度的取舍。最后,教師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和鼓勵每個學生的獨特創意。無論是形成性評價,還是終結性評價,教師都需要注意使用積極性的評價語言,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和學習興趣,同時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2.豐富教學評價主體。
對于目前教學評價主體較為單一的問題,要通過豐富教學評價主體的類型和數量加以解決。首先,優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方面,增加參與課堂教學評價教師的數量,按照多位教師同時評價的方式來增加評價的科學性、準確性;另一方面,開展分工協作的教學評價,即由不同教師從不同側重點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以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全面性。其次,適當增加學生自評環節。相較于他人而言,學生對自己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的感受度更深,也更容易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將學生自評作為教師評價的前提和補充,即讓學生先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再由教師進行評價。當然,考慮到學生在評價知識和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師可以向學生明確評價的方向和要點,然后由學生進行自評。最后,探索實施學生集體互評。集體互評具有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兩種評價的共性優勢。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按照組內互評和教師總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評價,使教學評價的內容和結果能夠更好地反映出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
3.創新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應當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優化和創新,以保證評價方式、結果的準確性。首先,優化知識性內容評價。對于知識性評價活動,教師除了通過評價學生的書面或者口頭測評、作業,還可以通過知識分享、知識應用等趣味性的活動,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情況,通過間接的知識掌握與運用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增設創意性評價??紤]到創意是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趣味性感知來源的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創意性的小活動,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以及特定情境下的想法進行創意設計或者創意構思,然后教師再對這些內容進行評價,增加學生對自己及其他人美術創意能力的認知,進而豐富教學評價的要點和方法。
綜上所述,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課堂學習動力,促進教學反思與改進。相關主體尤其是教師要注意在豐富教學評價方法和評價主體的同時,創新教學評價方式,確保教學評價有效性的持續提升。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臚廈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
參考文獻
[1]王梓葉.論形成性評價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實施[J].美術教育研究,2020(02):145-146.
[2]吳興旺.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探究[J].華夏教師,2018(01):70-71.
[3]許建,李兵.新時代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維度的探索與運用——以“設計·應用”課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3(07):171-174.
編后記
2022年版新課標強調通過美術課程教學,強化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性實踐。因此,教師應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提升路徑。本專輯的幾篇文章,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一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