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松
摘要: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只有創新,國家與民族才能得到發展。也正是因此,創新素養也成為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并且要求各學科教師在課程實踐期間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以此來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鑒于此,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素養中的作用及實踐展開探索,進一步提升歷史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 歷史教學 創新素養
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并頒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提出一核四層四翼,“一核”指“立德樹人”這一高考核心立場,“四層”即“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考查目標,解釋了高考“考什么”的問題。“四翼”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要求,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問題。高中歷史教學,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材知識講解,更加側重于創新思維和全面提升學科素養的培養。為此,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素養也成為當下教師教學思考的要點,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如下建議。
一、創設情境培養創新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為學生講述歷史發展過程以及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又或者是這些歷史事件對當時社會造成的影響,這種完全依賴于教材而展開的教學活動其效率低下,學生大多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缺少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機會,很難發展學生創新素養。[1]創新素養培養目標要想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得到實現,需要教師在教學期間革新教學理念,結合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來為其構建出一個極具探索性及創新性的教學環境,這樣學生才能在歷史課堂維持活躍的思維、積極主動思考,從而有效優化歷史教學氛圍,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并且主動投身于歷史知識學習中。為此,高中歷史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素養時,可以為學生創設出生動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優化歷史教學氛圍,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切實提升歷史教學效果。以“百家爭鳴與儒家的形成”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創設如下情境:“同學們,假設是當時流派代表來‘教育課堂上愛講話的學生,他們會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借助這一趣味情境來引出各個流派學說,這樣學生就能在情境體驗中掌握不同流派觀點,并且還能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自主思考及建構知識,真正有效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并且高效達成歷史教學目標。
二、設疑激活學生創新思維,強化學生歷史知識理解
高中歷史教學要真正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歷史抽象知識的理解,真正加深學生對于理論化歷史知識的印象;學生創新思維要想得以發展,自然要親自參與到歷史知識學習、思考與探索中,而這一過程就是學生歷史知識理解的過程。為此,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創新素養培育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堂上通過合理的設疑來有效激活學生創新思維,這樣學生就能在創新問題思考、解決中掌握知識、發展創新素養,從而最大程度優化高中歷史教學。以“戰后歐洲革命運動的高漲”為例,教師在這一知識點講解時,就可以結合課程內容來為學生設計如下問題:“社會民主黨與共產黨合并了,可是建立的匈牙利共和國卻依然還是無產階級性質,為什么會如此?”借由這一問題來引導學生尋找文本本質及根源,這能有效調動學生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問題思考中更為深刻的理解課程知識,同時還能助力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發展,讓學生真正在創新素養培養中得到全面發展與提升。[2]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展學生逆向思想
教師教學是學生關鍵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托,教師幫助學生厘清概念扎實基礎知識,是能力提升的基礎;教師注重課堂中學生知識能力的生成,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舞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知,從學術角度去思考歷史發展與脈絡,探索更多的歷史視角,體會歷史思維的嚴密與嚴謹,是歷史深度學習和提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和保障。創新需要學生在學習及解決問題過程中突破常規思維、打破思維定勢、發展逆向思維。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要鼓勵學生質疑,突破歷史條款限制,讓學生在多問為什么的思考中發展自身逆向思維、創新思維,之后再引導學生基于自身已有知識體系進行推導與論證,從而真正助推學生創新素養提升。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西方歷史中“落后就要挨打”這一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其是真理,其實不然,這一道理可以說是真理卻也并非絕對的真理。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在質疑過程中學會逆向思考、創新思考,從而有效落實學生創新素養培養目的。
四、開展專題辯論活動,發展學生創新素養
縱觀歷史教材內容即可發現,其中的歷史事件大多是由多方面因素一同構成的,若從不同視角及層面來對歷史進行解讀的話,其最終得到的結論也會有所不同。為此,高中歷史教師還可以從不同角度激勵學生分析、辯論歷史,以此來鼓勵學生在歷史課堂提出自己的見解及想象,這樣不僅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氛圍,還能有效發展學生思維靈活性,最終真正實現學生創新素養培養目的。[3]以“新航路開辟”為例,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圍繞著課程內容來組織學生展開辯論,辯論主題就是“哥倫比亞航行美洲行為究竟是功大于過,還是大過于功?”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專題辯論中搜集相關資料、思維碰撞及互動,在優化整個歷史教學課堂的同時,確保學生主體地位得以發揮,這樣才能真正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為學生創新素養提升提供良好課堂主要陣地,從而切實優化高中歷史教學。
五、結語
新課標強調了準確把握學業質量水平,多維度進行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保障。高中歷史教學在基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實施路徑、課型打磨的同時,也應致力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多維度教學評價的探索,形成可操作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檢測的多維度教學評價標準。新課改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素養的培育,這不僅是時代及教育發展新要求,也是推動學生深度學習、感悟歷史的有效策略。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期間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創新素養培養重要性,在課程實踐期間堅持以人為本優化教學方式,以此來推動學生創新素養發展,同時還能高效達成歷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磊.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數字化用戶,2020(42):0173-0175.
[2]史海崢.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J].未來英才, 2015, 000(013):41-41.
[3] 張艷芳.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互動軟件,2021(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