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浩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全國各地的學校都陸續在學校教育中將探索性學習引入到各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去。探究性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和社會實踐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的對象,主動獲取知識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探究性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在高中時期的學生是處在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因此,高中數學教育要與高中生的發展階段和未來發展方向相適應。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育 探究性教學
一、引言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盵1]為了將探究性教學模式引入到高中教學教育中,教師可將高中數學分為研究型課題和學生互動性的探究,這樣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中主要對高中數學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提高高中數學探索性教學的質量。
二、高中數學教育體系分析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中教學體系,就要明確高中生應該具備的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自身素質、心理索質、審美素質等。[2]
(一)精神素養教育。人文素養和精神教育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和能力培養過程中要有健康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將數學精神上升到更高層面是指學生在從事教學活動時體現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等,也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對真理的追求和求真務實精神的培養,鼓勵學生有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二)知識教育。數學知識教育主要分為知識技能和數學思維能力兩方面。知識技能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而數學思維是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準確性和深刻性,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研究并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三、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是單純講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作為重點,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二)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教授的內容,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沒有做到因材施教;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導致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不高。
(三)部分教師沒有對學生正確引導,對學生性格的關注也不高,學生缺乏探索實踐的機會,導致學生不具備主動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高中數學教育的探究性教學研究
探究性教學是指高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探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被動地記憶和理解教師教授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得出結論的自主學習過程。高中數學中的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對教科書中的例題進行探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用數學的思維模式進行解釋和解決,因為現實生活和數學是緊密相連的。
(一)多鼓勵學生對教科書上的內容進行擴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識的源頭,也是創造性和創新性思維的主要特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對他們的想法和觀點給予表揚和贊同,激發學生潛在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多維發散擴展能力。
(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參與研究,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最終把問題解決。同時在探究問題時,讓學生找出數學定理的依據,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發現數學定律,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五、結語
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質疑,培養學生的多維擴展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改進,在評價時,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使自己的優點得到施展,發現自己的不足,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激勵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進取、敢于創新,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季偉松.高中數學教育中探索性教學研究淺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6).
[2]袁志強.數學師范生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發展研究[J].華東大學師范學報,2012,(26).