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超
摘要: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部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存在畏難心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而趣味性教學的開展,則可以讓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故此,本文主要以趣味性教學為例,就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趣味性教學? 有效運用
引言
針對我國小學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新課程教育理念和“雙減”政策中都提出了“增效減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具體要求。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意識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滯后性,立足于現代教育思想,積極探索更為先進、高效的數學教學模式和方法,推動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趣味性教學是一種與小學生認知特征十分相符的教學方法,將其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能夠讓數學教學過程變得有趣起來,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難心理,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對趣味性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趣味性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實意義
數學這門課程有著較強的抽象性,對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都有著較高要求,對于部分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是一件難度較大的事情。而趣味性教學則可以在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難心理,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1]另外,在趣味性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和理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加大對趣味性教學的研究,并精心設計和開展趣味性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雖然數學這門學科有著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但實際上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都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體現和應用。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應根據數學學科特征和學生認知規律,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增強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2]以“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通過創設“超市購物”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顧客和收銀員的角色,并合作完成一次用現金購物、支付和找零的過程。在這一教學設計中,既可以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開展游戲教學,體會學習樂趣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為了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始終充滿較高的興趣,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征,采取游戲化教學方式,營造出趣味化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能主動、高效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提升教學效果。以“10以內的加減法”這一課時的教學為例,教師則可以設計游戲化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樂趣。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發放數字卡片,然后讓兩個學生分別翻出自己的卡片,并快速計算出卡片中兩個數字的和或差,搶答正確的學生得分,錯誤的學生則需要接受充氣錘的懲罰。在這一游戲活動中,既可以鍛煉學生口算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樂趣,提升教學效果。
(三)組織實踐教學,感受數學魅力
數學這門學科有著較高的生活應用和指導價值,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3]但在以往小學數學課堂中,多數教師都會將重心放在課本理論知識的講授上,很少會設計和組織數學實踐活動,導致學生難以將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進行緊密結合。在趣味性教學活動設計中,教師則需要以數學實踐活動為突破口,通過對數學實踐活動的優化設計,增強數學教學趣味性,并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正向遷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比如,在“測量”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測量教室內各物品長度”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自愿組成學習小組,使用合適的工具測量各種物品的長度,并做好記錄。讓學生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魅力,獲得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趣味教學法有著較高的實用和推廣價值,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基于趣味教學法的數學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對趣味教學法的重要性形成清晰認知,并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特征,精心設計和組織趣味教學活動,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家釬.試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寫算,2022(32):56-58.
[2]楊芮.試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寫算,2022(31):21-23.
[3]曹雷國.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22(3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