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玲

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新課標視域下發展小學生高階思維的課堂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SZJ22127,福建教育學院資助)的研究成果。
【摘 要】情境創設是培養小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情境化教學,即通過創建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情境,將學生置于問題的解決者、決策者和創新者的位置,引導學生通過情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深度理解知識的本質。讓學生的思維有寬度、有深度,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進階。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階思維能力 情境化 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了對于學生創新意識與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這與當前教育界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的要求相吻合。鐘志賢教授認為: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較高層次的認知能力,主要由問題解決、決策思考、反思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構成。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促成《課程標準》目標的達成。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離不開課堂教學。筆者認為要將高階思維培養與課堂活動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設置高階思維目標,創建有益于激發學生高階思維的學習情境,進而融入學習情感,以期將小學數學課堂構建成為富有高階思維的目標場、情境場、思維場、情感場。在這“四場”中,情境場是基礎。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本文著重探討如何通過情境化教學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認知水平及能力得到一定提升,為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
一、小學數學創設教學情境與提升高階思維的關系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培養學生思維最佳場所是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關鍵方法。
1.創設情境使教學內容直觀化和形象化。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較為抽象。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象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知道知識從何而來,因何而去。因此,創設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2.創設情境能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教學情境既蘊含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又隱藏著有待探索的新知識,學生在情境中,以舊知識為基礎,在不斷探索中發現新的問題,繼而不斷理解信息、分析信息。由此,讓學生獲得思維的鍛煉。
3.創設教學情境能喚起學生“樂學”的欲望。
情境教學不僅能給學生提供知識的“土壤”,還能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場景,學生更容易產生探究欲望,在解決問題時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二、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情境化策略
1.創設生活情境,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創設生活情境就是指根據數學知識提煉相關的生活素材,把數學知識滲透于生活情境里,讓數學知識變得觸手可及。這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同時能有效地把生活情境與數學問題、學生知識經驗及數學情感完美地融合,讓學生在情境追問中啟迪思維、在思考中促進高階思維的進階。
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課前導入中,筆者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學校要舉行校運會,班級要選出一名同學參加投籃比賽,隨后課件出示班上三位同學的投籃情況(如表1)。
此時學生異口同聲推選王孫俊同學,理由是他投中的次數最多。接著,筆者在課件上又再添了一欄信息(見表2)。這時,有學生表示選王孫俊不公平。當筆者追問能否想一個公平的方法時,學生在討論思考中一致認為要看投中次數和投籃總數的比,才能選出最佳選手,通過通分后發現三個分數的分母都是100。基于此,引出百分數的定義與書寫,進而進入百分數的學習。
以上情境創設結合學生最熟悉不過的校園活動,把選拔選手的主動權給學生。筆者先后呈現的兩組數據,讓學生產生了思維的碰撞,經歷確定對象—懷疑選擇—優化方案—確認結果的思維過程。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學會了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學生在情境里既初步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也感受到了百分數容易比較的作用,進而增強了思維的嚴密性,提升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創設體驗性情境,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體驗性情境教學是通過模擬真實生活中的數學場景,讓學生找出問題產生的源頭,將傳統的“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模式轉變為“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模式,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解決問題,展開理性批判,形成合理的觀點,深化知識內涵。
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的練習環節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情境:請同學們書寫漂亮的百分號,并用百分數表示完成的情況(用時1分鐘)。此時筆者故意不出示需要完成的個數。師:“老師寫了8個,所以我完成80%。”生:“老師,我覺得您說得不對,我們根本不知要完成多少任務啊!”師:“你提醒得對,看來要給大家一個總量,如果布置的任務是10個,那么,你們完成的情況怎樣?”這時有的學生說完成了60%,有的學生說沒完成20%,有的學生說超額完成了20%……
以上情境的設計,旨在深化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筆者故意不提供比較量,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敢于質疑,批判“權威”,理解沒有比較就產生不了百分數。接著,筆者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完成的情況:可以用順向思維表述完成情況,也可用逆向思維表述沒完成的情況。通過類似的體驗性情境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促進學生高階思維中的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3.創設問題串情境,提升學生創新意識。
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為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可創設問題串情境,即以教學內容和目標為依據,巧妙地設計一系列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探究問題,追尋知識的本質。同時教師要對每個問題都精心設計,應認識到問題太簡單令學生沒探究的欲望,問題太復雜令他們沒探究的希望,所以問題的設計要做到能“抓住眼球”,既要有開放性,也要有層次性;既要有針對性,也要有適度的挑戰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百分數的認識”的鞏固提升的教學環節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情境:96%、3.5%、48%、75%、100%、52%、120%、68%,上面的哪些百分數不可能出現在酒瓶上?學生根據實際很容易明白:酒瓶上的酒精度不可能有100%或120%,筆者追問:“周末老師和朋友小聚,能幫老師推薦一款酒嗎?”學生爭相“獻策”,筆者趁熱打鐵:“同樣這幾個百分數,哪些不適合填在下題括號里:班級內的男生人數是全班的(),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以上問題串的設計,環環相扣,設定的情境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學生既要考慮到部分量與整體的關系,也要考慮到部分量與部分量的關系,還得根據生活實際去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在這樣的問題串情境中,學生深刻領悟了百分數的意義和作用,其思維活動逐層上升。同時,學生在確定的情境中,對可能出現的不確定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思考、推理創造,在解決問題中逐步提升創新意識。
(作者單位:福建省尤溪縣西城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宋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